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有“口碑”,阿里为什么还要继续投饿了么?

12月25日上午,财新网援引投资人士消息称,饿了么上周已经与阿里巴巴签订投资框架协议,阿里巴巴向饿了么投资 12.5 亿美元。


目前,阿里巴巴及饿了么都未对这一消息作出正式回应,但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已经对《好奇心日报》证实了相关说法。


这笔投资将饿了么估值推向 45 亿美元,而阿里巴巴也将以 27.7% 的占股成为饿了么第一大股东,超过了早先的投资者腾讯、大众点评以及饿了么创始团队。



今年融资金额最高的国内公司


这是饿了么今年第四次融资,不算未公开数额的滴滴出行战略投资,饿了么今年已经融了22.5 亿美元,仅次于滴滴出行和美团点评。


今年 11 月中旬,饿了么已经对外宣布,滴滴出行成为其战略投资者,但并未宣布投资总额、持股比例及合作方式等细节信息。此前,亦有来自《东方企业家》的消息称,被传有意兼并饿了么的美团,也曾在这轮融资中举牌,且出价高于阿里。


外卖成为下一个三足鼎立的大战


互联网巨头今年都在投入外卖。今年年中百度宣布将为自己早先收购的团购业务糯米注入 200 亿美元,并加大对百度外卖的投入。


随后在 10 月,拥有外卖业务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随后融资 28 亿美元。合并后,阿里巴巴退出,腾讯成为美团、点评背后的主导支持者。


直到两个月前,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依然对外表示,自己的公司希望坚持独立发展,要在成立十周年的 2018 年上市,并且已经聘请 CFO 开始运作相关程序。但此回12.5 亿美元投资让阿里巴巴成为饿了么最大股东。


连外卖这个细分市场,也完成了那个熟悉的“站队洗牌”过程: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三家各为其主,合计占据了中国 85% 以上的外卖市场份额。


腾讯为什么不要饿了么?


饿了么的两位创始人张旭豪、康嘉曾经对外说过很多次,当他们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时,是怎么通过替同学给餐馆打电话、自己骑着三轮车去取单送单,将外卖这个生意慢慢做起来的。


即使在 2011 年和 2013 年先后获得三轮投资后,饿了么的规模和整个中国的外卖市场一样,看起来还不是很大:到 2014 年初,饿了么只有 200 多名员工,覆盖范围也只有全国的 20 个重点城市。


2014 年获得来自大众点评、以及既有投资人的 8000 万美元投资后,饿了么进入了疯狂的增长期:通过大规模的地推团队,一年内将覆盖城市扩展至 250 多个,覆盖商户 20 万家;接入更多第三方物流团队,日均交易订单数超过 100 万,活跃用户超过 2000 万。


大众点评的背后,是 2014 年年初入股并获得其 20% 股份的腾讯。这轮融资后,腾讯一度将大众点评作为其线下服务的重要入口,并在微信钱包、QQ 等产品内为点评留下了位置不错的入口。


而在 2015 年初饿了么的 E 轮融资中,腾讯干脆与大众点评一起,出现在了投资者名单中。“腾讯当时参与饿了么的那轮投资,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大众点评拖下水了。”一位接近腾讯战略投资部的消息人士对《好奇心日报》表示。


过去两年半,腾讯和大众点评各参与了两轮饿了么融资。相对于后来者阿里巴巴,已经持有相当股份的腾讯可以用更少的钱控制了饿了么。


“腾讯本轮不追投饿了么,实际也是因为美团-大众点评的这一轮融资。如果继续支持饿了么,等于是在建议这个市场进行新一轮合并,成本太高。”上述接近腾讯投资部门的消息人士向《好奇心日报》表示。


说到底腾讯没有像合并微票儿和格瓦拉、垄断售票市场一样去撮合美团与饿了么,还是因为它认定通过美团外卖打败饿了么会比争抢饿了么股份更经济。


有口碑,阿里为什么还要继续投饿了么?


在阿里巴巴 2015 年中宣布与蚂蚁金服合计投资 60 亿元,成立线下服务平台“口碑网”时,没人觉得这个想法很靠谱——至少在外卖领域,留给这个新公司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根据易观智库 2015 年 11 月的监测数据,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的整体交易规模已经达到 64.3 亿元,其中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合计所占的市场份额就在 85% 以上,饿了么仅领先美团 0.1 个百分点。至于大众点评、口碑网,以及更多的小规模外卖平台,争夺的都是那 14.1% 的剩余市场。


但口碑 CEO 范驰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它们会更多专注服务商家,而不是像团购和外卖一样烧钱抢消费者。


目前,口碑已经上线了一个针对商户和服务商的开放平台,全面开放其支付、营销、信用、社交关系链等 9 类技术接口,并尝试引入海底捞、外婆家、西贝等在供应链、服务领域做得不错的大型餐饮品牌,希望将其能力打包输出给中小商户。


但口碑只有平台,在物流上,并没有显著的优势。而张旭豪、康嘉打理的“饿了么”,则在过去一年多,将物流的“即时配送”能力作为了公司继续发展的一个重点。


上述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向《好奇心日报》表示,阿里投资饿了么,主要也是为了补齐口碑目前的物流短板。作为一个平台化运作的产品,口碑未来的 O2O 场景也不会局限于目前的外卖,也需要满足更多需要即时配送的商户需求。


饿了么除了外卖还有什么?


“外卖的核心就是即时配送。”张旭豪曾经这样表示。在 2015 年初拿到 3.5 亿融资后,他也表示将把其中的大部分投入在物流配送方面。


目前,饿了么拥有一个超过 20 万人的配送团队,但只有其中的几千人,才是饿了么的员工。每天给用户送餐的十几万第三方配送员,都是由一个叫做“蜂鸟配送”的系统来安排的。




“蜂鸟配送”实际就是与滴滴、Uber 的技术核心类似的一个即时调度、导航和结算平台,用于发布配送员招聘信息、订单分配、配送导航和资金结算,这有助于提高每个配送员的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订单配送。


在 2015 年 8 月底的一场发布会上,饿了么曾经披露过上线这一平台后,对效率到底有多大程度的提升:当时,一个外卖配送员的标准工作量是 28 单/天;而当第三方配送员尝试“蜂鸟配送” 6 个月后,效率可以提高到 35 单/天。


不过饿了么在物流市场并非没有对手。至少在一线城市,中午看到达达快递员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在外卖这件事上,互联网公司还能做点什么?


在融资、发补贴、做物流之外,饿了么也曾经有过一些不那么像外卖公司的想法:


比如,他们想与那些可以做外卖生意的中央厨房合作,快速生产大量简餐。一方面,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在物流、食品质量等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压缩中间环节的各种成本,也能提高餐厅生产的性价比。


又比如,他们已经上线了一个方便小商户采买粮油、米面、菜肉等原材料的平台“有菜”,通过与大型供应商合作,降低商户的运营成本,也可以从交易中赚取佣金。


说到底,这才是饿了么、美团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外卖公司应该做的事:用手里的钱,帮助建立其一个更完善、服务体验更好的产业链,并让所有相关者都能从中获益。也只有这样,外卖平台才可能像滴滴、Uber 控制专车一样在面对餐厅时占据更多话语权。


如果只能带来人流,外卖再怎么烧钱,也不过是另一个团购。


来源:好奇心日报

整理编辑:eddy

餐饮界权威新媒体

餐饮界新媒体专注餐饮创新研究

国内餐饮新媒体TOP10、搜狐自

媒体联盟、网易自媒体联盟成员


点下面「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44117.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2月28日 22:59
下一篇 2015年12月29日 02: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