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走前还在嘱咐周边人吃饱!袁老千古!国士无双!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袁老千古
一路走好

巨星陨落!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天13: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看见这个新闻,一时间实在无法接受。

上午还有媒体,误发了袁老逝世的消息,大家都在说不相信,等一个辟谣。

只是这一次,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不能接受,我们也等不来辟谣了。

袁隆平院士离开了我们,去天上洒甘霖了。

这位老人,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用一粒粒种子改变了这个世界。

在这个特别悲痛的日子里,我们来回顾他这灿烂的一生。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皇城根下的长安街。

正值动荡年代,为了躲避战火,他不得不跟着父母到处搬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时常从一个战区跑到另一个战区。

疾病、疼痛、饥饿和死亡,成了时代和这个家庭的伤痕。

可哪怕条件再艰辛,父母对五个孩子的教育,从未有过丝毫放松。

1936年,不满6岁的袁隆平被送到汉口最好的小学读书。

可这个选择,却给袁隆平种下了一颗背道而驰的种子。

武汉小学一年级的一次郊游,老师带班上的孩子,去学校附近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

彼时恰逢6月,园艺场内桃红柳绿,好不漂亮,这让儿时的袁隆平迸发了学农的兴趣。

70多年后,当袁隆平再次回想起儿时的这次经历,称它美妙清晰,又恍如一场梦境。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年,19岁的袁隆平即将报考大学。

儿时的田园梦,和战争时食不果腹的景象不断交织。

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选择,袁隆平想要在新中国建立起富饶的新农村。

可是,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科长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够从政。

袁兴烈叫来妻子与儿子共同商讨。

父亲见儿子低头不语,便问:“隆平,你未来的志向是什么?”

袁隆平回答得很干脆:“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父亲反问:“想成为一个身上充满庄稼味的学者吗?”

袁隆平回答:“试想一下,这人世间倘若没有庄稼味,而是充斥着铁血味、硝烟味,该是多么可怕!”

仔细思忖儿子的想法后,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选择尊重他的意见。

1949年8月,袁隆平告别了南京,也告别了父母,赶往他心目中的第二故乡,走进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即现在的西南大学。

袁隆平曾把自己比喻成一颗种子,如今,这颗种子选择回到孕育了他的土地。

4年之后,袁隆平又一次面临了选择:我该到哪里去?

他想要留在重庆的农业科研单位,可学校发出号召,号召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袁隆平的脑海里不断回荡着母亲说过的话:

“土地是生命之源。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他们演绎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历史篇章,都与国土紧紧相连,国土是最神圣的。”

于是他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下一行大字: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别了,母校!别了,龙门浩!别了,重庆!

他说自己是一颗种子,既然是种子,那么不论扎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
1953年,被分配到偏远又穷苦的黔阳县的青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开启了时长20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宿舍简陋,条件极其艰苦,他总是会想起童年和母亲的一番对话。

那时他在嘉陵江学游泳,从河里捡到了一枚闪闪发光的河流石。

小伙伴说是钻石,他欢天喜地地拿回家里,送给喜欢收集石头的母亲。

母亲告诉他:

“这是一块漂亮的河流石,但它不是钻石。钻石的色泽真实而自然,质地非凡。

同样,人生的色泽倘若是真实而自然的,那么他的气质也是非凡的。”

袁隆平问:“什么是人生的色泽呢?”

母亲微笑回答:

“虚荣不是,浮华也不是;得意的脸不是,骄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权势更不是。

人生的色泽不是别的,是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

正是这番话,一直激励着袁隆平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杂交水稻探索之路。

如今90年过去了,90年前,中国尚处在食不果腹的年代。

90年后,袁隆平院士喂饱了14亿中国人。

他把一生的时间,都交给了脚下的这片土地。交给了每一颗饱满的稻穗。

为此,他错过了父母亲的最后一面,错过了子女的成长,错过了和妻子相依相伴的时光。他真的老了。

小时候,袁隆平随母亲在庭院乘凉,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母亲告诉他,天上的每颗星星,都与地上每一个有名望的人物同属一个星座。

他会怀着好奇心,常常凝望星空,试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星座。

1999年,袁隆平儿时的梦想实现了。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小行星命名仪式。

一颗811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母亲华静曾对袁隆平说过:“上帝给你的不会太多。”

于是袁隆平总是不断重复:“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这个曾经把自己比喻成种子的老人,如今改口说自己是一株水稻。

他说:

“我本根植于红土地,沐浴着阳光,而后甘愿将沉甸甸的稻穗奉献给人民。”

纪录片《时代我》的最后,记者问袁老先生现在最关心什么?

他一如19岁时的那个自己,回答得干脆:

“最关心杂交水稻。”

现在,大家都能吃饱饭了,您放心。
袁隆平生前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他曾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扫把那么长,谷粒花生米那大,而他和助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个梦,其实也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再饿肚子

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为了实现这个梦,袁隆平一直在努力。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老及其团队开通了国际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

不知疲倦的袁老,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

感谢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感谢您一生的奉献。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今,您做到了。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星辰依旧在天际闪耀,思念却永留人间。

我们不会忘记您,这理想照耀的一生。

我们不会忘记您,这毕生的付出和贡献。

我们不会忘记您,这是一代代的精神和脊梁。

袁老千古,国士无双,请一路走好。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O2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2577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5月31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5月31日 1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