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舅舅再也不用担心我剃头了

10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认为这天理发会鸿运当头,便有了“二月二剃龙头”说法。忍了整整一月的长发也终于可以修剪了!

沈阳市文史馆研究员、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其实,二月二剃龙头和龙抬头,本来不是一回事。剃龙头与清朝的规定有关。龙抬头与节日有关。”

舅舅和头发的联系

民间有一句老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一进入农历正月,理发店的生意变得很清淡。那么,这种民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齐守成认为:起因与清初时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发布的“剃头令”有直接关系。

在清朝之前,汉族人只梳理头发,根本不剪也不剃。在他们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后来由于清初强行推行“剃头令”,人们才开始出现大面积剃发。

在清朝的几部史料中,记载清军攻城略地时,都出现了“剃发”这个词。“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在清朝文献里,把归降叫作“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攻占沈阳,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后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清顺治元年(1644年)4月,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也下达了“剃头令”。汉族人不愿服从,但又不能为此丢了脑袋,就约定正月不剃头。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正月不剃头,就表示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旧之情,称之为“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就演变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齐守成笑说:“现在大家都移风易俗了,正月里剃头的人也不少。”

经过多年的演变,“二月二剃龙头”在民间产生了不少表达美好愿望的谚语,比如“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龙抬头,大财小钱往家流,好运刚刚起了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今年定有好兆头”。

“龙抬头”寄托美好愿望

齐守成介绍说:“农历二月二,在历史上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多种称呼。元朝学者熊梦祥在其所著元大都(今北京)志书《析津志·风俗》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由此可见,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了。”

其实,“二月二”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首民谣寄托了古代人祈祷获得好收成的希望。过去,在辽沈地区的一些农村,满族村民在大年三十前会在院内竖起“灯笼竿”,此后每天都要在黄昏之时点燃灯笼,让其彻夜长明。这个灯笼竿要在二月一日清早放倒,因为“二月二,龙抬头”了,把灯笼竿子放倒,表示在这一天“年”正式过完了。

这一天吃什么?

从节日名称上来看,这是一个与龙有很大关系的节日。实际的节日习俗也是这样,吃龙眼(炒豆或蹦豆)、吃龙须(细面)、吃龙耳(饺子)、吃龙鳞(卷春饼)……这一天大量的节日食品都与龙有关。还有些地方把这天当作东海龙王的生日。所以人们自然会联想这是一个与龙信仰有关的节日。

吃龙须,吃龙眼,吃龙鳞。

最初的起源是土地公公?

但二月初二更早的节日源起,却不是与龙信仰有关,而是与社神的信仰有关。社神就是土地神,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中引《孝纬经》解释说:“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也就是说社神是土地之神,因为土地太广博,不能所有的土地都祭祀到,所以将土地之神封为社神而祭祀它,以报答土地的功德。

最初的土地神,不是影视剧中那个矮小滑稽又和蔼可亲的小老头,而是掌管一国命运的高级神祗。古代将国家称为“社稷”,“社”就是土地神,“稷”则是五谷神。社神负责有一定的地域供百姓居住和种植,而稷神负责有足够的五谷能养活百姓,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基本条件——一定范围的土地,一定数量的民众——国家才能称之为国家。因此,社神与稷神是古代非常重要的神祗,正常情况下,皇帝必须每年祭祀社稷神,并建有相当规模的社稷坛。

社神后来也成为民众祭祀之神。我们知道,春节象征着春天的开始。在传统农业社会,春节庆祝活动结束以后,民众就开始祭祀社神,祈求神灵保佑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祭祀社神的日子被称为“社日”,并且分春社与秋社两种。

不少地方的民众将春社日当作社神的生日。春社日不仅有祭祀仪式,更有很多娱神活动,并集体欢宴,相当热闹。唐代诗人王车驾有《社日》一诗,描绘了春社宴饮结束后的场面:“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代杨万里的《观社》更直接描写了乡民们的庆祝活动:“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诗人说,即使是那些尊贵的王侯也没有享受过社日这样的欢乐。可见春社在古代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春社的具体时间,各朝代都有差别,宋代开始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作为社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

所以,二月初二,最初是与社神,也就是社神信仰密切相关的一个传统农业节日。

那二月初二是怎样与龙信仰产生了联系呢?这与先秦时期的星占有密切关系。古代的星占学者们用星座的运行来判断季节,以提醒农时。在西周,甚至是夏商时代,星占学者们发现:在农历二月春分的黄昏,东方苍龙星座的“龙角”恰好从地平线上缓慢升起,而同时,苍龙星座的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整个画面很像蛰伏了一冬的龙终于抬起了头,俗称“龙抬头”。

而此时正值惊蛰前后,也是万物复苏,冬眠动物苏醒的时间。龙在民间信仰中是“百虫之长”,它的抬头就代表了动物界的苏醒,乃至春天的到来。《淮南子?地形训》说:“凡羽、毛、鳞、介皆祖于龙”,也就是说各类动物都以龙为祖。所以,“二月二,龙抬头”是星象与民间信仰的结合。

龙在二月二中具有特殊地位,还与春耕生产需要大量及时的雨水有关。一方面二月二在惊蛰前后,天上打雷,地上流水,而龙在民间信仰中正是司风雨之神。民众认为,正是苏醒的龙带来了丰沛的降雨,有利于春耕,所以民间在二月二有了各种对龙的祈祷祭祀活动。

后来,民间祭祀龙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而祭祀社神的仪式反而有所削弱。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社神在明清时期逐渐转变为各地方保护神(就是土地庙中的土地爷),并且地方保护神的功能逐渐得到增强、种植保护神的功能减弱有关。在当代,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二月二祭祀社神的活动越来越淡化。

来源:华西都市报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约起来!排队网战略发布会等你来!
就是这么火,当然有理由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排队网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158493.html

(0)
上一篇 2016年3月10日 21:15
下一篇 2016年3月10日 21: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