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升级丨问个问题:你多久没“吃饭”了?



第1539期

打开浏览器,搜索“吃饭”,弹出的释义是“维持生活”。


所以想问你个问题:你多久“没吃饭”了?


我说的是那种彻底地放松自己,忘掉繁忙工作和繁琐小事,享受时间和食物带来的宁静与满足,而不是五分钟的工作餐,酒局的应酬。 所以问题已经有答案了,对吗?你已经太久没有好好“吃饭了”……


“吃饭”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饭吃的有品质、有仪式感。所以,我们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吃饭关键在于有没有仪式感!                           

仪式感让你对生活充满盼头,憧憬着即来的幸福与新鲜。

生日那天,挑一家收藏已久的西餐厅,在幽幽烛光中享受一场高级浪漫的格调晚餐;去到陌生的城市体验当地的美食文化,一座难求的米其林餐厅或是不起眼的路边摊带来的惊喜感受;耄耋之年的一个清晨,陪你半生的人出门买菜,回来时拿着一支玫瑰花对你说:情人节快乐。


这些都是仪式感,仪式感让你对生活充满盼头。生活中想做到仪式感其实并不难,从近处着手,譬如好好吃饭。



仪式感是一顿“好饭”的先决条件。

在《蒂芙尼的早餐》里,Audrey Hepburn饰演的纽约上流社会交际花,常常清晨盛装打计程车来到蒂尼珠宝店前吃早餐。她把原本就着咖啡牛角包就随口吞咽下的生活,硬生生扭成了每日清晨一份珠光闪闪的惊喜。



好好吃饭需要仪式感,在疗愈人心的日本美食电影里也是恒久的主题。无论是《海鸥食堂》、《秋刀鱼之味》还是《小森林》,他们总把镜头给足做料理的时刻,耐心处理食材,以及开动时一句“いただきます”,都是满满当当的仪式感。这样的生活是在烟火气里浸泡过的,滋味十足。





相比国外的仪式感,国人的仪式感更真实,更讲究,也更贴近生活。

愈发火热的民宿,源远流长的茶艺都是我们对仪式感的追求。


吴自牧曾在《梦梁录》中提到的“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四般闲事”。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论语·乡党》里的这段话

点出了国人对于饮食近乎偏执的追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吃饭这件“小事”上,我们确实很讲究,讲究到“偏执”,而这“偏执”的集中体现就是春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很多年前,过年是从一碗腊八粥开始的:所有材料都要头晚准备好,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制完成。然后老人会给所有晚辈盛上一大碗,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过年习俗一层层累加,细致而繁琐,每一件看起来都充满了仪式感。


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这天,即便远隔千里无法到场,家人也会给你留个位置,摆幅碗筷,寓意“合家欢”。


这样的场景中,仪式感就不是闲事了,仪式感在用一种独有的方式为我们传达感情。



在年轻一辈眼中,年夜饭中那些鸡鸭鱼肉不过是平常吃得腻味的普通食物,但在长辈们心中却包含着对家人最美好的祝福。亲手炮制一桌盛宴,以美食的名义迎接团圆、欢庆祈福,这样的仪式感,神圣不可侵犯。


仪式感是我们传递感情的载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艺术。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更钟情于西餐厅的一支蜡烛,切牛排之后沿着手臂洒落而下的盐粒,更关注日料寿司拼盘上那一朵石斛兰和维持温度及口感的一块冰。



仪式感是一顿“好饭”的先决条件。

研究表明,同价位的餐厅,中餐厅的仪式感淡化的更明显。不由想问一句:我们秉承了千百年的餐饮仪式感哪去了?


快节奏的都市化生活确实将我们变得越来越忙,但这就能成为我们抛弃仪式感的借口吗?那些在乎仪式感的顾客就只能饥肠辘辘?那些关注仪式感的餐厅就只能门口罗雀?


恰恰相反,调查显示更在意仪式感的顾客,就餐评价中给餐厅打分更高,顾客感受也会更幸福;更在意仪式感的餐厅上座率要比一般餐厅高出50%,非但没有无路可走,反倒形成了良性循环!




仪式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着细微的情感,在餐饮业也是一样。

仪式感可以传递给顾客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可以提升菜品的价值感与趣味性,顾客参与其中,亲身经历,于是对你的餐厅有了记忆点。好东西就要一起分享,仪式感会引领顾客主动把你的产品发到社交媒体上宣传。



网红甜品的“拍花”仪式


顾客食用甜品前,拍打被液氮急速冷冻的玫瑰花,完成最后一道制作工序。落英缤纷的瞬间,被许多网友记录下来,上传到抖音,店铺一夜之间成为网红。



充满文化气息的就餐环境,移步换景,光影陆离,每一隅都值得用心感受,引得顾客争相拍照。你本来只是想通过仪式感招揽顾客,最后却能让顾客主动帮你做宣传,这就是仪式感的魅力,也是设计的魅力。





品牌要想有其持久的生命力,就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在空间呈现上除了要有表象力外,背后更要有故事,有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提升消费价值。


一个成功的餐饮品牌,一定是更贴近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服务方式,让消费者产生吃的有氛围,有共鸣,有感觉,让吃饭之外的“附加值”提高了,这也是仪式感的一种体现。



70年代,外国人买不到圣诞火鸡,只好到肯德基买炸鸡替代——这个行为被肯德基发现,74年起,肯德基就开始以“圣诞节就要吃肯德基”为营销卖点,每年节日季都持续投放传递同样信息的广告。把你灌输给顾客的习惯变成他的仪式感。


在他的营销炮轰下,如今圣诞节买肯德基已经是许多人的平安夜必备,资料显示日本肯德基称,其23、24、25日的销售额相当于平时月度销售额的一半。



餐前,一般餐厅都会提供茶水和小零食,但这还不足够,即使服务员再热情,顾客也感受不到一丁点儿的仪式感。


我们可以通过摆盘艺术,利用餐桌和餐碟的纹理、形状、结构来平衡视觉,让顾客还没尝到美食,就先醉在这创作艺术里。



另外,暖黄的灯光、别致的茶具器皿、有质感的零食盒,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悠闲雅致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在塑造一种仪式感!


酷暑时,顾客进入餐厅后,用大碗盛着冰镇的绿豆汤代替一般茶水,外带一小碟白糖,寒冬时顾客进餐厅后喝到热乎乎的豆浆,这样会深受我们顾客的欢迎,为我们餐厅树立了口碑。



我们餐厅在上菜的过程中,要通过给顾客增加一些服务动作,也能营造出仪式感。


比如特色菜品时,重庆贵州菜在隐厨师傅的一气呵成的吆喝, 撒粉、摆盘等动作,赋予了贵州菜更浓厚的民族仪式感。


海底捞的吃火锅仪式


海底捞在这一点做得最成功。用更具仪式感的复杂形式去呈现:捞面表演把原本简单普通的吃面变成了节目,餐布、眼镜布、手机袋,让吃火锅的过程多了“人情味”。不少顾客慕名而来,甚至为了体验而专门在海底捞过生日。过程中与顾客的每一个接触点都经过精心设计,所以海底捞的吃火锅仪式会被众人熟知而称道。


火焰竹筒雪花牛肉


将烹饪好的牛肉用锡纸包住放在竹炭筒中,外面淋上高度数的朗姆酒,点上一把火,待酒精熄灭后,拿来大勺子轻轻一敲——受热后的竹筒应声而碎,象征岁岁平安;再剥开锡纸,美味的牛肉就可以享用啦!


设计仪式感的技巧还有很多,上述只是最基本的几点建议。在仪式感的设计上,需要抓住关键点,而不是越多越好。这一方面是动作太多、门店无法执行到位,另一方面也跟体验上的“峰终效应”有关。也可以说,体验过程的仪式感,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形成过程中的最强体验。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仪式感在我们餐厅体验中的重要性。

 



summary

仪式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餐饮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一直强调给顾客营造出宾至如归的感受,如今餐饮业的宾至如归,不仅仅是菜品的味道,服务的细心,仪式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真正了解到顾客的关注点所在。


抓住顾客的胃,只是第一步。要想品牌走得更踏实,还是要抓住顾客的心。投其所好,才是关键。你赋予顾客仪式感,慢慢你会发现伴随这些仪式感,很多原本无关紧要的过程就会被赋予意义,更得顾客喜爱,也更容易变成他们的习惯,甚至是生活的态度。最后,顾客光顾你的店,就不单单是为了饱腹,更是一种习惯。他爱的不只是你的菜,更是和你在一起时的那个拥有仪式感的自己。



新书抢购



小编推荐: 个人认为,这应该是每一位食物领域从业者都应该人手一本的食业指导书。 


购买方式↓↓↓↓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订购

也可致电或微信小编13331083279(微信)



看趋势、站风口 3月份订阅,惊喜多!


订阅

方式


《餐饮经理人》月刊

订阅电话:13331083197

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


《烹饪艺术家》月刊

订阅电话:13331083197

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总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34760.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30日 20:30
下一篇 2019年3月30日 20: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