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砍向后厨,他们这样给自己做“脱脂”手术

这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807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世上万事,不过脱单、脱贫、脱脂。

这段高浓缩时代鸡汤,同样适用于餐饮业。

脱单,释放品牌荷尔蒙,让更多的顾客认识你,爱上你,消费你。

脱脂,定焦点,减冗余,降成本,练就跑马拉松的体魄,跟得上魔变的时代。

脱贫,无需解释,盈利是一切商业的靶心。如若脱单、脱脂,脱贫不过是顺道的事。

昨天,内参陪你唠了餐饮脱单。

今天,说说“脱脂”。

餐饮老板内参 刘晓红 发于北京

别人动刀是要命,自己动刀才是求生。

面对魔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餐饮人选择了给自己捅刀子做手术。

后厨工种传统分法


有的拿前端产品开刀,推爆品,压缩产品线;有的瞄准后端供应链,从食材源头做起;有的在空间营造上花心思,追求感觉大挪移。

还有的则直接把革命的大刀砍向后厨,把打荷、砧板、蒸笼、面点、凉菜等传统工种统统砍掉,重新归类整合,把生产线从纵向流水线改为横向包干制,3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8道菜。

这样的“脱脂”手术,只为激活后厨,让餐厅更为高效。

让“螺丝钉”

进化成为“细胞体”

砧板、打荷、灶台、蒸笼、面点、凉菜……这是很多中餐厅沿用了N多年的岗位设置法,将厨房所有步骤都细化到每个岗位。

我们容易在司空见惯中沦陷,并从来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一位厨师出身的餐厅老板张翀却革了传统后厨岗位设置的命,将这些“螺丝钉”式的岗位悉数砍掉,而改为包干制,让“螺丝钉”进化成为“细胞体”。

谈及为什么要这么改,张翀给出了几点原因:

1传统组织体系呆板,沟通不畅。

按照传统的出品流程,一道菜的完成需要几个部门甚至所有部门的协作,这就会出现沟通环节过多,难以及时落地的问题。

比如,如果你觉得一道菜切配得不好,你得去找砧板老大,老大再给下面具体干活的人说,问题很容易在多级沟通中模糊、走形。如果同时涉及到几个部门,会耗费更多沟通精力,解决问题的半径也会更长。

2供应链已发生很大改变,保留传统工种会出现人力浪费。

“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到沟通信息化、配送物流化了,你还有必要保留采购吗?”张翀说,他的两家店紫苏和上童官就把采购部给干掉了,把原来的两辆车三个人压缩为一辆车一个人。

压缩中间环节,成为餐饮成本革命的关键词


在他看来,管理供应商远比管理采购容易。“我们给供货商建了个群,要啥直接丢群里,标明地址、电话、品名、标准、参考价,送过来后供货商、仓库、厨师长三方验收,符合要求,按约定快速对账走账,简单透明高效,大家谁都省事。”

“采购就不这么好管了,除非你不询价,你叫他买菜,他很容易图省事,从代理商那儿拿货,干的是跑腿的活儿,而不是采购的活儿。既然询价少不了,啥价钱啥品质你清楚得很,干嘛不让供应商直接供,非要保留采购多过道手?

所以我们只留下一名采购,让他只负责临时机动的采购,接接外地物流,管管店里维修等。”

同样的道理,砧板、打荷等初加工部分的工种和过去相比也发了很大变化。比如,过去厨房进猪肉会直接买半头猪,所有的部位都要厨师自己分割,而现在购买的食材,供应商已经将各个部位加工好,想要什么部位都能买到,蔬菜也有净菜。

这样就造成厨房一些岗位的工作量减少,甚至上班后没事做,继续维持原有配置必然造成人力浪费。

3质量不稳,出品不精。

多头管理的弊端是谁都管,谁又都不管。

流水作业也一样,谁都负责,谁也都不负责。

做菜这件事,该如何在标准化和艺术化之间拿捏?


一道走过多个环节出来的菜,出了问题很难查找原因,质量提升也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

“做菜又是一件需要注入情感的事情,独立完成的菜会有活的情感记忆,多环节协作的很容易质量不稳,出品不精,沾染上流水线的呆板味道。”

把纵向流水线改为

横向包干制

“要改面子更要改里子”。

去年9月份开始,有10年厨师经验的张翀把改革的菜刀砍向了后厨,在自己的两家餐厅均采取包干制,3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8道菜,在后厨改革上“看人下菜”,短短一个季度已经让他感受当年“包产到户”所释放的强大生产力。

1人少了,菜却做精了。

张翀设置的生产小组由原来的灶台“组阁”,“能到灶台,水平肯定是行的,他对切配、味型、装盘等环节的把握,要比一个砧板老大准确得多,所以,他可以从砧板、打荷等原来的工种里选择,用谁顺手,你就挑谁过来,3个人只需把8道菜做细了、做极致了就行。“张翀说。

从“大锅饭”到“包干制”,1个人能干3个人的活儿


这样改的一个直接好处是,3个人就可以完成洗菜、切配、打荷、炒菜等过去七八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其次是,菜品质量有了直接的负责人,沟通扁平高效,哪有问题点哪里,出品的修正速度也得以快速提高,菜也就越做越精了。

2解放洗碗工,从摆台做起。

到一家中餐厅,我们先接触的多是非常”规整”的摆台:白酒杯、红酒杯、汤碗、茶碗、骨碟、筷托儿、筷子、花式餐巾……

繁复的摆台,居然是打扰顾客,自找麻烦?


“这样繁复的摆台,大家都习以为常,其实并没有带来良好的体验,还会给餐厅的翻台和后厨清洗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张翀说,现在很多人都不喝酒,即便喝酒也只会选择一种。

“为什么要在客人坐定,询问过后忽哩哗啦撤掉一堆,打扰顾客还自找麻烦,而不是按需摆放呢?”

所以,紫苏的摆台只放置一碟一碗一筷,其余各色酒杯根据顾客需求快速补上,这样比摆好再撤掉要合理得多,也会大大提高翻台效率,并大幅减轻后厨清洗负担。

3整个餐厅管理,都透明高效起来。

以后厨改革为起点,张翀把餐厅整个管理系统都重新梳理。

这样切分模块后,他又做了两项改革:

① 周一例会取消,改为每天开班后会。

每天,当班负责人直接开会,开完以后把开会现场照和对接议题、相应的解决方案直接上传到微信群,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除了管理群,张翀把所有关键经营环节都建立了相应的微信群,比如财务审批群、下午补货群、工程微信群等。

“这样餐厅经营的一个面儿就展开了,哪个环节都看得很清楚,每天进店多少人,翻台情况、哪些菜点单率高等清清楚楚,需要我解决的都能快速解决,所以不需要按部就班,把问题都堆到周一例会去解决。

② 砍掉了店长。

没有店长的餐厅还颇为少见。对此,张翀的理解是:“店长分为三种,前厅好但不怎么懂后厨的;从后厨干起来但不熟悉前厅;前厅后厨都不错的。有短板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前后都精的有单干的潜质,流失率高。”

所以,五大部门能效正常,能够短平快解决餐厅所有问题,根本无需设置店长。

后厨革命,这些餐厅做了这些:

餐厅每一个环节,都大有学问


1

厨师头像上菜单

把厨师头像搬上菜单,每位厨师头像下面有几道菜,根据点单率调整包给厨师的菜品,倒逼厨师自主琢磨出品质量。(东方明珠)

2

采购净菜,洗碗外包

采购净菜、肉类分割产品,洗碗外包,裁掉了厨杂人员,前厅人员也尽可能压缩,2500平方米的店,员工从60多人,砍到只剩30多人。(南国一品)

3

划分小厨房

将厨房二百多道菜品按烹调技术分为红烧、滑炒、点心等13个档口,每个档口2—3或3—4人组成一个“小厨房”。每个“小厨房”固定负责十来道菜。通过划分档口,单个厨房从90个人减到了77个人。每个小组的成本和绩效都独立核算,厨师的个人收入提高。而且通过划分档口,厨房面积减少1/15。(德悦餐饮)

4

打荷减四 师傅增俩

厨界有这么一句行话:一堂二锅三墩子。即饭馆内第一数堂倍(招待),第二灶上的锅匠,第三墩子匠(切菜)。打荷就是打杂,没什么技术含量,工作量也不大,为了减少人工,我们请了2位全能师傅作为流动岗位,除了担任打荷的工作,别的岗位像砧板、炉头少了人他也可以去做。虽然表面这俩师傅的工资高,但是比4个打荷人员的成本低,而且每个岗位他都能帮上忙。(顺风123酒店)

统筹:刘晓红|编辑:闫太然|视觉:陈晓月

(??申请大食贷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老板内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144049.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月8日 02:11
下一篇 2016年1月8日 09: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