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涨价潮引发的“蝴蝶效应”

四季度以来,国内食品行业涨价浪潮此起彼伏,从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开始,涨价潮由此蔓延到整个食品饮料行业。

调味品涨了,饮料涨了,零食涨了,涨价成为食品业连锁反应。(详情请点击:百事、海天、洽洽等食品巨头先后提价,全球“涨声一片”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11月8日,祖名股份公告称,对部分植物蛋白饮品(主要是自立袋豆奶)出厂价进行上调,出厂价上调15%-20%不等。

11月9日,银鹭食品发出产品涨价通知函,称由于三片罐等包材成本持续上涨,公司决定对整体三片罐食品饮料的价格体系进行调整,包括罐装即食粥系列、点心、罐装花生牛奶和罐装果汁系列产品等。

此前,海天酱油、洽洽瓜子、佳禾食品、李锦记、海欣食品等十多家食品巨头提价。背后提价的原因都是大同小异,都是材料成本上涨,利润受到挤压,食品终端行业公司利润普遍下滑,不得不通过提价消化这部分成本。

涨价潮开启,从供应端到渠道、终端、消费者,价格是链性传导的,是经济规律,但是食品终端也攸关民生利益,结合市场现状解读涨价现象,或许能有更多的思考。

涨价“有理”,也有挑战

在各食品企业此起彼伏的一片涨声中,“涨价”的逻辑似乎非常容易理解——各企业无一例外给出的原因是“原材料上涨”、“运输等成本上涨”等。

“企业成本端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7月份以来,影响全行业成本的包材、运费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一般企业部分原材料锁价不超过半年,提前锁价的低价原材料消耗完毕后,企业新采购价格开始上升,因此近期出现啤酒、调味品、零食、饮料等消费品行业集体涨价潮。”有业内人士表示。

“涨价有理”,但涨价效应在产业链条的传递过程中,往往会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直接影响。

站在产业和企业的角度分析,涨价一是加快龙头份额集中,竞争格局好的龙头通常率先提价,中小型企业产品提价能力低于大企业,利润承压问题更为严重,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二是提价过渡期阶段性影响盈利。当前由于疫情等影响,目前消费需求景气度不高,导致提价过程未必非常顺畅,企业提价幅度小于可能成本涨幅,或者需要额外投入费用,导致阶段性盈利能力承压。

换言之,企业在提价过程中未必顺畅。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受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提价本身为了降本增利无可厚非,但在国内食品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是否有提价的底气,能否保证提价后客户不流失还很难说。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波涨价对于食品企业来说或是分化的节点,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平安证券分析师张晋溢在近期研报中指出,食品饮料龙头企业价格一般会被作为市场标杆,面对原料及包材成本上行带来的压力,食品饮料企业往往会采取提价措施,将压力传导至下游渠道及消费者。但考虑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一般只有在龙头率先提价后,其余竞品企业才会跟随性提价,一般跟进时间在3~6个月左右。

根据这一价格传导路径,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消费品出厂日期多数在几个月前,因此出厂价提价尚未传导至下游消费者。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提价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可以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但难从根本上解决盈利增收问题,尤其是在行业中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很有可能在涨价潮中被淘汰掉。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成本提升,利润缩减,进而提价以补差额,这种补救业绩的措施能实现吗?

以更显“刚需”属性的调味品行业为例,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调味品上市公司利润出现下滑。16家调味品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为605.06亿元,净利润合计88.37亿元。其中,加加食品、天味食品利润同比下降98.7%、75%。业内人士表示,上调出厂价除了受原材料上涨的影响,还包括业绩增长的压力。

而恒顺醋业在公布涨价信息时就曾坦言,“本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对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有一定的影响,加上成本上涨因素,因此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公司利润实现增长,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此轮提价主要系部分企业在成本普涨压力下被迫提价,后续能否顺利传导取决于终端需求情况及细分竞争格局;短期来看,仍需进一步观察需求恢复情况能否顺利消化提价影响;中期来看,若未来上游成本回落、下游动销开始提振,提价企业的利润弹性将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国泰君安证券分析认为。

很显然,涨价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高压的“焦虑”,但涨价的效果却需要在渠道、终端以及消费者等环节上观察。

经销商:涨价影响有点大

经销商能否获益的关键在于涨价势能能否顺利传导至终端。

据《调料家》报道,包括海天味业在内的不少企业纷纷表示,此轮涨价最终经营体现主要在明年。其实,不管体现在什么时候,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消费端能否得以顺利恢复。

而对于此番涨价,杭州一位消费者在得知自己钟爱的一款调味品要涨价后,表示“马上买!”而对于自家消费并不是太多的调味品涨价,该消费者就显得很淡定了:“这种调料能涨多少呢?还不至于囤货,先不买吧!”

同时,经《调料家》在终端发现,目前涉及的已经宣布的调味品品牌及相关产品在终端的价格尚未发生改变,货龄日期也较为健康。根据中国证券报采访信息显示,物美超市方面表示,相关产品并没有涨价,而且供货源渠道顺畅,货量充足;天猫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自营采购的产品目前价格变动还未体现。

关于经销商能否在涨价潮中获益,另一位调味品行业人士则对《调料家》明确表示:“我觉得经销商的日子快到头了。”

“企业说法都很好听,厂家提价经销商的毛利空间随之上涨。但此一时彼一时,实际终端要涨价很困难,反而社区团购等平台方反而更有价格和成本优势了,而经销商则很难降低运营成本”。该人士向《调料家》解释道。

而该人士的说法也得到了河南一位经销商的认可。

“企业涨价对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并没有什么太大改变。”该经销商向《调料家》表示。

一方面,企业提价后,终端价格很难涨上去,即便是会涨上去,但有较长的周期,在此期间,经销商要面对账期、库存及资金垫付等成本压力,利润也会因此受损;

另一方面,经销商和厂家不同,经销商没有厂家那样的议价权,尤其是大型KA连锁,涨价更难。因为这些连锁终端的进货渠道丰富,而且对于价格涨跌需要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别的区域或者销售系统涨了自己才会涨,而每每这个时候,各大系统之间还会相互推脱,导致终端传导周期进一步拉长,使得经销商的利润受损;

还有一方面就是一般经销商手里的品牌并不齐全,终端价格涨幅要明显高于企业涨价幅度,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会随之下降,甚至选购其他品牌的可能也很大。

该经销商对《调料家》直言道:“经销商其实最希望的就是物价平稳,厂家涨价对经销商影响很大。”

如此来来,经销商要想享受到此番涨价潮带来的市场红利,并不容易。

 · END · 

声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评方)“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亦不作投资建议。

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关注我,给你更多好看!
点击标题,阅读往期热点文章
奈雪的茶不“耐撕”

五日三个“涨停”的盐津铺子,能否松口气?

【看势】烘焙食品千亿市场:新中式显风口,冷冻烘焙是蓝海(附报告PPT)

香飘飘披露三季度财报:稳底盘、保增长、争突破

伊利股份三季报“超预期”:前三季度净利近80亿超去年全年

养元、露露、可口可乐、东鹏饮料等18家企业的三季报披露:8家双增5家双降

“新首富”的“新挑战”
亿滋、恒天然、洽洽等食品巨头亮相进博会,带来哪些“新物种”、“新规划”?
双11第一波销售战报已出,哪些品牌和品类在领跑?

原创文章,作者:食评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3157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0日 21:01
下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04: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