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抹茶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没有一种茶的历史会比它更悠久;也没有一种茶,在跨越时间的纵轴后,仍能以千变万化的风情征服全世界的味蕾。它是茶而胜于茶,来自日本而源于中国,在“现代富贵病”横行的今日,它将茶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以古典而时尚的方式,重新构造了人的健康与幸福——它,便是抹茶。

抹茶既是一类茶,又指它的制作工艺——将经过覆盖栽培的茶叶,蒸青、烘干,以特殊的碾茶工艺碾磨成微粉。因为是将茶叶全部吃掉,故比一般绿茶更能发挥茶的功效。

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早在炎黄时代,人们就发现吃茶能够排毒解毒,便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的故事形式代代相传,当时巴蜀地区的人们也因此形成了常食茗(茶)粥的习惯,以作为维持身体健康的日常必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于魏晋时期萌发了抹茶。晋人杜育就在《荈赋》中说道:“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抹茶茶汤碧绿得让人联想起万物复苏的颜色,浮在汤面上的汤花洁白得就像积雪一样。常吃抹茶能使人“调神和内,倦解慵除”,因此它在士大夫和僧侣当中掀起了一场吃茶潮流。

图话抹茶发展史

唐朝是抹茶的兴盛时期。唐中后期,举国上下已无人不知茶,无人不饮茶。就算是远离中原的吐蕃(今西藏),吐蕃王也能对汉人使者解说他所收藏的各地名茶。茶是如此重要。“久食使人瘦”(唐《本草拾遗》),“去腻减肥,轻身换骨”,故大茶人陆羽也受邀为茶专门著出一本《茶经》。

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茶书,其中对茶的产地、品种、用水、器皿等做了详细而优美的描述。它作为让后世理解唐朝茶文化的不世之作,与后来出土的法门寺鎏金银茶具一并成为唐代茶文化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抹茶运用的是烹煮法——将茶叶清洗,蒸青,拍压制成茶饼焙干。饮前炙烤,用茶碾碾成末,故也有“末茶”一说。水煮时可加入些许盐调味,煮后分杓饮用。后来随时间推移,在此基础上形成点茶法。这是最具宋代特色的饮茶方式,同时也是现今日本茶道的前身——在茶碗中倒入抹茶,用执壶七次注入热水,后以茶筅击拂起汤花。饮时以汤花经久不散为妙。

宋代是抹茶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皇室的加入,各地斗茶蔚然成风,所制龙团也愈来愈是精制。茶的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诗人们的灵感。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写些“紫玉瓯心翠涛起”类的诗文歌赋,转而在各类茶宴上文雅并着狂热地斗茶、分茶。

茶于他们不仅是种饮品,更多是一种膜拜文化的虔诚仪式。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还原出当时的茶道文化,却还能从书籍当中体会到那种如梦似幻的茶道艺术(如“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的茶百戏)。也无怪乎宋徽宗愿以皇帝之尊亲书《大观茶论》,给宋代的点茶文化增光添彩。

抹茶的大力推广,使周边国度都与它结下了不解情缘——受中原地区影响,边境地区的游牧民族也风行饮茶。

因为茶能去腥解腻,帮助消化,是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然而边境地区并不产茶,兼之宋庭与边境摩擦加剧,终于西夏国举 10 万兵力攻打北宋。北宋战败,被迫每年以 3 万斤茶叶进贡西夏。相较于西夏,日本引进抹茶的方式就温和得多——日僧荣西曾两次来宋求学佛法,期间在寺中习得宋朝点茶法。他将茶叶及点茶法一并引回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于僧侣与武士间进行推广。养生记开篇第一句就是“茶也养生之仙药也”,直到现在,日本人也依旧认为茶是最好的养生品。

抹茶发展到明代,因为朱元璋“废团立散”,使得抹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一海之隔的日本,经过村田珠光等人的完善和改进,千利休集抹茶茶道文化之大成,奠定了近代日本茶道文化的基础。时至今日,人们对日本的认知主要还是通过日本茶道。

经过几个世纪的沉淀,结合现代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艺,抹茶以千变万化的风情(如抹茶茶饮、抹茶糕点、抹茶冰淇淋等)成为舌尖上一味不可忘却的记忆。如今“抹茶园”将其回归于中国本土,重启中国吃茶养生时代。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饮品快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106494.html

(0)
上一篇 2015年7月2日 19:10
下一篇 2015年7月2日 21: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