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而不合污

2020年12月02日 No.858

1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

白话文翻译

道总是空虚的,但推动事物的作用却无穷无尽。道又是深刻的,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道理。收敛锋芒,化解纠结纷扰,在光明之处,便与光明融为一体,在尘垢之处也能与尘垢同处。道深远,好像无处不在。我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但似乎很早就存在了。

2

在老子的概念中,道是高于一切的,在象帝之先就有了。

象帝是啥呢?

万事万物的主宰,宇宙的本体。也可以说,是宇宙出现之前了。

宇宙出现之前是什么?不知道,但道比这个还大,还早。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对这个字,比较流行的有两个理解方向。一个是通“中”,即中和。在42章里面就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冲,就是当中和讲。

另一个方向,则是当做“空虚、隐藏”来讲。

而放在这里,结合上下文,似乎当“空虚隐藏”,更为合适。

用之或不盈,“盈”,水满溢出来。不盈,指的是不满,正好对应前面的“冲”,空虚。道推动万事万物,永远有延绵不断的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渊”,大道深远,没有源头,万物之宗,就是万事万物的宗祖,万物的本源,万物的道理。春耕秋收,潮起潮落,日月更替,一粒沙,一棵树,一座山,一片海,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展和运动,而这个规律,就来自“道”。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生发了万事万物,推动着万事万物的发展。同时,他也在打磨万事万物。

对于那些棱角过于锋利的,会将其磨平。你看那些喜欢锋芒外露的人,多少都会因此吃亏。刀刃够锋利吧?用着用着也就钝了,需要重新打磨。这就是挫其锐。

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不断的转换视角,就能清楚的认识事物,那些闹人的纷扰,也会被解除。比如说,这个月销售目标要达到80万,可到月底一盘算,做到了79万,差一万就完成了。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懊恼、失望,甚至否定自己。

若换个角度呢?其实只差一万,说明这个阶段里面,团队的努力成果很明显,虽然有一点点小问题,但也已经体现的很清晰,只需要下功夫调整调整就好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改变,团队成员的能力水平都有大幅的提高,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些,不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看到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没达到那个目标,已经没有那么令人“闹心”的了?

后两句和光同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叫做“通流而不合物”。

有的人,光芒过于耀眼,道就会让他们适当收敛自己的光芒,不至于“刺伤”别人,也更易于保护自己。我们常说的“低调”,不就是如此吗?

而同其尘,则是说,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与环境融洽相处。

苏东坡曾给弟子们说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你看,这不正是和光同尘的表现吗?

和光同尘,实质上是讲“外圆内方”,既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也能与外界融洽相处。就像孔子讲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湛,就是天空的颜色,湛蓝。

似天空幽静深远,好像永远存在着。

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也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是谁“制造”了它。但它应该出现在一切现象之前。

放到今天来说,这应该就叫做“底层逻辑”,是一切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存在于我们看到的规律之前,是规律的规律。

3

表面上来看,所谓的“道”太过于空虚,以至于我们现在经常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甚至觉得所谓的“论道”都是闲扯。

人们对这些最根本,最本源的东西,不那么重视了。

比如说,我公众号发过的这些文章里面,但凡是和具体的“术”相关的文章,阅读量都会比较高。但发关于“道”的文章,阅读量就会很低。

而且,不仅仅是我,其他作者写这些关于“道”,以及传统文化的内容的受欢迎程度,远远比不上那些“术”,更比不上那些“娱乐”内容。

越是“浮躁”的环境下,越需要回归基础,需要探寻本源,需要看到现象后面的本质。

4

道理不错,如何用到自己身上?

践行这十二个字,就是这一章最好的收获。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不要锋芒外露,要能看的清事物的本质,以及运行的规律。

不要光芒耀眼,要能与别人一起协作,要做到“通流而不合污”。

既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与原则,也要能与别人顺畅的合作。

这,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素养。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240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3日 01:06
下一篇 2020年12月3日 01: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