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事件丨重庆首个火锅底料智慧化工厂投产,复调行业迎智能制造新时代

6月26日,重庆首个复合调味料产业的智能化工厂在涪陵综合保税区竣工投产,年产能超10万吨。该工厂是聚慧食品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投资的第二个复合调味料生产基地,其主要生产与火锅产业相关的复合调味品。

值得一提的是,聚慧餐调是窄门集团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窄门学社 线下课程的游学目的地之一,在即将开课的窄门供应链学宫第九期中,聚慧餐调也将派员前来学习。

26日上午10点,聚慧餐调智慧工厂的竣工投产仪式在重庆市涪陵综合保税区隆重举行。标志着这个设备总投资超过2亿元、重庆首个复合调味料产业智能化工厂在涪陵综保区内正式投产,这也是综保区内首家投产的智能化工厂。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潘成彬在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重庆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处长 何军、重庆市涪陵区副区长席红,重庆市涪陵综保区管委会主任王刚凌,聚慧餐调总经理苟中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仪式,并共同见证了重庆首个复合调味料智慧工厂竣工投产的这一历史时刻。

01

硬核工艺赢政企关注

“众星云集”共襄盛举

聚慧餐调涪陵智慧工厂项目设备投资超2亿元,运用自主研发的超釜体系引入了“阀阵系统”管理、以“DCS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工厂的自动化管理,共申报了7项工艺和技术专利,创下行业多个“第一”。

它是聚慧餐调在贯彻“智造中国味道”这一使命路途上的重要布局,它展现了聚慧餐调不但要坚持通过工业化完成餐饮味道的标准化,而且要以智能化的方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保持产品稳定性的决心。

聚慧智慧工厂依托综保区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免进口配额等优惠政策,聚豪食品(重庆)有限公司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超过10万吨,2023年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亿元人民币,税收总额1000万,带动地区至少500人就业,势必为涪陵综保区食品保税加工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增添“新动能”。

聚慧餐调智慧工厂作为涪陵综保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受到了涪陵区政府、涪陵区综合保税区的密切关注与大力支持,其硬核的工艺发布吸引众多火锅行业和企业的领军人物出席。

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委会会秘书长李剑峰,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重庆火锅产业集团董事长熊庚东、刘一手火锅创始人刘松,鲁西肥牛创始人李思霖、重庆大队长主题火锅董事长陆兵等都是本次活动的座上宾。他们中既有餐饮行业的老兵,也有火锅行业的新星。

在竣工投产仪式后,政府领导和企业代表们参观了聚慧餐调涪陵智慧工厂的生产全流程。工厂中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中控机房承载了整个工厂的生产指挥调度工作,每天超20万条信息数据在这里进行精准地汇集、分析和发布,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掌控,让生产变得智能、高效、精准、安全。

聚慧餐调智慧工厂的竣工运营,不仅对涪陵综保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起到了带动作用,更是重庆复合调味料生产从过去作坊式、传统手工式、半机械化、半自动化的生产向工业智能化的变革。

02

“十年磨一剑 今日把示君”

重庆制造企业的匠人匠心

1999年,聚慧餐调的两位创始人苟中军和王斌刚从西南大学化学系毕业走向社会,毕业的散伙饭是他们常去光顾的馆子,那天饭菜的味道大不如以前,他们玩笑着说“昨天老板和老板娘打架,今天心情不好手抖了哈”。这顿略带遗憾的散伙饭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味道标化的种子。

2000年,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突破400家,彼时中国整个餐饮圈没有一个能与之媲美的品牌。肯德基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发展?中国的餐饮品牌为什么不能跨区域的扩张?

90年代开始,重庆火锅已迈出连锁化步伐,受限于地域、原料和味道等因素,扩张速度并不理想。苟中军和王斌关注和思考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他们洞察到,要想餐饮能跨地域的连锁化发展,必须解决味道的标准化。

2001年,重庆火锅协会成立,更多的火锅餐饮品牌崛起,规模化、连锁化成为品牌发展标配,重庆火锅行业迎来新的市场契机,味道标准化这件事情在苟中军和王斌心里变得更坚定。

从合作实验室到自建实验室,从合作工厂到自有工厂,他们将生意的大部分利润投入味道标准化的研发和建设上。从聚焦味道到专注标准化,他们秉持为餐饮行业赋能的初心,探索着味道的标准化和规模化量产。

2016年聚慧餐调合川生产基地已经拥有超10万吨的年产能,但公司并没有停止对味道标准化的追逐,并成立了专项发展基金。5年时间,4次大型升级,聚慧餐调涪陵智慧工厂从聚慧餐调合川生产基地脱胎而出。

6月26日投产的聚慧餐调涪陵智慧工厂一期面积34000平方米,拥有8条自主核心技术的现代化智能生产及包装线,全线汇集10000+传感控制点位,每天有超20万条信息数据反馈给中控系统,以精准地数字化呈现生产全流程,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超10万吨。

它不仅实现了低能耗、高坪效、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也标志着聚慧餐调为重庆的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树立了全新的里程碑。

超过1461天的酿造工艺诞生了茅台,三万六千锤的锻打成就了章丘铁锅,传统工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匠人匠心的故事。工业智能化时代下,也有一群有梦想的企业家和工程师们,扎扎实实、依靠奋斗努力获取工艺创新路上的成就,他们是工业智能化时代的匠人,他们拥有新工业时代的匠心。

聚慧餐调在味道标准化技术研究、规模化生产和智能制造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0年,真实的成就是依靠一砖一瓦的积淀,是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间的累积,不管是传统工艺的匠人匠心,还是新工业时代的匠人匠心,这样的成就脚踏实地、深根固柢。

 

03

“超釜”技术构建企业壁垒

双认证机构树行业标杆

在复合调味料行业,聚慧餐调在研发和应用上的投入一直位于前列。不仅组建了针对各个工艺环节的研究团队,还对生产设备进行了迭代升级,构建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壁垒。

聚慧餐调结合市场竞争需求,为解决传统生产加工方式人为经验参与度过高、人员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低下的痛点,历经多次工艺变革,依托庞大的信息数据积累,总结出反应釜生产工艺与风味控制的规律,于行业内首创“超釜”技术。

利用多重酶解和多阶热反应技术,完成由单一反应釜到超釜级反应的蜕变;利用特殊分馏技术,解决过热油水体系快速分馏与降温,实现瞬时腾挪水分,还原传统炒锅的香味;利用多重连续工艺参数曲线控制法,控制炒制过程,确保风味的一致性;利用风味模块化重组技术,还原重庆老火锅的味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厂超釜设备单釜容积高达6m³,产量约4吨,在容积容量上超出行业现行常用设备的10倍,提升生产效率近50%;智能化炒制过程可排除人为误差,精确控制食材反应过程的时间、温度、水分、压力,保障每种调料的最佳味型、味值,实现对风味的精准管控,产品质量的可控性与稳定性均得到大幅提升。

在工艺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聚慧积极响应国家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号召,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联合科研机构和大学,主动承担相关科研项目、共同制定产业相关标准,协同推进共性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聚慧食品科技已与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多个高校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在聚慧登记注册的专家技术团队多达128位。

聚慧食品科技旗下的聚慧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是重庆食品行业第一家取得CMA和CNAS双认证资格的质检机构。获得认证后,它具备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并获得了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可参与国际间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是目前复合调味品行业的标杆。

04

用专业赋能行业

助力重庆火锅行业品牌新势力崛起

火锅是重庆的城市名片,一直以来都备受全国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早期火锅店的底料都是人工炒制,味道的良莠都由打锅的师傅们把控。随着火锅市场规模扩张,重庆火锅品牌的直营店、加盟店遍布全国,甚至走出国门,门店数量增加,人工炒制难以满足需求,火锅底料规模化生产则成为必然。

随着火锅行业的崛起,火锅率先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上游原料生产基地、中游火锅调味料与火锅料制品、下游火锅门店与衍生方便食品等,不少知名火锅都做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链,但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同一品牌如何保证味型的稳定、如何避免出品率和产量的不稳定性一直都是火锅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新技术的持续研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建设,使得聚慧餐调为自身构造了坚实的竞争优势。而涪陵智慧工厂稳定有效的产能,对于整个火锅行业,则拥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助力重庆火锅“走出去,走更远”。

火锅产业的标准化,对于重庆火锅品牌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振重庆火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稳定的产品风味和优质的底料供应,则要求火锅底料、配料具有标准统一的工艺配比。可以说,火锅底料、配料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是助力重庆火锅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聚慧餐调涪陵智慧工厂的投产,把重庆火锅品牌底料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难点迎刃而解,“超釜”技术将重庆老火锅味道还原,将极大地充实重庆火锅底料在供应链层次的输送能力,助力重庆火锅行业新兴品牌的崛起。

据行业数据统计,去年火锅底料市场规模达250亿元左右,未来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约15%,预估到2025年行业规模可增至500亿元。

共兴共荣、同创共赢。

在未来,聚慧餐调将始终坚持赋能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升级,为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同时,作为聚慧餐调的合作伙伴,窄门集团也将全力为其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窄门餐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2730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9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