京城第一神店凭什么可以火爆20年?

京城最火的餐饮连锁品牌,不是网红喜茶,也不是局气,而是不起眼的小火锅--呷哺呷哺。

呷哺呷哺在北京创立已近20年,是不是觉得时间真快,你所熟悉的呷哺呷哺已经20岁了。20岁在一个人来说,才是豆蔻年华,在一个中餐品牌来说,已经不年轻了。他至少伴随了70后、80后两代人的青春成长。

最近,呷哺呷哺在香港股市发布了最新的财报,各项指标都非常喜人,净利增长更是达到35%,当天股市大涨,市值突破100亿港币。

20年,600多家店之后还有35%的净利成长,究竟凭什么?

而奕宏为什么把呷哺呷哺称之为京城第一神店?

因为双休日如果你去建外soho,由于没有人工作了,所以家家户户都门可罗雀,然而呷哺呷哺的店里却是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还有一些非一级商圈,呷哺呷哺也比同商圈店铺生意更旺,这难道还不是神店

若这是一个几年的新品牌,也就是我们最新所说的网红品牌倒也罢了,只是京城人民已经跟他恋爱了二十年,是什么魔力让大家对她如此痴迷。

奕宏有个观点:我们研究品牌的战略,一定要回到他最初发展的原点,要看他在创业之初做了哪些关键动作,而不是看他成熟之后做了哪些动作。

也就是我今天不是和大家谈谈呷哺呷哺的新品牌:湊湊,更不是讲他的外卖新品牌策略。我们来看看20年前,他做对了什么。所谓愚者求果,智者求因。那个决定他成为神店的“因”是什么?

1

准确地预见了城市化进程

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在呷哺呷哺之前,所有的火锅都是大桌大锅,适合4-10人的聚餐,火锅作为中餐第一大品类,说明它的群众基础好,受众广泛,消费频次也高于其它品类。

但是大火锅的聚餐模式和聚会场景毕竟频次还是受限。能不能像日本料理一样,一个人也可以食用,既可以作为两三位好友小聚,更适合一人午晚餐解馋,这样大大加大了受众群基础,更加大了消费频次。

而火锅的快餐化离不开消费人群的结构变化,也就是餐饮会从商务宴请向大众餐饮转化,人群从60、70向未来的80、90转化,从重商务向轻社交转化,从在家就餐(自带便当)向外出就餐转化。

贺总和他的团队正是看到这种趋势的转变,抢得了先机。

奕宏一再强调品类的选择取决于创始人对行业、对趋势的判断力。品类分化的先机是对市场未来预判的结果,那些看着当下热门品类去跟风的创业者,如果一味地抄袭,大多数都是为领导品牌做嫁衣裳罢了。(更多餐饮品类战略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奕宏品类观”)

2

聚焦城市白领和高节奏工作人群

呷哺呷哺食材新鲜、特制的麻酱令人赞不绝口(甚至经常有顾客带走),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均40、50元的小火锅,因此他的受众不可能是美食爱好者,更不是宴请聚会的首选。

而对于一线城市的白领来说,1998年时中午、晚上吃一个有羊肉的小火锅,算得上是对自己好一点的一餐了。花费不多,又可以满足对火锅的思念,无须找到太多伙伴,一二人均可,吧台式小火锅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顺便还可以撩个妹什么的,真是太好的社交场合了。

而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消费者基数大大增加,源源不绝。可以说这个人群是广泛人群,而这个消费场景又比大火锅高频很多。广谱高频奠定了呷哺呷哺的巨大发展空间。

3

开创了吧台式小火锅

火锅是中餐里最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也是消费人群基数最广的品类,当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品类。

20年前,呷哺呷哺开创了吧台式小火锅,大家就像吃回转寿司一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极大地利用了就餐空间,同时一个服务员可以同时高效地服务10多位顾客,创造了极高的坪效人效。

而套餐制的点餐模式,不仅大大节约了决策时间,同时还因为固定的套餐让食材集约化程度提高,让后端的供应链变得极其简单。要知道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餐饮连锁企业的扩张程度。

20年前,小火锅是一个冷门品类,20年后小火锅是一个热门品类。关键是当一个品类成为热门品类之时,你是否是品类的领导品牌,甚至是开创者。

4

设计了极佳的产品结构

很遗憾,我今天能看到的都已经是成熟的呷哺呷哺的产品结构了,20年前究竟是什么样,我也没有得到,就火锅而言,底锅加涮菜加蘸料的三合一模式,人人皆知。

而呷哺呷哺把繁杂的火锅产品优化成套餐模式,大大加快了点餐效率和出品效率,并且有效地控制了食材品种数量。

正是这样,才能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也才能凭借低毛利率,高品质产品获取长期稳定的客户。呷哺呷哺早期的毛利率大约在55%左右,这对于火锅来说是非常低的毛利,但正应了那句老话:舍得给顾客吃,自己就有的吃,因此呷哺呷哺才生意火爆至今。

(最近我为了写这篇文章,又去了呷哺,目前的新菜单产品结构过于复杂了,光类目就分了16个,已经远远超过正餐的类目了。肉品14个产品,对于老顾客也许能轻松驾驭,对于新顾客,难免会犯选择困难症。总体上这个菜单的产品结构还有优化空间。)

以下是近年来我们收集的呷哺呷哺的三张不同时期菜单:

(更多菜单规划专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王小白”)

5

聚焦北京市场

呷哺呷哺最初只在北京开店,密集地把店开到北京任何一个商务区。我们在北京看到很多区域别家的生意一般,但是由于呷哺呷哺在北京已为大众熟知,其超高的性价比和优质的品质让消费者趋之若鹜,最终形成北京第一神店的景象。

这种基于单个大体量城市密集开店,不仅积聚了品牌势能,同时也优化了管理成本。

任何生意的核心都是效率,对于那些动辄一开始就把加盟店放到全国的品牌,我认为他们根本没有关注过“效率”这个关键点。

6

打造超级供应链

都说餐饮企业没有门槛,没有壁垒。其实那是针对初创品牌而言。对于呷哺呷哺这样的企业,品牌是壁垒,因为他基本上是吧台式小火锅的开创者和代言人了(20年的市场培育,大家也理解和接受了吧台式火锅),供应链更是他的超级壁垒。

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采购,让呷哺呷哺的成本越来越低,毛利越来越高,2016-2017年度羊肉食材价格大幅上涨,可是呷哺呷哺的毛利却不降反升,这就是供应链壁垒。餐饮前台都容易抄袭,真正看不见的硝烟其实都在后台。

当然,一个品牌成功之后,我们怎么总结好像都是对的。我们没有必要神话一个品牌,事实上呷哺呷哺在创业的前五年日子过得并不好,甚至早期可以用生意惨淡来形容。

原因有二:

1.干早了?从时机上来说,98年的北京白领收入并不支持30、40元左右的快餐火锅。遗憾的是我拿不到那时候的数据,所以只能是推论了。不过做事业和做生意不同,做生意最好就是跟风赚眼前的钱,做事业就是有前瞻性,领先市场半步。

呷哺呷哺在98年开始做小火锅快餐,可能早了市场不止一步。不过要知道贺总是从珠宝业迁徙战场到餐饮业的,一则有了原始的资本积累扛得住,二则把握了市场发展规律,三就是企业家的格局。(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做市场,一般都领先市场五年布局,总是做先难后易的事。)

2.呷哺呷哺是一个生僻词,与火锅品类并无联想,既不好念,更不易传。网传贺总有一个观点:越是生僻的字眼,越容易被记住。

我对这个观点是存疑的,甚至我认为呷哺呷哺早期的惨淡与这个名字有关。就像一个明星取了一个无法识别,无法传播的名字,拒人一千里之外,哪里会红呢?

另外吧台式小火锅是企业内部的思维,对于消费者,如果当初称之为“台湾小火锅”,或者“台式小火锅”可能更容易被理解,被传播,也更容易卖出溢价。

品牌名和品类名是品牌最重要的信息符号,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个核心信息符号认知有障碍,必然会影响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而这个才是零售和服务企业看不见,却又是最容易造成巨额浪费的成本。

把一家店做火,做成网红店其实有很多手段,但是让一个品牌保持20年的热度,还有升级换代的空间,跟上消费者变化的同时还能适应市场的竞争,就非常困难。

呷哺呷哺还在不断地升级迭代中,主动迎接市场的挑战,透过研究呷哺呷哺的战略,理解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坚信中餐是可以诞生旺盛生命力的品牌,关键在于正确的品类战略,不受市场的乱象迷惑。

10月26日,奕宏将于花椒城市论坛做重要分享——<品类战略与供应链优势>,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门头战略余奕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16699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9日 17:11
下一篇 2017年10月9日 20: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