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大健康IPO成功过会,但可能挑战才刚刚开始

7月2日晚间,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97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首发过会。这意味着均瑶大健康朝着“乳酸菌饮料第一股”的方向又迈进一步。

据均瑶大健康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此次均瑶大健康将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拟募集资金金额约为11.99亿元,主要用于新建常温发酵乳饮品的生产基地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但事实上,近两年依靠常温乳酸菌饮料在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均瑶大健康,仍然被证监会在经销模式、代工产量等相关问题上提出了问询。更多业内人士也认为,主营产品单一、经销商实力较弱、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原因,都是均瑶大健康未来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乳酸菌饮品是个好赛道
均瑶大健康旗下的主营产品常温乳酸菌饮料,是含乳饮料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2019年五年间,中国乳酸菌饮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1.2%,2019年中国大陆乳酸菌行业市场规模达364.8亿元。未来中国大陆乳酸菌市场将持续稳定发展,有望在2024年达到492.4亿的规模。

而常温乳酸菌与低温乳酸菌饮品区别主要在于乳酸菌在生产过程中热力杀菌处理阶段已被灭活。因此,常温乳酸菌可以在常温下贮存和销售。常温乳酸菌也可以和果汁、蔬菜汁、谷物等天然元素结合,不断推出健康、营养、口感丰富的产品,适应不同消费场景。
受益于低温乳酸菌产品建立的消费需求基础,常温乳酸菌也被视为具有“促消化”、“润肠道”等功能,是营养、健康的饮品。同时,因无需冷链运输、易于贮藏,常温乳酸菌的销售半径大大扩展,目标市场更为广阔。
但与低温乳酸菌饮料相比,常温乳酸菌饮料目前以二、三线市场向下渗透。价格上,常温产品相对那些需要更加规范的冷链物流和仓储条件的低温乳酸菌来讲,价位更低;口感上,则与低温相似,甚至风味更好;渠道上,主要以商超、流通、特渠,甚至部分餐饮终端为主。
为何常温乳酸菌饮品能快速兴起呢?食评方曾通过与相关经销商交流,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不少经销商认为常温乳酸菌市场是由低温乳酸菌市场培育起来的。佛山腾阳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天就称,“在低温乳酸菌饮料市场上,味全、蒙牛、伊利、养乐多等龙头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做推广,而促进肠胃消化这一卖点也切中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包括年轻人、老年人、小孩等主流消费群体都对该品类非常青睐,涵盖的消费群体基数大。”
其次,常温乳酸菌饮料在渠道上运作更加多元化,且渠道费用投入低,回报高。目前,低温乳酸菌饮料的主要销售区域局限在配有低温冷藏系统的大型KA卖场、商超等系统里,而常温乳酸菌饮料由于在配送、仓储、保质期、退换货等方面优势更明显,就则突破了渠道限制,能在便利店、批发市场、网吧、学校、面包店、终端店销售。
与一线低温乳酸菌饮料品牌相比,常温乳酸菌饮料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而经销商也愿意去做市场推广。均瑶大健康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48.25%、51.33%和 52.66%,远高于普通饮料企业20%—30%的平均毛利率。

同时,低温乳酸菌饮料主要由国际或国内一线企业操作,具有强大的品牌力,厂商无需做更多的工作便能形成终端拉动,而常温乳酸菌饮料则需依靠厂商的默契配合,以上量赢取规模效应,因此市场拓展速度较快。
第四,从产品本身而言,有经销商分析称,低温乳酸菌饮料口感偏酸,而常温乳酸菌饮料则口感偏甜,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偏甜口味的接受度更高,利于产品推广。
由此可见,常温乳酸菌饮品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是饮品企业抢夺市场的关键。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2019年五年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规模从77.2亿元增长至14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8%。2020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有望达160.6亿元。
这样的市场,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催生出一家上市公司,但均瑶大健康有足够的底气成为这个行业的巨头吗?目前来看,似乎还差点火候。

主营业务单一,未来成长性并不确定
虽然乳酸菌饮品是个好赛道,但就均瑶大健康而言,过于单一的产品结构也让其面临着诸多挑战。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均瑶大健康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达95%以上,味动力常温塑瓶系列占营收比重更是分别高达97.53%、96.51%、89.48%。
此外,均瑶大健康长期处于自有产能利用不足、严重依靠代工的矛盾状态。2017年-2019年,其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1.78%、64.39%、65.42%。同时,其代工厂产量曾连续多年超过总产量的50%。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的代工厂产量占均瑶大健康该产品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2.81%、39.96%和35.27%。
对此,发审委要求均瑶大健康说明代工产品委托加工费在报告期内标准是否稳定;均瑶大健康及其关联方与代工厂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者相关利益安排,是否存在为均瑶大健康分担成本费用或利益输送等行为。
同时,就常温产品本身而言,其生产工艺是在生产过程中热力杀菌进行灭活,而并无活菌存在、同时存在高糖分的常温产品究竟能起到多少“助消化”的轻体功效,一直是业内争议所在。而随着消费知识的普及与市场升级信号明显,常温类乳酸菌产品的创新升级也势在必行。
一般而言,企业的创新能力往往与企业的研发重视程度、研发投入相关。遗憾的是,我们在招股说明书中发现,均瑶大健康的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非常微小,2017年-2029年三年的研发占比不足营收的0.2%,这一比例与同业企业相比明显偏低,与上市公司养元饮品相近,而后者近年一直被业内诟病为“主营产品单一”、“研发费用偏低”、“创新能力不足”。
当然,这也侧面应证了常温乳酸菌饮品在生产工艺层面上的成熟性、稳定性,却也不禁让人质疑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销售网络区域化明显,渠道管理有待精细化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均瑶大健康的常温乳酸菌产品味动力等在华东、华中地区表现突出,其中华东地区贡献了一半以上的销售额。但其余地区如西北、华北、华南、东北等地销售情况与成熟市场相比不仅销量差距较大,且这些弱势市场三年来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态势,反而局部区域如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还出现了一定下滑。

从这方面来讲,均瑶大健康的区域性仍然明显,并且未来能否顺利拓展新市场也需要时间观察。
另外,发审委还对均瑶大健康的经销模式提出质疑。具体问题包括2018年新增经销商家数较多、2017年和2019年退出经销商数量大于新增经销商的原因及合理性;30万元以上订单数量自2018年起增长较快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向经销商压货调节收入的情形等。
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2018年经销商新增668家,退出468家;2019年经销商新增524家,退出622家,期末共有经销商1306家,但3年来持续合作的经销商仅有516家,不足半数。

均瑶大健康在招股书中解释,报告期内,持续存续与其合作的经销商对应收入占各期收入比例均为60%以上;2018年新增和退出经销商收入较大,主要系自身2018年6月开始严格执行第三方回款的政策,导致部分经销商变更企业性质或者通过经销商指定的其他公司进行合作;因2018年第三方回款的规范,2019年经销商的收入变动大幅降低;经销商的退出除2018年因执行严格的第三方回款政策导致收入变动幅度较大以外,其余期间经销商退出导致的收入变动影响均在5%以内,属于合理范围。
同时,均瑶大健康也表示,公司采用经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截至 2019 年底,公司已发展“味动力”乳酸菌饮品经销商 1,306 家,形成对全国范围、尤其是县域市场的布建。公司形成了“总部销售管理”与“大区及城市(群)经理管理体系”的销售管理体系,由区域经理对经销商进行管理指导。同时公司市场下沉较深,经销商中存在数量较多的个体户。
随着经销商数量和范围的不断增加,公司对经销商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若未来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不能跟上销售扩张的步伐,则容易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产品销售受阻的情况。

巨头们渠道下沉,新挑战加剧
乳酸菌饮料市场规模很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就曾认为,乳酸菌行业发展会形成金字塔结构,由于低温乳酸菌受制于冷链运输,养乐多、蒙牛、伊利、味全等知名品牌的低温产品主要以一二线城市市场为主;蒙牛、伊利、味全、味动力、君畅依托自身的渠道优势在三四线城市以常温乳酸菌产品布局为主。
根据数据显示:常温乳酸菌饮料的重点市场的确是在下线城市及乡镇,这些地方贡献了85%的销售额;而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重点市场是在上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51%。
三四线城市发展活菌乳酸菌饮料的最大阻碍就是冷链,因为在这些城市冷链系统相对来说不发达,但是活菌乳酸菌又必须在低温下保存,所以在一二线城市销售情况较好。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场升级信号进一步释放,冷链物流也开始形成规模化发展,乳业巨头的渠道下沉力度越来越大,势必会对扎根于二三级市场的常温乳酸菌企业形成直面竞争。
当巨头来袭,收割市场的威力与决心将无法估量。正如有先发优势的光明莫斯利安,如今早已败给了后来居上的伊利安慕希。
百亿体量的企业对决尚且如此残酷,更何况整体营收不足巨头一年广告费零头的区域品牌呢。
而这,也将是均瑶大健康迟早将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对此,朱丹蓬认为:“‘味动力’在均瑶大健康的产品中占比过高,品类单一、产品单一、渠道单一、场景单一、消费人群单一,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也偏低。因此均瑶大健康必须加大、加快产品的创新与升级,力求跟上消费升级的速度。”
·END·
关注我,给你更多好看!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热点文章~

东鹏饮料再度加码能量饮料,新品东鹏加気重磅首发

要健康却又戒不掉“酷爽”,试试风味气泡水如何?

茶饮市场旺季已来,由柑柠檬茶“王炸”势头正劲

“618”开始带节奏,疫情后首个电商大促节能迎来“报复性消费”吗?

自媒体转行摆地摊?地摊经济究竟有多火?

接连斩获A、B轮融资,白家食品做对了什么?

跨界瓶装水、开启进口食品业务、渠道下沉,食品巨头好丽友战略要“谋变”

凡注明“来源:XXX(非食评方)”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食评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18405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3日 08:26
下一篇 2020年7月3日 11: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