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第一股”的困局:店数是海底捞1.3倍,营收不足其3成

*来源:火锅餐见   作者:语嫣 小倩 田果


海底捞之后,另一火锅巨头呷哺呷哺发布2019年业绩报告:全年营收60亿,增长27.4%;经调整纯利增长率-16.6%;翻座率降至2.8次;同店销售增长率-1.4%……


“由快转慢”转型3年多,呷哺的这张“成绩单”看起来并不理想,曾经因“非典”逆袭的小火锅,今年疫情下还有翻盘机会吗?






1

数据看真相

同店增长率为负,赚钱能力变弱


01

每2天新开1家店,增收不增利


过去一年,呷哺呷哺新开189间店,及54间湊湊餐厅。截止2019年年底,拥有1022间呷哺,102间湊湊。



此外,由于各种商业原因,2019年关闭共53间餐厅。


2019年呷哺集团全年总营收60.3亿元,比去年增长27.4%,增长幅度保持得还不错(2018年收入增长29.2%)。


湊湊餐厅的快速扩张也为呷哺带来可观增长,对总营收贡献20%。食材外送及即食火锅业务——呷煮呷烫,贡献率达5%。



但净利润增长就没那么乐观了,从2018年的4.8亿,下降16.6%至4.0亿元。近4年,呷哺利润增长率逐年走低,今年首次为负(如上图)。


典型的增收不增利,说明呷哺的赚钱能力变弱了。呷哺的增收几乎全来源于快速开新店,而不是单店盈利提升(下文有详细分析)。


02

翻座率降至2.8,4年客单涨10元


2015年至今,呷哺的翻座率一直呈下滑趋势,分别是3.4、3.4、3.3、2.8、2.6。而巅峰时期的呷哺,部分门店曾有过高达7的翻座率。


与此同时,呷哺的人均消费逐年上涨,从2015年的46.8元,升至2019年的55.5元,4年涨了将近10元。



即使客单价在涨,呷哺的同店销售也并不理想,相比2018年,2019年的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4%,也是近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同店销售增长率为2.1%。


业内人士分析,呷哺同店销售转负的原因,一是受去年8月份负面新闻影响,二是新店大额促销;三是门店升级后,品牌、服务、运营体系没有跟着改变,顾客不买账。



03

湊湊开始挑大梁,贡献20%收入


湊湊全年总收入由2018年的5.56亿元,增加116%至2019年的12亿元,已经占到集团收入的20%。


报告表示,对于湊湊,会利用“网红”属性及增长动能,快速建立领头品牌地位,为未来2至3年发展奠定基础。


呷哺内部人士透露,现在优质商业地产上门选湊湊的非常多,在这期间,它有充分溢租的能力,是正当红的时候。





2

呷哺凭什么与海底捞抗衡?


2003年的非典,让呷哺意外“走红”。


随后,呷哺顺势开设多家分店,小火锅市场被彻底打开,2014年末,呷哺在香港上市。海底捞于2018年9月份也登上了港交所。


身为”全国火锅连锁第一股“,目前总市值尚不及海底捞的二十分之一,定位和模式也截然不同。但不少行业人士仍认为,呷哺有望成为与海底捞一较高下的快餐火锅品牌。


面对海底捞凶猛的增长势头,呷哺呷哺也有做大的“野心”。从两个品牌相继发布的财报数据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01

翻台率持续走低,小火锅急需破局


2016年-2019年,呷哺的翻座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反观海底捞,虽然门店数量也在快速扩张,但其翻台率却稳步保持在较高水平,2016年-2019年分别为4、5、5、4.8。


对比之下,不断扩张的呷哺呷哺可谓十分努力,但却没有收获幸运,问题出在哪?


有业内人士称,小火锅面临困境,急迫破局!


“非典”虽成就了呷哺,但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火锅市场早已超饱和,寡头化端倪显现:海底捞领衔上市,区域品牌巴奴、大龙燚等崭露头角,大火锅品类占据大半壁江山,基本格局已定。


小火锅面临尴尬的市场现状,不但没有竞争力,而且难以形成规模。



呷哺自身也正在谋求多元化,向正餐转变,借湊湊进军高端火锅,以“火锅+茶憩”的创新型复合模式寻求突围,试图与海底捞错位竞争。


据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湊湊门店数量达到102家。


据呷哺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集团会全面升级呷哺,同时大批量开新店,全部植入茶吧,做茶饮和下午小食。以此将呷哺的营业时间从现在的8小时,延长至18小时,甚至24小时,在亚太地区打造一个类似麦肯的,高时段运转率和全时段覆盖的品牌。


02

外卖、新零售等多元化布局成常态


截止2019末,外送业务销售收入贡献呷哺收入的5%。同期海底捞外卖仅占总收入的占比仅为1.7%。


我们知道,海底捞早在2010年已开展外卖业务,在餐见君看来,海底捞的外卖业务纯粹只是其餐厅业务的延续,目的是为了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增加用户粘性。


呷哺呷哺虽然在2016年才开始推出外卖业务,但却更注重业务模式上的创新。比如2016年,呷哺推出“呷哺小鲜”外卖业务,主要配送火锅和食材。2017 年5月又推出独立冒菜品牌“呷煮呷烫”。



报告表示,“呷哺小鲜”火锅外卖业务的推出是为了充分利用午、晚餐高峰时段以外的营业时间,以提高经营业绩,而“呷煮呷烫”的推出则是为了进一步填补火锅外卖市场每年4-9月的淡季。


目前呷哺呷哺外送业务覆盖,由2018年的63个城市扩张至 2019年的84个城市。


从年报的描述来看,呷哺呷哺似乎对外卖业务寄予厚望,而且还在不断尝试新零售。上述知情人士说,呷哺呷哺的店多而小,类似于7—11,比其他大餐饮更具有零售空间。





3

呷哺为什么陷入增长困局


曾经的“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近几年来的表现不尽人意,屡屡却被市场唱衰。


呷哺呷哺怎么了?还能追上海底捞的脚步吗?疫情还会给它带来转机吗?


根据最近几年的持续观察,餐见君认为,呷哺陷入低速增长困局原因有二:


01

“快火锅”转为“轻正餐”,失去原有顾客群


随着消费升级、餐饮各方面成本上涨,高翻台低客单的快火锅呈现疲软态势。


2016年,董事长贺光启下定决心转型——颠覆快餐模式,转做休闲轻正餐。



升级VI,打造高颜值,原来以橙色为主的装修风格被替换为黑色的2.0版本,减少了餐吧,增加了散台、提升了整体用餐环境,客单价也相应有所提升。


但门店升级后,客单价确实从40多元提升至50多元,甚至现在到呷哺餐厅消费,一个人花六七十也很常见。


但是,呷哺的翻座率却连连下滑,单店赚钱能力变差。


餐见君认为,主要原因是转型后定位不清,失去原有客群。原来追求快捷、高性价比的顾客觉得涨价了,不再去消费。


还有一些人对呷哺的认知,还停留在便宜快捷的小火锅上,当他想吃一顿好点的火锅时,呷哺不在备选项里。


02

升级后和湊湊长太像,定位不突出


贺光启说,呷哺门店升级就是为了让顾客的体验更好。


所以,问题来了,升级后的呷哺到底要抓哪部分客群?



据餐见君观察,呷哺想抓的应该是对环境、服务、品质有一定要求,有聚餐需求的顾客。这些可能是原有客群(追求快捷、性价比)中的一部分。


另外,呷哺想吸引新的品质消费者,但实际上,其客单价和市场固有认知,又和这部分人的需求不匹配。


羽生品牌策划合伙人边江分析认为,2015年以前,呷哺的商业模型是“性价比为王”(快捷、套餐、快翻座,无服务),但升级后,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定位,召唤理由不充分是根源所在。


在他看来,放弃“高性价比小火锅”这个定位,呷哺和湊湊之间的品牌区隔模糊,二者客群是否会重合互抢不好说。





4

靠“非典”逆袭的小火锅

还能迎来翻盘吗?


但即便上述这些都是问题,呷哺照样不容轻视。在现如今的餐饮市场,能达到呷哺这样体量(66亿市值)的餐企还是屈指可数。


而且,自从开启呷哺品牌升级的那一刻,贺光启或许就已经谋算好集团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海底捞展开错位竞争。


一是深度升级呷哺门店和系统;二是发力中高端品牌湊湊;三是侧重食品公司(复合调味料)、外送和电商的整体布局。


就像贺光启曾对餐见君说过的:公司的发展是全方面的发展,不会只发展其中一个品牌,旗下所有的品牌都会全面的发展。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下半年,呷哺提出策略再修正:从人才、产品、模型、品牌四要素重构竞争力:


01

打通人才流通


呷哺发现,无论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看,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把人放在第一位,采用有效的管理测评工具;建立导师制;修改了一线人员的激励机制等。打通了集团整体人才的流通性。


02

快速提升新品


呷哺重新梳理产品策略,分为「利基产品」(牛羊肉),用于保证大宗食材的毛利。


同时建立「补充品类」,丰富消费选择,并分解主产品压力。例如,去年下半年推出肌肉产品,而下午小食产品也正在开发,用于补充未来全时段营业额。



「季节热销型产品」,用户保证消费者热情;


与此同时,呷哺开始建立作为时尚品牌的「明星产品」,例如首次推出芝士虾滑。


新产品策略,使得在去年下半年食材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下,保持了毛利率的稳定性并超过上半年。


2019年8月,呷哺还收购了一间位于锡盟的农产品加工公司,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03

“一人一锅”的套餐模型


呷哺能把小火锅做到上市,“一人一锅”的套餐模型功不可没,但如今,套餐已经从“非典”时期的30%掉到了15%-20%。


虽然套餐有问题也很难做,但呷哺还是会继续做套餐,因为第一可以提高翻台率;其次能大大提高营运效率;而且是提升毛利的好武器。


据呷哺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春节前,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拿了十款套餐测试,整个收效是好的,对提升客流有很大帮助,客单略有降低。


04

加强品牌发声


内部人士表示,呷哺这二十年来在品牌上没有过多宣传,未来要加强。


比如呷哺几乎垄断了锡盟的大部分资源,门店用的都是锡盟羔羊,而且是纯种的,品质感很高的,但消费者对此却没有认知。所以,今年及未来4-5年,品牌力是呷哺发力的切入点。





总结




从上述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呷哺还是有一定实力的。而且,贺光启对呷哺充满信心。他曾说,门店升级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呷哺超过1000家门店后,会进入高速发展期。


无论如何,呷哺这员火锅红海中的老将,正在经历一次涅槃。从业绩上,我们看到了品牌的老化,但从其后端的系统来看,它或许还有触底反弹的空间。


毕竟餐饮是个慢活,呷哺积累了20年的餐饮经验,尤其在火锅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上,呷哺有非常稳定成熟的体系。


呷哺外卖产品的新鲜度和食材的品质感,跟其他火锅品牌相比有明显优势。所以,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呷哺是有后发优势的,只要有健康的现金流,组织机构健全,有变好的欲望,慢慢追上来就能翻盘。


尤其是今年爆发了新冠疫情,“分餐制”重回餐桌,呷哺还能像“非典”那次,借助这个危机重生吗?


-今日互动-

呷哺呷哺能借这个危机重生吗?

欢迎大家进群讨论

扫 描 二 维 码

进 群 学 习 更 多 餐 饮 干 货



如果您在餐饮店经营中遇到问题

欢迎在群里留言,我们将会为您解答~


【扫描二维码查看直播回放】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库存管理员工档案管理顾客投诉

等位服务消费者分析动线设计

加盟和单干PDCA经营法餐厅选址

回头客员工培训菜单管理


智掌柜携手益划联合出品

Powered BY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经营干货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米粒餐学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843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6日 16:43
下一篇 2020年4月16日 18: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