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领头人,还是强盗?

2020年11月13日 No.839

1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白话文翻译

假如是我有些见识和认知,我就会行走大道之上,而且会非常小心,时刻担心自己走向歧途。大道平坦,但人们却总喜欢走捷径,走小路。

在君王的带领下,如果朝廷腐败贪乱,农田也是一片荒芜,粮仓也都空空。他还穿着锦绣华府,带着锋利的宝剑显示自己的强悍,只顾着自己吃饱吃好,只顾着给自己搜刮财货,这与强盗无异。这是无道的做法啊!

2

“带入场景”

这是读懂道德经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

这段话,对面坐的是谁?是不是君主,统治者,领导者,管理者?

通读全文之后,是不是看到了一位老者,在分享自己的感悟,劝说对面的这位统治者,“你要有道”?

“介”是少的意思,介然有知,就是略微有些认知。但凡略微有点认知,都会行走在大道之上,并时刻担心自己走到小路上去。施通“迤”,有小道的意思,可以引申为歪门邪道。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平坦,可人们都喜欢走危险的小路。

“这不有病吗?好路不走,非要走歪门邪道”?

没错,那你听说过所谓的“富贵险中求”吗?

“也对哦”

对啥啊,那是骗子忽悠人的。你想想什么情况下才会有人说这句话?

是不是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下,甚至是“赌”上全部身家的情况下,才会这么说?

所以,以后别信什么“富贵险中求”,求来的很可能不是富贵,而是灾祸。

我们现在有句成语叫做“行不由径”,以形容某人的品德高尚。

春秋时期,种地以外的为路,凡灭人国家,必改其文字,改他的路。那时的井田制规定有井田划为九块地,八家各自有井田的一块地,共同耕种井中的一块地,井田以外有小道,叫沟洫,是小径。平常不许人走径路,从前走径路的人,多是不规矩当贼的人。

到周代的时候,不能走“小径”的规矩,已经快守不住了。

但这时候有一位贤人出现了。谁呢?

就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澹台灭明”。

孔子的弟子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为人光明正大。”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后来子游将澹台灭明推荐给孔夫子,孔老师看了这孩子一眼,乖乖,太丑了,这人能有啥本事。

太史公写道:”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

但又不好意思拒绝这孩子,毕竟他说过“有教无类”,就勉强收下了。

接触之后才发现,这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啊。于是孔老师也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是澹台灭明的字。

你看,从历史往上追,走小径的,最开始都是贼人,不守规矩的人。

这种走小路,走捷径的方式对吗?

绝大部分,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或者说,是不符合于自然规律,不符合于道的啊。

这也是老人家不认可的。

3

接着,老子又对统治者说。

朝堂上冠冕堂皇,地都荒了,粮仓都空了。却穿着华丽的衣裳,带着武器,还挑剔饮食,钱还多的用不完,这不就是强盗,这不就是贼窝吗?

贼窝也就罢了,还要拿出来显摆自己是贼窝头头。

统治者若是这个样子,下面的人会如何呢?还会长久吗?

陆希声所著《道德真经传》说

“观朝阙甚修除,墙宇甚雕峻,则知其君上好土木之功,多嬉游之娱矣。观田野甚荒芜,则知其君好力役,夺民时矣。观仓廪甚空虚,则知其君好末作,废本业矣。观衣服多文彩,则知其君好淫(滛)巧,蠹女工矣。观佩服皆利剑,则知其君好勇矣。观饮食常厌饫,则知其君好醉饱,忘其民事矣。观资货有余,则知其君好聚敛,困民财矣。”

这样的统治者,能管得好国家吗?不可能的。

同理,类似这样的管理者,也管不好组织与企业。

那符合规律的,正确的应该是啥呢?

用四个字来概率,叫做“藏富于民”,不知道你和我的观点是否一致。

还记得毛爷爷的那五个字吗?“为人民服务”。

要把自己当成服务者,善处下,这才合适啊。

4

这一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莫走捷径”。

把走正道作为做事的准侧,无论是管人还是处事,都会被人尊重,被人信任。

一旦私欲过剩,一旦带了走捷径的头,上行下效,结局是啥呢?

想必你一定很清楚的。

走大道,别走捷径。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026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4日 14:37
下一篇 2020年11月14日 14:3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