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码头创始人去世,这是她的故事…丨【勺子推荐】

点击蓝字关注并星标,每天7:40准时阅读餐饮经营好文

编者按:

品质在,品牌才在

作者|王中美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编辑|Neo

2 月 11 日消息,香港知名水饺品牌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去世,终年 73 岁。

如今的湾仔码头人群依旧川流不息,渡轮依旧来往繁忙。

40 年前臧健和洒下汗水和泪水的那片杂卖区已不复存在,和她一样艰难度日、相互照拂的各类摊主们不知去向,只有她的水饺和这码头的名字一样,飘洋过海,走进了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数个国家的家庭餐桌。

痛心婚变

1977 年深秋的香港街头,一身外地装扮的 32 岁妇女,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裹,两只手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小女孩,大的 8 岁,小的 4 岁。三人如同游魂般在人群中茫然穿梭,不知要去向哪里。

这个无助的母亲是来自山东一家县医院的护工臧健和。当无比沉痛的悲戚袭来之时,她才恍惚中忆起,或许当年结婚那天,就预示了今日的不幸。

14 岁那年,一场自然灾害让家里断了生路,臧健和选择了辍学,到县医院当了一名护工补贴家用,在这里,她结识了一名医生、后来的丈夫——一位来自泰国的华侨。两人结婚后很快便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成为幸福的四口之家。

旁人眼里的幸福之家

婚后 6 年,丈夫有了回国打算,并允诺回去就为母女三人办手续,全家在泰国团聚。

不曾想,这一等就是三年。

当母女们欢喜地来到泰国时,女儿眼中的爸爸已经为她们又添了一个弟弟。

传统观念深重的泰国人向来不喜欢女孩,臧健和夫家又是做丝绸生意的富裕人家,在允许一夫多妻的泰国,婆婆为了要孙子,“理所当然”地为儿子又娶了一个妻子。

突出其来的变故颠覆了臧健和从小到大接受的婚姻观念,她无法忍受把丈夫与她人分享。更不能接受的是,在短暂逗留期间,她目睹了婆婆对两个女儿的种种不公和嫌弃,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女儿们的将来,她决定离开。

艰难求生

告别伤心地,臧健和没掉一滴眼泪,她不能让女儿们看到妈妈的落魄和脆弱。对于何去何从,她已想好,青岛父老无颜再见,工作也已经辞掉,自己持的是香港护照,索性就在香港落脚。

流落异乡,母女相依

臧健和在酒楼搬重箱子时被小同事意外撞倒,腰骨裂伤,住院期间又查出患有严重糖尿病,不能再劳累。

一位朋友来家中探望臧健和,为表感激,臧健和亲手为朋友做了饺子。一口下肚,朋友赞不绝口,“你做的饺子这么好吃,去外面卖一定赚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己出摊可以解决最大的身体障碍,不舒服了随时可以收摊休息。臧健和想得有些兴奋。

经过考察,她选择了湾仔码头。那时的香港还没通地铁,轮渡是人们往返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主要交通方式,湾仔码头则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码头上人流不断,各种小摊贩也应运而生,随处可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让臧健和心有所动,她决定试试。

出摊必备的手推车,市场上卖得不便宜,她就到垃圾堆里捡来木头自己做。几经折腾,成功上路。

这天周六一大早,臧健和带着两个小帮手加入热闹的摊贩队伍“开业”了,大的擀皮,小的洗碗。

虽迈出了第一步,但接下来的招呼客人她实在张不开口,一是害羞;二是心里没底,不知道她的饺子是否受欢迎。她便一直低着头,只管包饺子,心里默默祈祷,最好能有人主动上门。

突然的身份转换让臧健和并不适应

不多久,5 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她面前驻足,每人要了一碗。她兴奋得不得了,麻利地操持着,没多一会儿就端给了众人。

此刻,这几个年轻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决定了臧健和的生计之路,好了她可以继续,被骂了,她没脸留在这里。她紧张得心里直打鼓,眼睛紧盯着那几张脸。

很快,臧健和看到几个人呜哩哇拉叫起来,她听懂了,他们说的是“好好吃啊”,并且每人再要一份。

臧健和激动得竟流出了眼泪,她恨不得给几个年轻人鞠一躬。两年来,她总觉得老天遗忘了她,此刻才发现,上帝派来了天使。

在久违的幸福感中,臧健和找到了自信,并开始了她的传奇人生。

三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码头上的杂卖区是底层人谋生的舞台,也是个凭真本事立足的竞技场,做吃食的手艺单从客流就看得一清二楚,有的摊主忙得满头大汗,有的则只能看热闹。

初来乍到的臧健和,梦想着做其中最忙碌的那个。她这辈子最不怕的就是较真,研究高科技不行,三下五除二的手上活她还真没服过谁。

对于卖饺子,她给自己定下三个原则——高品质,讲卫生,听意见。

饺子的品质来源于食材,馅料她总是挑选最新鲜、最入眼的蔬菜和肉,面粉也要用最筋道的。

臧健和给顾客吃的饺子比给自己吃还用心

所有餐厨用品以医院的标准保持卫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清洗。为此她还常说:“要是做给自己吃还没这么多讲究,一想到是给别人吃的,咱得对得起人家的信任。”

因为饺子是给顾客吃的,所以顾客的意见和想法最重要。由此她养成了爱观察的习惯,从顾客的一举一动中找出自己的问题。这让她本就美味的水饺有了质的飞跃,由北方的咸、香、腻变成港粤人喜欢的清淡、香而不腻,赢得越来越多的本地顾客。

某天,她发现有顾客只吃了馅,把皮全部留在碗里,她赶紧追上去询问,对方用地道的粤语回答:“饺子皮厚得像棉被,怎么下得了口?”

在臧健和的经验里,饺子皮太薄就没了面香,且容易破,不破也会变形,最终不像饺子。不过,她也转念意识到,在香港地盘,就得顺着香港人的胃口。

问题一来,臧健和晚上睡不着了,她赶紧爬起来做起了改造试验,连续几个晚上不眠不休,直到做成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饺子皮。

臧健和成功征服了香港人的胃

此后,在臧健和的摊位前,顾客总是络绎不绝,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她的水饺还进了写字楼、酒店等高档场所。

臧健和不知道的是,在这些顾客中,有一人是《文汇报》的专栏记者,他在偷偷观察着母女三人,并将事迹在报端发表。此后,臧健和“街头水饺皇后”的大名传遍了大街小巷。

她的摊位前开始排起了长龙,有的甚至从澳门赶过来,只为了能吃上一口“水饺皇后”做的水饺。

吃的人多了,就有人建议该给这饺子起个具体名字,臧健和直接想到了让她走出绝境的这个码头,“湾仔码头”水饺由此诞生。

合作上门

与日俱增的名气为臧健和带来可观的收入,她创下了湾仔码头摊贩中6小时卖1000份的最高纪录。这对于起步不久的臧健和来说已相当难得,没想到,随后更大的惊喜从天而降。

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老板要跟臧健和谈合作。起因是他12岁的女儿重度挑食,唯独对湾仔码头水饺情有独钟,一口气吃了20多个,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国内外开有数十家连锁店,在香港也已经营了20多年。女儿的表现让商业嗅觉敏锐的父亲看到了湾仔码头水饺的市场潜力,准备让水饺进超市。

大丸百货是当时香港的高端商场

不过,这位日商并不知道湾仔码头水饺出自流动摊贩之手,当臧健和毫不隐讳地直言相告时,他决定结束谈判。

本以为此事作罢,但几天后,臧健和又接到对方的邀约,并以公司给她牌照为条件,让她在大丸公司的工厂里生产,用日式包装,以大丸公司产品名义出售。

这直接遭到了臧健和的拒绝,“进商场可以,但要体现出湾仔码头的价值。”

臧健和虽没做过大生意,但道理想得通。按日商的精明打算,臧健和等于把自己苦心创造的品牌和技术都拱手于他,自己随时可能被踢出局,以后再想吃这碗饭也吃不成了。

日商考量再三,做出让步,同意用“湾仔码头”的牌子,但要去掉现有包装盒上的地址和电话。

“不行,电话是我跟顾客沟通的唯一渠道,湾仔码头有今天全靠顾客们的意见和提醒。”

这样的理由让对方无法拒绝。

至于供货价格,按常理批发价要低于 11 元的零售价,臧健和一开口,变成了“ 12 块半”。

日商忍不住笑起来:“你懂不懂做生意,你的批发价比零售价还高。”

臧健和又是一通硬道理:“我不懂做生意,但我得考虑成本。现在我的饺子包装简单,费用也低。到商场卖,必须给顾客留下好印象,换更好的包装,这成本就高了。”

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日商暗自佩服眼前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摊贩,有责任心,有追求,未来不会错,当下决定成交,签订合同。这个合同一直用到大丸百货撤出香港。

开除员工

寒来暑往中,臧健和卖饺子已经有 7 个年头,她的名气越来越大,除了顾客口口相传,还有媒体的推波助澜,期间有 30 多家媒体对她采访报道,她还登上了周刊封面,成了湾仔码头历史上流动摊贩中的第一人。

随着码头改建和顾客增多,她的摊点由一台木车变成了一间小木屋,又从小木屋变成了厂房。忠实顾客上至总督府,下到木屋区,她搬到哪里,顾客们就跟到哪里。

合作的商场也越来越多,八佰伴、华润、吉之岛、百佳等大型卖场都陆续找上门,成了臧健和的大客户,仅八佰伴开业第一天,湾仔码头就卖出 4 万元。借此,湾仔码头水饺占领了香港大部分的新鲜水饺市场和 30% 以上的冷冻饺子市场。

臧健和有了第一间工厂

1985 年,根据售卖需要,臧健和在工厂前建起水饺专卖店,并拥有了正式的工商牌照。但直到那时,湾仔码头也仍没有一个销售员。

名气响了,人手多了,产能扩大了,臧健和更不敢含糊,“有品质,讲卫生,听意见”三原则雷打不动。为了这个原则,一向主张不开除员工的臧健和亲自把一个员工开了。

那是在 1986 年春天,一个厨师发现面粉不够了,就直接往里边掺水,被发现后还一肚子歪理:“凭老板的名气,做成什么味道都能卖出去,随便做做就行了。”

这种想法让臧健和感到不寒而栗,味道在,品牌才在,味道变了,还会是湾仔码头吗?这次她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火,全厂人都听到了她的声音:“顾客永远都不能得罪。你是我湾仔码头第一个讲随便做的人,也是最后一个讲随便做的人!”

此后,再也没人敢在品质上稍有怠慢。凡是品质出现问题的,人员一律处罚,饺子全部毁掉。

“三原则”臧健和一直坚持至今

不敢得罪顾客是臧健和做流动摊贩时落下的“病”。自打第一次出摊,焦灼中有人买她第一碗饺子的时候,她灵魂深处就体会到,顾客愿意吃你的东西,你自己才有吃的,顾客不愿意吃,你求都没用,掏钱的人都是自己的恩人,理应得到更好的尊重和爱惜。

也因此,从第一天卖饺子到现在,臧健和不忽略每一个反馈,这甚至推动了湾仔码头的质量管理进程。

有一位顾客在饺子皮里吃出面粉袋子的残线,他写了封信:“不知道你的饺子什么时候长线了,下次要再长针就麻烦了。”

臧健和这才意识到,面粉不能开袋就用,应该先过一遍筛子。从此,湾仔码头的水饺制作又多了一道筛箩工序,保证面粉的品质。

▲臧健和不仅技术用心,管理亦有道

臧健和在管理上不留情,但她并不是冷血,而是在拿捏着情和理的尺度。更多时候,她宁愿用宽容唤起员工的自觉和归属感,让员工主动升起责任心。

曾经有一个女工,因操作失误触碰了管理红线,厂长决定按公司制度将其开除。臧健和得知这个女工刚没了丈夫,独自带孩子来香港闯荡,深知其不易,素来不插手厂长工作的臧健和,破例向厂长说情,并向厂长保证下次不会犯错。女工保住了工作,将感激全部化作工作动力,此后表现相当出色。

找高人

1996 年,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已家喻户晓,以臧健和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水饺皇后》的播出更让她成了风云人物,引起了诸多商业大佬的关注,找臧健和谈合资合作的电话不断,其中就有哈根达斯的母公司——拥有 120 多年历史的美国品食乐(pillsbury)食品公司。

此时,臧健和也发现,工厂的效率已经跟不上市场需求的节奏,她需要找老师、找“高人”了,这个老师必须很会做饺子。“可是,美国人不吃饺子,也不做饺子,怎么可能当我的老师呢?”

遭到拒绝的品食乐并未放弃,又接二连三盛情邀请其前往美国工厂参观,臧健和被诚意打动。

在品食乐工厂,臧健和看到了现代化的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先进的 HACCP 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操作工人严谨用心的工作态度。更让她惊叹的是,研发部门竟然比一些香港企业的工厂都要大,每年的研发基金就有一亿美金。臧健和觉得,自己的老师找到了。还没等参观结束,她就拍板决定合作。

最终,品食乐“连名带姓”买下湾仔码头七成股份。在其强力运作下,“湾仔码头”快速在上海、广州建起现代化工厂,进军国内市场,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馄饨、汤圆、云吞等新产品。

▲湾仔码头工厂四道清洗程序之一

1999 年,湾仔码头水饺销售额达 5 亿元,牢牢占据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一年,臧健和被评为香港首届“杰出专业女性及女企业家”。次年,她获得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殊荣,在 40 位获奖者中,臧健和是唯一一位用中文发言的女企业家。

此后不久,湾仔码头又“意外”迎来了再上台阶的机会。

2001 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业——美国通用磨坊收购了品食乐,其超强的资金能力和冷链优势帮助湾仔码头实现了更高速的全国扩张。

▲实力强大的通用磨坊帮助臧健和高速扩张

当时,中国商超体系以及冷链物流设施尚不完备,通用磨坊以向商超赠送冷柜的方式,使湾仔码头得以在全国迅速铺货。

同时,其利用产品研发和渠道能力,帮助湾仔码头开发出适合美国人的炒面、炒饭系列产品,并顺利进入美国商超。

至今,湾仔码头在国内外拥有 15 家大型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北美、欧洲多个国家。在国内则与思念、三全形成冷冻面点三足鼎立之势。尼尔森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在水饺市场占有率上,湾仔码头达 44%,在广州、上海更高达 56%-60%,每年销售额超过 15 亿元人民币。

从天涯沦落人到水饺皇后,再到世界杰出企业家,有人说臧健和很有运气,没做任何广告,却有无数媒体帮她免费宣传;没有自己的销售,却把饺子卖到了世界各地,一步步误打误撞,总像有贵人帮忙。其实,臧健和真正的贵人正是她自己,是她对“三原则”不打折扣的坚守。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勺子课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6630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2月13日 07:33
下一篇 2019年2月13日 07: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