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乃众妙之门也

2020年11月29日 No.855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白话文翻译

可以用言辞表达的道,不是恒久的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不是恒久的名。无是形成天地万物的本源;无,是创生的本原,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边界。无和有,是任何事物都具备的,来源相同,却不同名,这就是玄,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途径。

2

我们中国有很多经典,《道德经》就是其一。

第一章一开篇,提纲挈领就把三个重点放了出来,即“道”,“有”,“无”。

而很多人读完这一张之后,就扔下不往下读了。究其原因,就是最后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听到“玄”,就觉得很深奥,很难懂,于是就早早的扔下来了。

其实,道德经里讲的,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概念与理论,反而都是一些很平常,很易懂,很重要,却被我们忽略的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一句,还真的说道说道。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即1972年之前,针对这一句话,有多个角度的解读,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每一家的观点,都有道理。

但在1972-1974年,发现了马王堆汉墓之后,很多解读的纷争,就消失了。

为啥呢?

因为在马王堆汉墓里面,出土的“帛书”本《道德经》,第一句的原文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三个字,变四个字,常也成了恒,这是几个意思?

因为,在汉文帝刘恒执政之后,为了避讳,就把恒,改为了常。

所以,你看到了,后来的皇上们名字都起的很怪,都不是常见的字。这就是为了不给百姓添麻烦啊。要是有个皇上名字叫张王李赵的,那麻烦了,天下人都得改名改姓了。

定了恒的基调,那么用常解释的很多说法,自然就讲不通了。

结合帛书版,再来理解第一句,意思就比较明确了。

道可道,非常道。你一旦把道讲出来了,这就不是完整的、没有局限性的道了。名可名,非常名。同理啊,能叫出名字来的,这个名字根本就装不下这个食物。

说个最简单的,我们常说的汽车。你指着路边的汽车说,这是汽车。

那我问你,去了轮子,这还叫汽车吗?去了发动机,内饰,各种零配件,放个车壳子在哪里,这还叫汽车吗?

如果这个车壳子也叫,那么剩下的配件叫汽车吗?

不叫?

那么请问,这个汽车,是从那一刻开始不是汽车的?那一堆零件,再加上什么,又成为汽车了?

同理,我们把一个人称之为厨师。请问,什么才是厨师?是拜师学成出山之后,才叫做厨师,还是端锅的那一刻,他就是厨师?能说得清吗?

是不是觉得压根找不到这个分界线,压根说不清楚啊?

这就对了,因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一旦说出来了,一定是挂一漏万的。就像我读道德经的感受一样,也只是片面的感悟。能写出来的东西,太少太少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注意这里的断句,是“无,”不是“无名,”。

天地之始叫做“无”。按照我们现在对宇宙的了解,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啥?不就是无嘛,没有嘛,啥都没得。所以说,天地之始叫做“无”。之后呢,天地出现了,这时候,就叫做“有”,从此,才有了万事万物。

因此,有,名天地之母。要知道,古代都是母性崇拜,道德经里面有多处都有提及。

说了重要性,老人家接着又说,如何来观察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里,又出现了本章,乃至是正本道德经都很重要的概念,即“有、无”。

有和无,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谁也离不开谁。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着有和无的关系。

你住的房子,有的地方,就是那些钢筋水泥玻璃金属所组成的结构。而房子里面则是空的,是无。如果里面是实心的,那就不是房子了,是块大石头了。有和无,谁也离不开谁。

因此,观察世界的时候,就要从“无”的视角开始,“无中生有”。

这个“无中生有”,现在被用来形容某人瞎编乱造,胡说。但放到道德经里面,可不是这个意思啊。天地出现之前,就是无。后来有了天地,这不就是无中生有嘛。

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一个是“有”,一个是“无“?

观察我们的思想,就是“观其妙“,思想看不见摸不着,但变化无穷,一会飞到这里,一会飞到那里,我们有句话叫做心猿意马,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和一个人聊天,从他的谈吐就能了解这个人的思想。

反过来,再看有,观其缴,“缴”就是边界。你看,边界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你就可以通过这个人的外貌,言行举止,去了解这个人。了解一个人的思想,看一个人的行为,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在这里强调,有和无,虽然名字不同,但同根同源。有有必有无,有无相生,这就叫做“玄”。玄,意为深渊、悠远。

看到有,同时就要想到无,想到无,同时还要看到有,这对思维水平的要求,绝对不低。因此,老人家在后面再加了两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和无,不断的变化,推动万事万物的变化,这就是了解众多奥妙的大门。

3

这一章,开篇最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有”和“无”。

从天地开始,无中生有,有归于无,道的运动方式,也是如此。

比如说,开一家饭店。

这个饭店,最早是没有的,从啥时候有的呢?就是从老板起心动念,那个念头从脑袋里生出来的那一刻。此刻,无中生有了。

有了这个念头,但店还只在大脑里面,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店还没看,但念头在,思路有了,这时候,有和无就在一起了。

后来,租铺子,注册,办执照,装修,采购,铺货,开张,这个时候,一家店,从念头,真正变成一家店了。

接下来,经营运作,品类上要增加什么,要舍弃什么。客群上,要吸引哪些人,舍弃哪些人。服务、环境上,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有啥没有啥,这些,都需要一一做决定。

决定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脑袋里面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方式啊,再次无中生有,不是吗?

经营,就是在这些不断的无中生有,有归于无的往复循环中度过的。

有的人做得好,就可以一直做下去,甚至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时候会好一些,有的时候会差一些。

而有的人,做的不好,导致人越来越少,顾客不认可,不喜欢,成本太高,收入不够的时候,可能就考虑止损,要么转让,要么关门。此刻,又从有,归于无了。

开饭店,做其他生意,不也是如此吗?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4

这一章,概念不少,但最终需要理解透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有”、“无”

有和无的不断转换变化,玄之又玄,此乃众妙之门。

如何把这个道理用在自己身上呢?

看人,看事的时候,从有和无的两个方面都去琢磨琢磨,而不是只站在一个角度上去思考。

抓住这个要点,就能化解内心的偏执与僵化。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193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30日 07:07
下一篇 2020年11月30日 09: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