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对管理者的六项“灵魂拷问”

2020年12月8日 No.864

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十章

白话文翻译

气血与体魄的自然规律,能不破坏他们吗?

聚积精气达到致柔的境界,能纯真的像婴儿吗?

清楚内心的污垢,清澈如镜,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经常接受外界的刺激,能守得住内心的宁静吗?

明事理,达观四方,能做到不用奇谋巧计吗?

让万物生长繁衍,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而不炫耀,让其生长而不充当主宰,这就是最高的德行。

2

这一章,看前面六句,一路下来,像不像我们今天所说的“灵魂拷问”?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这一句的理解,现在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灵魂与身体在一起,能分开吗?

这句话到是没问题,但这个营和魄,总觉得没说到位。

而另一种说法,讲气血与体魄的自然规律,能不破坏吗?

在这之前,得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即“魂魄”。

在以前的概念里,魂,死后是归于天的,而魄,是归于地的。或者说,魂可以离开身体,而魄不能离开身体。加在一起,叫做“魂魄”,我们总听说“魂丢了”,没听谁说过魄丢了。

而这里面,用的是魄,则指的是离不开身体的那部分。那么这个营是啥意思呢?

《黄帝内经》中说,“取血与营,取气于卫”。营,指在血液当中流动的营养,它是人体深层的能量,叫做营气;卫,是人体表运行的保护身体不受风寒侵扰的能量,叫做卫气。

好了,营找到出处了,魄也知道啥意思了。

那么抱一呢?

在道德经里面,抱一还出现过一次,“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个一,指的是混沌,指的是无形,不可描述的状态。

而营与魄在一起,同样也是处于应有的自然状态,又如何能分离呢?这要是分离了,不就出大问题了吗?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老子特别喜欢婴儿的状态,婴儿这个概念,在道德经里面出现了三次。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此外,《道德经》还出现过一个在现代汉语意义上与 “婴儿” 含义相近的词:“赤子”,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现在我们对婴儿的概念,大家都很统一,似乎这个婴儿也没啥说的。

但问题是,当年的“婴儿”,是否和我们今天的“婴儿”完全相同呢?

未必吧。

南朝齐大臣,著名上清派道士顾欢的《道德真经注疏》释 “如婴儿之未孩”:婴儿,赤子也。孩,笑也。

若按这么说,那时候的婴儿,是还不会笑的小孩子啊。

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婴儿是刚满月或一周岁以内的婴孩,一身骨节都是软的,他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主观成见,一切都是自然,逗他一下就笑,掐他一下就哭。

柔,有了,那么气怎么说呢?

老子自己就说了“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孩子哭一天,嗓子都不带哑的,“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全身都是软的,但握力惊人,虽然这么小,但小鸡鸡却会立起来。这些靠的是啥?

对了,靠的都是体内的“真气”啊。

婴儿的状态,成年人能达到吗?不太可能吧。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涤除,就是清洗,洗涤。玄,黝黑深远之意。览=鉴=照镜子。

而这里的照镜子,并非我们去看看镜子,而是照“心灵之镜”。

冯友兰云:“《老子》认为,要认识‘道’也要用‘观’。‘常有欲以观其眇,常无欲以观其徼。’(一章)这是对于‘道’的‘观’。它认为,这种观需要另一种方法,它说:‘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十章)‘玄览’即‘览玄’,‘览玄’即观道。

把自己内心的那些欲望和杂念都清楚掉,去照照镜子,能做到没有瑕疵吗?

“疵”,指的是皮毛上的疵点。这皮毛上如果有一个疵点掉毛,周边的毛会很容易的跟着掉。所以,检查皮毛的时候,就要用吹的方式,一边吹,一遍找问题。吹毛求疵,就这么来的。

拿掉了心中的那些欲望和杂念,再照照“道”的镜子,看看是否平整无暇。

有人说了,这都清理过了,还能有“脏”东西吗?

你看街边那些做过大扫除的饭店,真的清扫干净了吗?

只有自己照镜子对照自己,才会看清楚自己的真实现状。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其实,上面那句,和这一句,放在一起,更容易理解。

老子的话,都是给统治者,管理者说的。

上面说,你们要清楚心中的那些私欲与杂念,做到内心平和完整,就像我们现在说的“独立完整的自尊”,若一个人能有这样的状态,内心一定是很平和的。

若能做到,那么在爱民治国上面,大概率是能做到老子所讲的“无为”的。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把“无为”理解为“放任自流”,

在第二章,老人家所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又说“为无为,而无不治”。

你看,这哪里是说,无为就是“放任自流”?。

无为,不是啥都不干,更不是躺着装死。

无为,是把应该提供的条件,提前提供好,然后等待该发生的自然发生。

就像“上医治未病”,这样厉害的医生,就是在行“无为之医”。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高手,往往没有什么名气,不为人知。我们推崇,甚至崇拜的,大多都是那些早早不准备,最后上沿“走钢丝”且幸运走成的“神人”。

一个去除了内心私欲与杂念的领导,才更可能把心思放在民众身上,才有机会为民众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行无为之治。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天门开阖,这四个字,争议很大。

河上公注云:“天门谓鼻孔。”苏辙云:“天门者,治乱废兴所从出也”(《老子解》);林希逸云:“天门,即天地间自然之理也”(《老子口义》)开阖,帛书本作“启阖”,北大汉简本作“启闭”。

谁对谁错?不重要。

说白了,只要你能够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这个理解,只要“正”,就成了。

结合一下前面两句,以及后面一句,一起理解。

上面说,内心宁静了,治国能无为了,下面接着说,啥都看明白了,能不乱用计谋折腾人了。

那么中间这部分,怎么理解合适呢?

天门开阖,就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接受信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今天的手机,放在那时候,可能就算得上“天门”了。春秋时期,乱啊,信息自然也就多了,每天接受到那么多信息,能不能稳住心神,能不能保持自己的雌柔,谦逊的状态吗?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里的“知”,要当做“智”来理解,而且这个字,还是个“动词”。

无知,指的是不乱来,不依仗自己的聪明,而去用所谓的奇谋巧智来折腾民众,折腾别人。

请你注意,后面说“能无知乎”,一定以为这,很多人是“有知”的哦。

比如姑娘问下伙子,你能一辈子对我好吗?

这句话一定以为这,“那么多男人,当初说的很好,可事后却扯犊子”,所以才要问,你能做到吗。

如果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还用问吗?

明白四达,真正做到通达,如果一个人把世间这点事情都看透了,看明白了,他可能会怎样呢,要么成仙,要么成魔,对吧。

要么用这份智慧帮助别人,要么就用这个聪明去坑害别人,对吧。

而对于有权有势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做“坏事”的成本,是不是更低啊?

因此,老人家再次发问,你能做到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句,是第五十一章的内容,这里重复出现,两种可能,一个是排版错误,另一个,就是重点强调。

没有对错,你喜欢哪种解释,就是哪种。

所谓明君,就是让人民能吃饱饭,能生活好,人民的满意度高,才是本事。

前面那六个问题,连同最后这一句,都是在给统治者提要求。

能做做到这样,就是真正厉害的统治者了。

3

这一章的信息量,着实不小,尤其是前面六个连续的提问,即便放到现在,也令人深思。

尤其是在领导岗位,当老板的,更要经常问问自己,所作所为,符合道吗?

有太多的企业,所有人都知道要灭亡了,唯独老板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直到结果不可挽回,才反应过来。

可惜吗?似乎并不可惜,这不过是自然规律而已。

这一章,若要用在自己身上,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经常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让自己心静下来,才不至于犯错。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306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9日 11:04
下一篇 2020年12月9日 11: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