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奶茶店还“刺激”,泡面餐厅从40万月营业额到倒闭只需2个月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大会内容。

今年上半年,以“泡面小食堂”为代表的泡面餐厅火了,一条街上开8家,激烈程度堪比去年的奶茶行业。


但仅仅半年时间过去,泡面餐厅的口碑似乎一落千丈——


一方面遭到消费者的唾弃:“不好吃,还贵,一碗泡面居然要卖几十块。”


另一方面,许多门店贴出“门店转让”通知,加盟商们怨声连连,直呼被品牌总部“骗惨了”。


网红泡面食堂的惨痛经历,也同样给饮品业的“加盟乱象”敲响了警钟。


山寨成风:2个月,从40多万营业额到关门大吉


开业两个月,营业额便从每天的几千块下降至几百块。


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遭遇“滑铁卢”?在C端消费者看来,痛点问题源于 “这是一家永远不会有回头客的店,性价比不高。”


性价比成为进阶难题


但在餐厅经营者看来,最致命原因是山寨店太多,生意难以持续。


开店之前,A老板其实就已经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做回头客生意的买卖,大部分顾客都是为了追求新鲜感,预估品类的火爆周期也只有1年。


开业之后的实际情况也印证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回头客不足5%。


据A老板透露:今年6月签订合同,8月初开始正式营业,门店选址在热门商圈旁边,开业前两个月生意还算不错,每个月营业额有6万左右,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早上还未开始营业,就有顾客打电话催促,晚上经常忙到10点才能关门。


如果一个月的营业额维持在6万左右,一个60多平方米的门店,每个月支出成本:房租1万+人力成本3*3000+水电气以及物业费1000+食材成本,前期投入成本25万,计划8个月可以回本。


据了解,有的泡面餐厅一个月的营业额就高达40多万,1-2个月就可以快速回本。


万万没想到,好景不长,大量山寨店的出现彻底打乱了A老板的计划。


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泡面食堂层出不穷


创业资金门槛低,门店装修易于模仿复制,菜品制作难度低。开业半个月时间,同一商圈又迅速冒出泡面餐厅B,一个月之后,泡面餐厅C和D也相继出现,泡面餐厅A的营业额开始严重下滑。


两个月过去,B和C早已关门歇业,不见踪迹。而泡面餐厅A也在门口贴出了“门店转让”通知。为了节省开支,老板还不得不辞退所有员工,自己也没有信心继续开门做生意。


老板直言,生意难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山寨店太多。


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已有多达30多家招商公司借着泡面小食堂的旗号,在全国大肆投放连锁加盟。


在百度中搜索,名列前茅的就是加盟商


泡面餐厅短时间遭遇关店潮,并不能说明这一餐饮业态不符合商业逻辑。像广州的不方便面馆、台湾的泡面达人馆经久不衰,都说明泡面餐厅确实存在自己的市场。但是面对恶性竞争,却很难保证门店持续经营。


内蒙古一地区,一条街上最高记录开出8家泡面餐厅。高密度开店,受损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品牌或某一家店。


品牌之间由于区隔度并不明显,消费者对品牌也未建立起忠诚度,不管是先进入者,还是后进入者,无一例外都将受到损害。


从泡面小食堂总部了解到的最新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所有门店盈利比例77.69%,持平10.93%,亏损8.63%,闭店2.75%。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山寨品牌的关店率则高达70%。



维权难:“商标未行,品牌先行”


既然山寨成风,品牌总部为何不及时制止山寨门店?


正如其他网红餐饮品牌一样,泡面餐厅风靡全国短短一年不到,许多品牌都未能及时成功注册商标。


正尚律和律师集团维权部总经理杨雪芬曾明确指出,“一个品牌、一个商标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要一年才能拿到商标证,9个月初审期+3个月公告期。


像泡面小食堂的商标目前也正在公示阶段。这就意味着,泡面小食堂的商标还未取得法律层面的认可,其他人在此期间也可以使用泡面小食堂的名字。


叫“泡面小食堂”的店铺数不胜数


“商标未行,品牌先行”,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维权难。总部想要制止“山寨店”十分困难,众多“加盟商”也责怪总部的“不作为”。


对此,泡面小食堂总部负责人说,面对不良商家恶意窃取成果,总部采取的措施包括:


  • 通过官方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提示消费者,并表明鲜明立场;


  • 公众号上线正版门店查询模块,方便消费者辨识;


  • 适应消费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定期发布新品并研制自己的泡面,从产品与消费体验上与山寨门店拉开差异。



“加盟坑”:交几万块加盟,还不如自己开


当遇到经营困难想要寻求总部帮助时,却发现手中的合同似乎出了一点问题。


一位泡面餐厅老板向我们展示了他手中的“加盟合同”,实际上这是一份“服务合同”。


“加盟商”给予的合同书


加盟合同是典型的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属于法律上的“有名合同”。而“服务合同”则属于 “无名合同”,两者有着显著差别,适用两套完全不同的法律规则,因为合同定性不同,今后的诉讼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


仔细观察这份“服务合同”的细则,发现文本中从未出现任何“加盟”字眼,取而代之的是“运营指导”,而在品牌方口中,“加盟商”也被称为“合作伙伴”。


这一区别,也让“加盟商们”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交几万块,到底得到了什么?”、“从开店到后期运营,全靠自己,都没有得到总部尽心尽力的服务帮助”、“总部连商标都没有,山寨店都没办法解决掉”、“还不如直接自己开店,还不用交这笔运营指导费”……


出现问题,维权也难


有“加盟商”向我们反馈,自己正在试图从法律层面寻求帮助,争取讨回“加盟费”,减少经济损失,但有关律师给出的反馈是,“胜算不大”。


杨雪芬也告诉我们,胜算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服务合同中,很难去定义技术、服务、运营等内容。


泡面小食堂总部负责人则表示,在签订合同之前曾明确告知“合作伙伴”,商标仍在注册当中,签订的合同为服务合同。


而在服务合同书中,也明确指出:“无论出现任何情况导致合同解除、终止,运营指导服务费均不予退还。”


但面对部分合作伙伴由于经营中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总部表示,计划以内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广大合作伙伴积极征求意见与建议,积极改进服务流程中的问题。对于尚处于亏损的门店,将积极对接疏导,并提供运营建议。



加盟网红品牌的几点建议


据了解,和开咖啡馆、奶茶店的入行者一样,泡面餐厅的老板以年轻人居多,其中还有很多人属于第一次创业,或者没有餐饮经营经验,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


没有充足经验,盲目加盟


所以在加盟这些迅速蹿红的网红品牌时,我们想要建议广大年轻创业者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注意几点法律问题:


  1. 合同名称“移花接木”。如果签订的不是“加盟合同”,而是“服务合同书”、“项目合作协议”、“经营管理协议”之类的,这也许意味着这家企业本身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或者存在某些瑕疵。


  2. 经营资源表述含糊。经营资源是加盟合同的核心要素之一,一般表现为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经营诀窍、独有配方、店堂装饰、经营手册、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


    如果合同中一直强调“经营管理”、“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等字眼,对上述列举的实质性经营资源只字不提或者表述含糊的话,那么这家公司就很可能没有这些经营资源,并不具备提供特许经营的服务能力。


  3. 无“加盟费”或“特许使用费”约定。如果你的加盟合同中无“加盟费”或“特许使用费”等类似字眼,取而代之的是“运营服务费”或“培训指导服务费”,那么名义上收取的是“服务指导”的,实质上却收取了“加盟费”,同时还规避了商业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对其的约束。




学习《新茶饮研发必修课》,

跳过加盟,自己开店。

(扫描图片二维码,即刻报名)



— END —

统筹:啡姐 | 编辑:政雨 | 视觉:JIRFEI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餐饮老板内参。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咖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4871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15日 00:05
下一篇 2018年11月15日 07: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