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的弱传播理论

营销中的弱传播理论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弱传播》中舆论四大规律中的「次理论」
这是一个比较干瘪的章节,理论比较多。为了提起大家的关注欲望,我很冒犯地想举个当前议论很多的案例:湖北男孩在校园被车碾身亡后,其母亲也坠楼去了。
这个过程中,母亲坠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的舆论有关:
有人说她孩子出事了,自己居然化了妆接受采访,还指着你儿子死了怎么穿黑丝;
有人看着镜头里的悲伤的母亲,却在讨论她的颜值;
有自媒体发文这位母亲“擅用舆论力量,是网络炒作的高手,唯利是图”;
微博上也有大V说她就是要用儿子的死多讹几个钱……
就算是这位母亲确认坠楼身亡之后,居然有个别的声音说搞不好是父亲作案,是父亲推下楼去的。
还有人在聊天群里说,这下父亲发财了,独享多少万,娶一个更年轻的老婆。
你们看,谣言满天飞,且传播得特别快。
无论是个人、机构还是我们社群所聚焦的品牌传播,都不禁一次次自问:为什么谣言满天飞?为什么段子总是在刷屏?而真正的事实或正能量总被湮没?
我们必须理清楚其中的舆论逻辑,比如「次理论」,才能够在未来快速遏制或避免上述的问题。
营销中的弱传播理论
01
谣言满天飞:
它与主流舆论针锋相对
舆论的「次理论」指的是,舆论世界是主次颠倒的传播世界。
邹振东教授认为舆论世界分布着多种舆论形态:包括主流舆论、次主流舆论、弱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逆主流舆论和反主流舆论。
其中,像谣言这种,就属于反主流舆论,传播能量特别大。一般而言,越远离主流舆论的,传播能量就越大,只是传播阻碍也越大。
营销中的弱传播理论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几个舆论形态。
主流舆论是一种舆论场中精英群体认可、权力组织支持并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舆论形态。精英群体、权力组织、大多数人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可以将主流舆论理解为大家都认同的一些常识舆论。比如除了某些专家,是不会去谈吃饭可以充饥、矿泉水可以解渴的。
所以,主流舆论在一段时间内有共识,却不被频繁去讨论,以至于他的传播力度最弱。
为什么是一段时间内?因为主流舆论不过是某个时代某个舆论场里主导的舆论产物。
就像古代谈的皇族权威,和现在谈的自由民主,都是各自阶段的主导舆论。而在清末时期,辛亥革命等运动其实是就是在对当时主流舆论做出竞争,那个时候主流舆论传播开始活跃,并出现新旧更替。
营销中的弱传播理论
理解主流舆论之后,次主流舆论、弱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逆主流舆论和反主流舆论,就更好理解了。
《弱传播》中举了几个例子我觉得很好,照搬过来大家看看:
食用转基因食品,精英认同有争议,政府支持有模糊,大众接受有分歧,所以它是次主流舆论。
美食是弱主流舆论。美食尽管得到大多数百姓的认可,但政府一般不予背书,而精英群体也不推崇(精英个体可能推崇),所以它是弱主流舆论。
吃素是外主流舆论。精英群体不推崇(精英个体可能推崇),政府一般不支持,大众中的少数派支持。
辟谷是逆主流舆论。精英群体质疑,政府反对,百姓群体极个别尝试。偶尔见诸报端,大多秘密进行,被主流舆论所唾弃。但由于它不反政府,不挑衅主流舆论,所以通常并不被极力封杀。
地沟油可以放心吃是反主流舆论。它与逆主流舆论的区别在于:后者一般不挑衅主流舆论,只是相反而已;而前者会挑战主流舆论的地位甚至想取而代之。这样一来,精英群体、权力组织往往会动员社会大众合力封杀。
你会发现,反主流舆论其实传播能量是最大的,他们新奇且反常识,与主流舆论针锋相对,最引人关注。但是,权力组织会封杀它,精英群体排斥它或避之唯恐不及,它只可能在某个局部的时间或空间异常活跃,但却不能持久。
比如谣言,即是如此。
以此类推,逆主流舆论,传播能量仅次于反主流舆论,但不容易在精英圈层和大众形成共识。
外主流舆论、弱主流舆论与此类似,权力组织管得松,但精英和大众认同不多,传播力不温不火。
只有最接近主流舆论的次主流舆论,与精英群体和权力组织最为亲近,与社会大众的共识区域也广泛重叠,成为所有舆论形态谱系中最活跃的舆论。
02
能传播主流舆论
才是真正的高手
对于任何一个传播方来说,都希望将自己的内容当做主流舆论去传播。比如很多品牌就想板板正正地去谈,我的匠心、我的价值观、我的布局产业。

这其实很难。舆论的「次理论」认为主流舆论最难传播,会传播主流舆论的才是传播的高手。

所以,品牌越是在传播主流舆论时,越是要讲究传播方法。

第一,故事传播。根据舆论的「情感律」和「轻规则」来说,故事传播是主流舆论最好的传播方式。
在故事中,一定要强调个体,或是传播物料里的单个元素,当这些单个的、具体的意向突出,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就像茅台怎么传播他的酒好?突出了的个体故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怒摔酒瓶,香溢四座获金奖。其实当年张裕葡萄酒、老白干也得了奖,只是没有这样摔瓶子的故事。
另外就是妙龄少女光着脚丫踩曲,妙龄少女就是突出个体。
第二,学习宗教,做一些仪式化传播。
主流舆论最具仪式化的传播就是天安门广场每天升降国旗。在品牌阵地中,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前些年其实有一点仪式化的感觉;还有一些餐饮品牌高喊吃饭先洗手等,都是在做仪式化的动作。
第三,节庆传播。
节庆传播平衡了反复表达的冗余及永不表达的缺憾。目前一些品牌对于节庆传播,更多是蹭热点薅流量,实际上有母婴品牌在每年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始拍短片传达对女性的敬畏,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形象。
第四,借敌传播。
主流舆论不活跃是因为没有竞争。一旦出现舆论竞争,主流舆论就会活跃。
这一招比较黑,公关圈里遇到过一些品牌,会重点去传播3·15点名的品牌,引导人们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和这些点名品牌性质差不多。
第五,缺陷传播。又简称为“卖破绽传播”。
上次长城VS比亚迪,有人就说这是比亚迪很好的一次缺陷传播。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排放问题,而长城同样作为一家重量级国产品牌,只找到比亚迪这一个问题。
这实际是帮助比亚迪找到了一个在用户心中无关紧要的缺陷,并且它引发关注。
第六,次主流传播。主流舆论要扩大传播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容与鼓励次主流舆论,甚至有意识地把主流舆论包装成次主流舆论进行传播。
那么,次主流传播又该怎么做?我想这才是品牌最该去思考的问题?
营销中的弱传播理论
03
次主流传播方法论:小逆模式

通过舆论的「次理论」,我们发现,相比主流舆论,所有的非主流舆论都可能更加活跃,其中次主流舆论最活跃。

所以我认为相较于硬刚主流舆论的传播,品牌还不如需进行次主流舆论的传播。
怎样去做次主流舆论传播呢?《弱传播》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方法论:小小的叛逆。
原文是,小小的叛逆是次主流舆论,大大的叛逆是逆主流舆论,而百分之百的叛逆则是反主流舆论。舆论只有小小的叛逆才可能成功,简称为小逆模式。
最近很多人在谈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郑强教授,这个教授很火,历次的精彩演讲被大学生们奉为神作。
为什么他能火,外界很难从学术角度来分析的,主要是在演讲时的内容不像其他校长那么“正”。怼人厉害、爱国情怀再加上几句无关紧要的“他妈的”,郑强教授实际上就有些小小的叛逆。
“小小的叛逆”是舆论谱系中最容易传播的基因,而如何理解叛逆,如何权衡叛逆的大小,这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有些东西可能是被品牌理解为小叛逆,但可能会触及到对主流舆论的挑战。我具体讲一下五个女博士的案例。
这个品牌其实是懂舆论的。首先他借用了舆论的弱定理,强化了“女”博士。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一定程度上“女性群体”被视为弱者,没有贬义和不尊重女性朋友的意思。但我们在平时的传播中你就会发现,某某女司机撞人、某地女学生坠楼、哪里的女法官被刺杀……凡是女性,媒介都会强调性别,而涉及男性呢?“武汉被撞学生事件”“广州宝马撞人案”……
不止如此,就算是国家高层换届后张贴的那些人员名单里,凡是女性,都会在名字后面加上(女)。
女博士,女性的身份在主语里被特别强调了。
其次,他是明白轻规则的。“老公气我,喝!”“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魔性广告,表情夸张,握拳嘶喊,本来就是很轻的一种表达,还能够快速调动起用户情绪。
可惜的是,他在文本内容的选择上,可能是想用幽默或张扬个性来凸显女性在生活中的遭遇,实现小小的叛逆,没想到与主流舆论进行了直接对撞——侮辱女性。
这就叛逆严重了。
品牌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弱传播》提了一个聪明的方法,游走在主流舆论与外主流舆论之间。
就像嘻哈说唱歌手GAI一样,前期游离于外主流舆论,唱的是“老子超社会的”,之后又回到主流舆论,“沧海一声笑”。
品牌亦是如此。时不时去触及一些外主流的内容,比如椰树牌椰汁,一直做着一些类似“从小喝到大”的擦边营销,这其实贴近外主流,而当下回应的“男人有男人味,女人有女人味,椰汁有椰汁的味道,主打原汁原味”的中心思想,就偏主流舆论。
特别是在传播“以改革与诚信酿造民族饮料品牌”时,就是妥妥的主流舆论了。先接近外主流甚至逆主流再杀回主流,这是小逆模式普遍的招数。

-END-

 

来源 | 鲸研品牌实验室
编辑 | 餐饮O2O-小贝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o2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8723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3日 02:09
下一篇 2023年8月3日 02: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