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家餐企竞相IPO,餐饮上市潮来势汹汹

2021
年,蜜雪冰城、老乡鸡、老娘舅、捞王、紫燕百味鸡等一批餐企冲刺上市。


进入2022年,乡村基、杨国福麻辣烫、和府捞面等品牌也加入了冲击上市的阵营,新一波餐饮上市潮真的要来了吗?

本文转载自餐饮品牌观察(ID:cyppgc88),作者:红餐品牌研究院。

新冠疫情发生两年以来,餐饮业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危机之下也激发出了不少时代的弄潮儿,我们看到,2022刚开年,就有一批餐企“集体”冲刺上市。

 

2月22日有消息称,杨国福麻辣烫已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而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乡村基在1月25日已经向港股递交了IPO申请。

 

几乎同时,老乡鸡宣布已完成Pre-IPO轮融资,距离A股上市更进一步。同样准备在A股上市的还有老娘舅,浙江证监局已经披露了其辅导备案的公示文件。

 

同样在今年1月,火锅连锁餐厅七欣天,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除此之外,1月20日,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其A股主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继续冲刺“佐餐卤味第一股”。1月13日晚,证监会发审委宣布五芳斋IPO过会。

 

再往前,去年9月,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已经申请赴港IPO;此前绿茶餐厅也已披露招股书。

 

这一波餐饮上市潮来得浩浩荡荡。可以预想,2022年,多个品类“第一股”将诞生,多家餐企将迎来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2022年餐饮“上市潮”的四大看点

 
据观察君统计,近期IPO的餐企约有以下十多家,品类主要集中在小吃快餐、火锅、茶饮、食品等几个领域,比较引人关注的有以下品牌:
 
(1)“麻辣烫第一股”要来了?
 
2月22日晚,港交所披露了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递交的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若能上市成功,其将有望成为“麻辣烫第一股”。
 
消息一出引发巨大关注,麻辣烫也能上市?这无疑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以往在大家眼里,麻辣烫是不起眼的街边小吃,如今该领域也孕育出不少几百上千家店的连锁企业。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品牌旗下共有5783家餐厅
,包含3家自营餐厅,5759家遍及中国31个省区市的加盟餐厅,以及布局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地的21家海外加盟餐厅。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截至2020年底的商品交易总额以及餐厅数量计算,杨国福在中国的中式快餐市场中均排名第一。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杨国福麻辣烫的总收入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及11.63亿元;同期录得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及2.02亿元。同时,公司的毛利率持续增长,由2019年的27.9%增加至2020年的28.7%,并由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6.8%增加至2021年同期的30.2%。


△图片来源:杨国福麻辣烫供图

其招股书还显示,杨国福麻辣烫的收入结构分为餐厅运营和零售业务两大板块,其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餐厅运营”板块。

而“餐厅运营”板块的收入由加盟餐厅、自营餐厅和“其他”组成,加盟餐厅是该部分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根据招股书显示,杨国福麻辣烫会向加盟餐厅收取“加盟费及系统服务费”和“销售货品”款项。
而零售业务则代表着杨国福公司新的发展方向,是杨国福麻辣烫2021年才开拓的新板块。截至2021年9月30日,零售业务贡献收入3716.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2%。收入来源于销售麻辣烫自热锅、多人份自热火锅和火锅汤底料等零售产品。
2021年初,杨国福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线,这是麻辣烫行业首个在电商开店的连锁品牌,其主要产品包括自热火锅和火锅底料。
 
由此可见,不管是杨国福麻辣烫原有的加盟业务,还是开卖新零售产品,强大的供应链都是它在麻辣烫领域的最大竞争实力,也是其有机会上市的底气。
△图片来源:
杨国福麻辣烫供图
纵观国内整个麻辣烫市场,能够与之相匹敌的只有张亮麻辣烫,目前其门店也接近6000+,虽然二者都靠加盟扩张发展,但不同的是,杨国福采取了较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其认为“得供应链者得天下”;张亮麻辣烫则采取了较轻的模式,以外采带自产。
 
二者之外,目前还没有第三个品牌的门店数突破1000家。而此次杨国福抢先一步冲击上市,麻辣烫江湖原本“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陡然生变。
 
据了解,杨国福“麻辣工厂”的门店承载量高达2万家,目前还有很大的产能释放空间,如果上市成功,后续就可以大举拓展门店数,最大化地利用工厂产能。如此一来,也势必会甩开目前与张亮之间焦灼的竞争态势,而张亮或要做出一定的应对举措。
但对麻辣烫品类来说无疑是好事,“麻辣烫第一股”的诞生将会提升品类的关注度,形成资源聚集,促进创新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麻辣烫低端”的固有认知,对从业者来说机会也更多。
 
(2)“中式快餐第一股”到底花落谁家?
 
目前米饭快餐的三大代表品牌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都在备战IPO,三家各有优势。

 
乡村基有上市经验(2010年曾在纽交所上市,后由于持续亏损于2016年退市),如今更是培养出了发展很不错的副牌大米先生,其业绩增速明显。2021年前三个季度,大米先生的营收在整个集团的占比达到了45.9%,翻台率高达4.2,高于“乡村基”的2.8。
 
截止目前,两个品牌各有直营门店约600+,总门店数已达1200+。乡村基招股书显示,以2020年连锁餐厅数量和收入计算,乡村基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直营中式快餐集团。
 
△图片来源:乡村基官微
同时,老乡鸡的实力也不容小觑。2021年5月,老乡鸡宣布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并定下在2023年开到1500家直营店的目标。
 
目前,老乡鸡已经进驻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2022年1月初,老乡鸡完成了Pre-IPO轮融资,由广发乾和和麦星投资参投,上市之路被进一步提速了。

△图片来源:品牌官微
 
同时,另外一家中式快餐品牌老娘舅创立于2000年,主打江浙口味的米饭快餐。过去十几年里,老娘舅经历了5轮融资,目前在江浙沪皖拥有400+直营门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娘舅的商业模式中,工作餐配送、企业宴会餐、公司活动餐、会议餐等商务外卖是其非常重要的营收来源。
 
三家的共同之处为都是地域性的中式快餐品牌,采取直营模式,未开放加盟。
近几年老乡鸡和老娘舅在资本的加持下,开店速度明显加快。从传出上市的时间点来看,老乡鸡、老娘舅在前(2021年10月),乡村基在后(2022年1月)。
 
值得一提的是,老乡鸡和老娘舅均准备在A股上市,但此次乡村基冲刺的是港股。
有分析称,港股门槛比较低、上市进度比较快,从资金的渴求度和上市效率来说,港股无疑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也间接说明,面对狂奔的竞争对手,乡村基或许“急了”。
 
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三者目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性限制,上市后若想进行全国化布局,跨区域的口味接受度、供应链打造、门店管理等问题,都将是更大的挑战。

 
(3)七欣天VS捞王,谁能成为 “港股火锅第三股”?
 
继粤式火锅连锁品牌捞王2021年9月冲刺港股IPO后,主营海鲜火锅的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欣天),也于1月12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着“港股火锅第三股”之争,在二者之间正式打响。
 
目前,港交所已有呷哺呷哺和海底捞2家上市火锅连锁餐厅,呷哺呷哺于2014年12月登陆港交所,海底捞则在2018年9月挂牌。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七欣天成立于2006年,以“一锅两吃”,即炒蟹等海鲜和火锅这两种独特的就餐模式作为品牌特色,在中国共经营256家餐厅。
 
△图片来源:七欣天招股书
 
而捞王则创立于2010年,旗下拥有包括主品牌捞王、锅季以及捞王心灵肚鸡汤三个品牌,目前门店数量超过了135家。
 
按2020年自营餐厅的收入计算,七欣天是中国第三大火锅连锁餐厅,捞王排名第四。同时,七欣天也是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占据了中国海鲜餐厅总市场份额的1.2%。而捞王则在中国粤式火锅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7%。  
 
二者的市场规模不相上下,业绩增速也旗鼓相当,且基本都维持了扩张势头。

 
七欣天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85亿、14.26亿和14.80亿元,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为49.42%;2019-2021年上半年,捞王实现营收10.9亿元、11.24亿元和6.47亿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8%。
 
在净利润方面,七欣天和捞王同样保持着增长趋势。
 
观察君翻阅招股书后发现,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9月,七欣天的净利润分别为
8115万元
、1.72亿元、2.59亿元。捞王2018年净利润5905万元、2019年净利润7991万元,2020年净利润6744万元。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2145万元,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06万元。
 
相比之下,七欣天的盈利能力比捞王更胜一筹。不过要论核心指标翻台率,七欣天和捞王与火锅巨头海底捞之间仍存在差距。
2020年,七欣天的翻台率为2.1次/天,捞王的翻台率为2.5次/天,海底捞则为3.5次/天,呷哺呷哺为2.5次/天。
同时,人均贵是捞王的另一大特点,正好也弥补了其翻台率不高的短板。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捞王人均消费分别为123.7元、128.1元和123.9元。而海底捞2019-2021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费分别105.2元、110.1元以及107.3元,相比之下,海底捞显得更“平价”。
 
此外,二者也各有优劣势,比如七欣天作为较为依赖食材的海鲜餐厅,并没有自己的养殖中心,食材采购成本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但在另一方面,七欣天通过外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2021年前三季度,在员工数量增加了990人的情况下,成本反倒减少0.06亿元。
 
△图片来源:捞王锅物料理官微

而捞王则面临着较高的员工成本压力,捞王的员工成本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29.8%,与同期七欣天17.2%的比例相比并不占优势。
但捞王在核心业务之外,陆续推出了其他副牌,能覆盖到不同人群,相比单打独斗的七欣天要多一份保障。
 
不管谁能抢先上市,我们都应看到,七欣天和捞王代表的海鲜锅、清汤锅已经冲出重围,火锅赛道进入了细分化时代,观察君认为接下来市场也会迎来细分火锅赛道的爆发期。

餐企为什么开始扎堆上市


 
在这两年餐饮品牌融资消息不断,新式餐饮品牌估值不断刷新的大背景下,我们很容易预想到这样的结果,越来越多餐企会想要跻身上市公司之列。
 
据《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的相关统计显示,2020年餐饮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有177起,融资金额886亿元。到了2021年,融资热潮更加强烈,仅前十个月,融资事件多达210余起。
 
 

资本为什么纷纷涌入餐饮业?或者说为什么餐企融资变得容易了?观察君认为其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方面,从外部投资的大环境来看,资本不仅有对疫情后消费报复性增长的信心,从而更倾向于考虑把资金投入进一日三餐这样的刚需领域,远比几年前投资互联网科技和金融领域的保险系数高。
 
中国餐饮规模庞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连锁化率、资本化程度偏低,很多赛道有品类、无品牌,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下一个中式餐饮的麦当劳或肯德基还未诞生,因此投资机构才会密集下注。
 
另一方面是餐饮企业日益规范化带来的红利,让资本看到较大回报预期。
 
曾经的大众餐饮大都是小打小闹各自为战,没有完善的体制和管理,财务不透明或者糊涂账较多,连锁化程度低,所以一直以来很难上市。就连我们普遍认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火锅行业也曾经远远达不到条件,2015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接受采访时就说过,“上市得有一个前提,你的企业可复制、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做得非常规范,我看不到海底捞有这种迹象。”
 
但最近几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智能餐饮SaaS的广泛应用,在互联网、数字化的加持下,餐饮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得以快速发展。
当餐饮行业的收入可以具体量化展现之后,资本市场理所当然会看好,从而餐企上市也更有机会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最后一方面,从餐企自身的需求来说,疫情之下很多餐企老板都深刻认识到充足现金流的重要性,
就像西贝贾国龙曾说过西贝永不上市,但是经过疫情后,他也认识到了资本的实力和力量,改口称如果有合适的时机会考虑上市。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餐饮会出现集中“上市潮”,观察君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在疫情不确定的大环境下,上市无疑是解决资金链问题、增强自身护城河,与第二梯队迅速拉开距离,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武器。
 
我们仔细来看此次准备登陆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几乎都以直营模式为主,受重资产模式影响,业绩其实并没想象中理想。

 
根据招股书显示,乡村基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报告期),营收分别为32.57亿元、31.61亿元、34.24亿元,对应净利润为8270.2万元、-242.4万元、1.63亿元。虽然在2021年前三季度扭亏,但净利率只有4.8%。
 
绿茶餐厅也面临相似的困境,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绿茶餐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12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截至2021年前5个月,绿茶餐厅净利润为4833.6万元,净利润率为5.3%。第一次向港交所递表过期后,2021年10月绿茶餐厅再次递表。
 
△图片来源:绿茶官微
 
由于疫情反复,餐饮业很难提升净利率指标,赚钱比较难,“但最坏也不过如此”,一旦有资本介入,餐饮头部品牌就能迅速提升市占率,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开店速度加快,可能会与竞争对手形成十倍百倍的差距。
这一点在过去两年获得融资的新餐饮品牌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目前最热的火锅市场来看,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捞、呷哺呷哺已经成为头部,并与第二梯队拉开距离。
 
目前,已经在港股披露招股书的七欣天、乡村基、绿茶餐厅均将提速开店列为重点计划。
 
招股书显示,2022年七欣天计划开设约70家新餐厅,并将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开设100家和130家;乡村基预期将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别新开约90~110家及140~160家乡村基餐厅,将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别开设约160~180家及200~240家大米先生餐厅。
 
据乡村基工作人员介绍,其最重要战略是开设新餐厅,扩大市场占有率,战略性扩大餐厅网络,促进有机增长和网络效应,最终提升的品牌知名度。
 
上市即“改命”,所以品牌“制造机会”也要上


此轮餐饮上市潮反映出哪些趋势?


 
纵观餐饮的“上市史”,我们会发现,以2007年味千拉面上市为起点,至今大致经历了3轮相对集中的上市潮,此轮算是第三轮,也最为明显集中。
 
下表是观察君整理的国内餐企上市的概况,包括品牌成立时间、上市时间、经营模式、所属品类等信息,把时间轴拉长对比来看,就能看到更多信息和趋势。
 

第一波餐企上市潮发生在2010年左右。
 
2007年,以全聚德、味千拉面(中国)上市为起点,拉开了餐企上市潮的大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餐饮与资本结合的催化剂,次年湘鄂情上市;2010年,乡村基登陆纽交所;紧接着唐宫中国、小南国相继在港交所上市;煌上煌在深交所挂牌。短短6年时间就有8家餐企上市,其中4家都是中式正餐品类。

 
△图片来源:味千拉面官微

第二波餐饮上市潮发生在2015年前后。
 
2012年“国八条”规定出台,大众餐饮受到资本关注
。2014年,人均二三十元的呷哺呷哺在港股上市;次年餐饮企业迎来新三板潮,望湘园、狗不理登陆新三板。
 
2016年11月,百胜中国拆分美股上市;紧接着周黑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2017年3月,绝味食品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
 
2018年,海底捞港股上市;2020年,九毛九、巴比食品、同庆楼上市。
 
这一阶段,偏重零售属性的餐饮食品企业迎来上市潮
,煌上煌、周黑鸭、绝味都是卤味制品,广州酒家也是以销售月饼为主,巴比食品则是卖包子的。所以,严格来说,纯餐饮上市的标志性品牌是海底捞、九毛九。
 
△图片来源:海底捞官方公众号
在观察君看来,第三轮餐饮上市潮将是2022年。

 
目前,已经有快餐、火锅、面食、麻辣烫等领域超10家餐饮企业“集体”冲刺上市。因此,2022年对餐饮业来说一定非常精彩。
 
而在此之前的2021年,已经有预制菜领域的味知香、千味央厨,新茶饮领域的奈雪的茶纷纷登陆港交所。
 
疫情带来了餐饮行业的投资热,许多曾经“不缺现金、不需要融资”的餐饮品牌也开始拥抱资本,可以预想,未来会有更多品牌意向登陆资本市场。
 
通过对三轮餐企上市潮的梳理,我们能发现几个特点:
 
(1)大众消费品类更吸金,中式快餐开始崛起
 
上市餐企从最早集中在老字号、中式正餐领域,到零售属性强,以加盟为主的卤制品、包子等食品企业;
再到如今,冲刺IPO的大都集中在火锅、米饭快餐、面条、麻辣烫、茶饮等大众消费品类,尤其是以快餐品牌居多。

 
△图片来源:老娘舅官微
 
(2)茶饮、小吃快餐领域将跑出更多上市品牌
 
《2021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1年,餐饮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呈上涨之势,资本布局的餐饮赛道横跨多个细分品类,范围越来越广阔了。
 
从一级餐饮品类分布来看,2021年饮品和小吃快餐的餐饮融资事件数量领跑全局,二者的融资事件数占比超过70%。从二级品类分布来看,茶饮融资事件最多,共计30余起,咖啡、粉面次之。

 
因为这些品类的标准化程度高、规模化优势明显。可以预见,除了原本就比较吸金的火锅,米面小吃快餐、茶饮这些品类更容易跑出独角兽。
 
有了资本的助力,那些独角兽冲击上市自然会相对容易很多,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这些领域的上市品牌也会越来越多。
 
(3)品牌成立时间几乎都早于2012年
成功上市的餐企从成立到上市,无不经历了十年以上的市场化洗礼和考验。

 
上市之路,海底捞用了24年,九毛九用了25年,呷哺呷哺用了16年。如今冲刺上市的乡村基已经26岁,老娘舅22岁,老乡鸡19岁,杨国福19岁,七欣天16岁。
 
而零售属性强的食品企业登顶用时相对短一些,比如周黑鸭用了19年、绝味用了9年,供应链企业千味央厨用时9年。餐企IPO历史上用时最短的是奈雪的茶,从2015年成立到2021年上市用时仅6年。
(4)餐企大多选择港交所上市
 
从已经上市的二十多家餐企来看,其中有10家都选在港交所挂牌,比如海底捞、呷哺呷哺、九毛九、奈雪的茶等,而选择上交所和深交所仅各有5家。而此轮冲刺上市的餐企中,也有一半都选择港股,比如乡村基、七欣天、捞王、绿茶等,这其中有什么不同?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供图

当前,在国内,餐饮企业能上市的板块只有沪深主板、北交所(2021年底才揭牌开市)、港交所主板或创业板。
 
众所周知,沪深主板上市的条件是比较高的,除了法规书面的明确门槛,还有证监会窗口指导的隐形门槛。
据了解,到A股上市的餐企,年净利润规模要在5000万以上且处在快速增长期,且没有重大法律问题,所以能在A股上市的餐企寥寥。
 
虽然新三板的挂牌门槛较低,但因为新三板市场活跃度低,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而港股审核流程比较短,门槛比较低。
如果企业要布局国际市场的话,选择港股相对来说要适合一些。以海底捞、九毛九和奈雪的茶三家公司为例,从递交招股书到最终挂牌上市,用时均在4个多月。
 
有行业内人士坦言,要论上市门槛,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是最高的,其次是港交所,然后是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5)西式快餐市值仍最高,海底捞次之
 
观察君统计了目前中国主要上市餐企的市值排名,可一窥不同餐饮品类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通过上述市值统计表,我们能发现,市值最高的是西式快餐百胜中国;其次是海底捞850多亿,
在主营中餐的企业里市值最高,不过相比2021年最高点的4000多亿,跌得有点多,同属火锅的呷哺呷哺也从百亿市值跌到如今的不到一半;排名第三的是绝味食品;第四是九毛九。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才上市的小酒馆海伦司的市值达到了近200亿,并且食品企业的市值都比较高,绝味食品的市值超过300亿;广州酒家、周黑鸭的市值都过百亿。而中式正餐的市值普遍偏低。
 
前几年,资本市场给火锅企业的估值都很高。
因为更易实现标准化、连锁化、供应链也更加相对成熟。
 
但显然,如今资本更看好食品属性强的餐饮品牌、餐饮供应链服务商和餐饮新零售品牌,比如绝味、周黑鸭、广州酒家、巴比食品等企业的估值较高。
 
△图片来源:绝味官方公众号
 
由此可见,快速规模化发展是获得融资的首要条件之一,未来餐饮品牌的进化方向也必然是正餐的快餐化、快餐的正餐化、多方面多维度的拓展。
 
总的来说,资本是最聪明的钱,它们只会投那些足够大,足够好的品类赛道,以及品类里品牌力、商业模式、盈利优秀的餐饮品牌。
 
小  结
 
虽然疫情带来了餐饮行业的投资热,很多餐企也欲趁机通过融资迅速扩张造富,但资本对餐饮品牌来说并非都是完美助力。
 
餐企的初心是希望借力于资本,但最后却也容易被资本挟持,从而陷入难以抉择的状态之中。
巴奴火锅创始人杜中兵就曾表示,融资是必要的,巴奴也会朝着上市的目标努力,但餐饮行业不能急于扩张,即使接触了资本,扩张的节奏必须由自己掌握。他认为,“餐饮没有市场占有率的概念,餐饮最重要的就是活得好、活得久。”
 
事实上,资本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餐饮在和资本深度结合后,必然会承受资本市场一些不确定因素,利弊因素可能均会被放大。
 
对投资机构来说,任何赛道都没有常青树,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升级产品,不断迭代品牌。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尚需要30多年的本地市场深耕,才在餐饮行业取得一席之地,国内大部分靠着一时融资而崛起的企业要想走得更远显然是路阻且长。
 
有人说往后走,餐饮行业将是精英创业的时代。除了把饭做好,善用资本是餐饮老板重要的战略能力。因此,如何用好资本,将是传统餐饮人将面临的极大挑战。




延伸阅读



• 盘点三次餐饮上市潮:趋势、共性与机遇

• 中国直营门店最多的中式快餐集团要上市了

• 集体狂奔!上市会是老乡鸡们的终点吗

红餐网已同步入驻:
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36氪、虎嗅网、21财经、钛媒体、前瞻网、赢商网、亿欧网、亿邦动力、雪球网、投融界、知乎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新浪微博、腾讯新闻、新浪财经、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界面新闻、凤凰网、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抖音号、视频号、B站、UC大鱼号、封面新闻、360图书馆、联商网、商业新知、东方财富网等近40家媒体平台,并同全国数百家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交流/采访/转载  |  微信:hongcango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3265099024

原创文章,作者:红餐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3535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26日 17:05
下一篇 2022年2月26日 17: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