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虾创业日志之《厨房智能化》

《厨房设备智能化

前两天的晚上,我和李总约在咖啡厅碰头,李总是我的老领导,在移动互联网出现前的2010年,我曾经在他手下干过几个月的手机支付,后来我们就各自创业,我继续死磕餐饮行业,李总则一直在通讯行业,现在李总的云喇叭在短信通知这个细分领域做成头部,13个人创造出接近3000万的产值,而且还在不停的增长。


因为李总手里拥有1.3亿的独立客户数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办公司白领,囊括了成都大多数写字楼的用户数据,因此我当晚找他请教办公司快餐的事情,这是我已经研究很久的事情,以前没机会落地,最近因为极致性价比方面的通透理解,觉得是时候重新开始研究写字楼餐饮了,于是找李总取经。


结果和李总交流后,获得很多好的思路和灵感,分开后,昨天李总又介绍一个朋友给我认识,是他师弟,做餐饮厨房设备智能化方面的事情,说有可能在我以后的餐饮道路上可以帮到我,这让我很是好奇,于是今天下午,孟总直接来市中心,我们在办公司交流了一个多小时。


开始我理解的厨房设备智能化,以为是保温柜,操作台等设备,结果和孟总交流才发现,他是锁定炒菜机在努力,目前才刚刚启动这个项目,他以前也一直是做通讯方面的业务,现在突然来为餐饮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多少心里有点没底,因为他对餐饮缺乏系统了解。


于是我就把自己对厨房设备智能化的理解全部告诉他,嘿嘿,我们交流结束后,孟总应该会很高兴,因为,在国内当下的环境下,我可能是少数可以理解他做这件事情意义和价值的人,其他大多数餐饮人和消费者,对厨房设备智能化都处于排斥和质疑阶段,这从海底捞最新那家投资1.5亿的智能厨房就能看出端倪。


我是非常看好厨房设备智能化的未来,并坚定不移的认为这是餐饮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未来十年内,餐饮都会是高增长的行业,但是与此相对于的则是餐饮人才的严重匮乏,其中,厨房人才是仅次于店长的第二人才缺口,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餐饮增长的速度,此为其一。

其二是餐饮行业的人力成本原本已经非常高,而且其中有一大半都是用在厨房人员上面,大多数餐厅的用工成本里面,厨房占据了60%以上,这是由市场的稀缺性所决定的,如果再加上明年开始的社保等措施出来,那么餐饮行业的用工成本将再次暴涨,其中厨房人工的占比也就会更加可怕。


因此,如果有效的节约厨房人力成本,这是餐饮行业未来必然要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无法回避,一切有利于减低厨房用工成本的产品,不管前期有多大的困难,最后都会因为节节攀升的人力成本而被接受,甚至引起跟风:由最开始的人人排斥,到后面的全都去采用。


其三是技术难度本来不大,就炒菜机的研发技术难度而言,用孟总的话说,相对于各种工业设备的智能化,简直就是小儿科,甚至都谈不上什么技术,这也是他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为何在工业设备上如此成熟的东西,在餐饮行业这么原始的行业却没有人去设计和利用?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炒菜机,但要么有名无实,要么只能算是半自动化,海底捞的无人餐厅,勉强可以算得上智能化,而孟总现在所努力想要解决的是全智能化,想最终让厨房只有一个人,做最基础的管理即可,其他的配菜,炒菜,出菜都通过智能化设备来实现。


其四是认知升级的必然,很多朋友看到第三点,可能就开始摇头说这是扯淡的事情,用机器炒菜还能好吃?事实上,我自己虽然是吃货,也喜欢大厨亲手加工的美食,觉得那会更好吃一点,但不得不得说的一点是:美食与谁做的不一样,它仅与食材,烹饪的火候和调味的比例有关。


这让我想起一个美食节目所举办的双盲测试:美国一个电视节目邀请了五个吃货和五个家庭主妇参与节目,然后分成两组,来不停的品尝端到面前的菜品,这些菜品每样都是两份,其中一份是酒店大厨亲手做的,另一份是厨艺外行在大厨指导下做的,结果呢?几乎没有人能准确分辨谁是谁做的。

这个节目表明,我们对于食物的认知,带有很多情感的成分,觉得一个东西好吃,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提前知道了它是某个大厨做的,或者是以前很多人说过这道菜好吃,因此潜意识就觉得它确实不错,但到底它好在什么地方,其实是分辨不出来的,至少,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是这样的结果。


既然如此,那么,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快餐,如果未来用带有机器手臂的炒菜机,严格按照制作标准炒制,调味品也是分毫不差的按照先后顺序放进去,那么做出来的味道,不仅不会有多差,甚至还可能超过很多连锁品牌所做的那些“人工标准化”的味道。


我给孟总解释说,所有连锁企业都不敢追求味道的一百分,而会主动降低味道上的追求,原因在于调味品和流程都能标准,但唯独实际动手操作的人无法标准,也就是人为带来的味道差异化,是所有餐饮连锁品牌在味道上的弊病,因为这个弊病,连锁门店就只能选择接受被降低了标准的味道,来迁就人的差异化。


但是,如果孟总能在厨房设备智能化做出好的产品,那么就相当于打破了“人为标准化”的顽疾,而实现把现有的“味道标准化”,提升到“流程标准化”,完全摆脱掉人为差异化而带来的味道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机器智能化所做出的味道,反而会超越人为智能化。


我主张餐饮需要有温度,这个主张不会变,但它更多的是指前厅环节,也就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但是后厨,只要是炒菜,天然的就不缺温度,所以我认同厨房设备智能化,与我所坚持的餐饮需要温度并不矛盾,我对厨房设备智能化持有完全开放的心态,希望真正的好产品尽快出来。


因为餐饮发展的未来已经很清晰的摆在面前,厨房的人工严重短缺问题也摆在面前,现在一个洗碗工的年度用工成本都超过三万(包含食宿费用),墩子的年度用工成本将超过六万,而负责炒菜和管理的大厨,年度用工成本轻松超过十万,甚至要几十万。

如果设备智能化可以减少厨房用工数量,降低后厨的用工强度,那光是节约一个人,一年就相当于为餐厅结余好几万,如果能节约好几个人的话,那最少也要节约十万以上,因此,厨房的智能化设备哪怕贵一点,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毕竟,餐饮老板都是很会算账的人。


但我提醒孟总,他以后可能要遇到困难,不是他所设计和生产的产品问题,这个是必然趋势,已经不需要去操心,而他未来遇到的最大问题,很可能是餐饮老板认知的更新和升级,如果大家还是像现在这样,一听说机器炒菜就摇头排斥,说什么那玩意儿做的东西不好吃之类的,这可能会让他崩溃。


当然,提醒孟总注意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安慰他别太担心,他把产品做出来后,自己去开一个餐厅,把这个产品的效果真实的展现到其他老板面前:同样面积的餐厅,你如果因为使用了智能化设备,在相同的时间里可以更快更多更稳定的出品,而且还不用害怕把机器人累到了,也没人来给你请假休息什么,那就不要担心什么卖不出去,到时候想买的人可能会挤破门槛的。


从餐饮发展的脉络来看,厨房设备智能化已经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餐饮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厨房设备智能化只是解决了工具问题,这也只是最基础的问题,无法带来餐饮的变革,决定餐饮真正走向的,其实还是在前端,也就是只有解决“人”的问题,才能把控方向,这里的人,既指消费者,也指餐饮从业者。


最后我给孟总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非常理解他,但同时我却扎身前端研究的原因,因为以终为始的来看,以后以孟总为代表的高科技精英,把餐饮设备做到越智能化,那就越需要前端的餐饮人去做得更好,否则,前端人才成长不起来的话,后端设备再先进也没用,因为你再好吃,再有效率,没有人吃,那就没价值,所以,后端智能化是为前端服务的,前端管理才是未来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再难我也死啃前端的原因!

(本文耗时54分钟)

关于本公众号ID:luzhulongxia

本账号主要是刊载我个人的创业日志,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如何将豪虾传按照百年老店的方式去做长久;以及如何将四川卤煮龙虾推广到全国各地。我已经连续记录了七年,并且会一直记录下去,成为我人生成长的一个印记。正因为是我自己的创业日志,所以内容难免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不求您的认同,欢迎大家保留你们自己的个人意见!特别说明:因为日志都是一气呵成,写好就发,所以错别字有点多,这方面我已经病入膏肓,放弃治疗啦!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豪侠汇蒋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7423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2月7日 21:33
下一篇 2018年12月7日 21: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