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和西贝都争相学习的“打赏”到底靠谱吗?

位于北京的“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凭借优秀的打赏机制,

吸引了海底捞、西贝等一系列餐饮大咖们取经。

然而等老板们真施行起来,却发现:

打赏,这事儿到底成吗?

“很久以前”的打赏

打赏这件事,其实中国早于外国。

早在《南史·宗越传》一文,就曾提到“打赏”:“家贫无以市马,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买马。”

只不过,那时不叫“打赏”而是叫“赏钱”。“赏钱”赏赐对象有店小二、奴仆、书童等。

几千年后,很久以前做了个打赏机制,一时间引起了餐饮界的学习。

如今,很久以前的打赏机制已经更新到了2.0版了:在很久以前吃饭,拿起手机,扫一下自己满意的服务员胸口二维码,4块5毛6就支付成功。“4”归服务员,“5”归店长,“6”归总监。

看起来很美的打赏机制,真的广泛适用于餐饮行业吗?于是,便有了如下关于餐饮打赏机制的争论。

正方观点:打赏行得通
1
历史上中国就有打赏机制

国内餐厅本身便有打赏的历史。1956年公私合营前,老的饭庄都有打赏传统。比如电视剧《天下第一楼》里也有这样的情节,食客赏的铜子扔在二柜的竹筒里。店方将赏钱按角分配,不是只给服务员,柜上、灶上、跑堂的都要平均分配。

当下的打赏机制,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2
有利于消费者与服务员互动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认为:“这是当代社会食客情绪一种表现方式,可以增加餐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现在在餐厅用餐,消费者和服务员之间互动较少。使用打赏机制能拉近两者距离,也能提升餐饮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3
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消费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便可以获取更为优质的用餐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用餐体验必然会提升。

4
有利于节约饭店人工成本

打赏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餐厅的服务质量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既解决服务员待遇问题,又解决服务质量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反方观点:打赏行不通
1
中国没有打赏的文化土壤

当下的“打赏”只能是餐厅单方面、局部的自娱,并非真正的小费文化。

外国之所以原意给小费,因为他们觉得:“优质的服务”也是一种价值,虽然它是无形的。

反观国内,消费者更愿意追求直接的、有形的东西。不愿意支付无形的、高品质创造的劳动成本。

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寄生于酒菜的有形消费和附带服务,因此“打赏”没有文化土壤。

2
优质服务是商家义务

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顾客到餐馆用餐是支付餐费的,餐费中已经包含了菜品、服务员的服务和餐馆的必要开销等费用。

而餐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商家应尽的义务,消费者不需要再为服务买单。

打赏固然是可以,但最好还是商家主动打赏而不是消费者。

3
服务员容易去呗对待消费者

打赏容易让服务员在服务上区别对待顾客。

一个真实的例子:在成都某一餐饮店内,一位顾客给服务员打赏了20元,但服务员收到打赏后就不再给这位顾客服务了,而是到另一桌继续服务。

由于出现打赏机制,服务员便容易在服务上“区别对待”。

4
监管执行难,不具普遍性

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多数餐饮老板对于打赏依旧持观望态度。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 打赏机制执行起来难,监管不易。倘若没有好的执行方法反而有害于餐厅经营。

2. 对于高客单价、重服务的餐饮品牌来说,打赏机制或许可行。但对于低客单价、轻服务的品牌来说完全没必要。

回归服务质量才是根本

其实打赏的出现,本质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如果施行了打赏,服务质量反而下降,却是舍本逐末。

金庸小说中,时常出现住店打尖儿的侠客,觉得店家服务好,而给小二赏银的;当然也出现过,遇到服务不好而痛揍小二的。

海底捞没使用打赏机制,服务依旧很好,因为他们企业文化会自行规范员工行为。

重庆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英认为:从根本上说,要提升餐饮企业服务质量,最重要的还是要抓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教育。

同样,阿里巴巴一直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本质上也是规范服务质量。

可见,用不用打赏是其次,能不能提高服务才是本质。

来源:餐饮人必读

微信ID:JSH_V5

没关注聚食汇,别说你是做餐饮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排队网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15776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12日 21:26
下一篇 2016年10月12日 21: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