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晚上七点半,坪洲站C出口,人群涌动着泻了出来,像是刚从海水里拉到舢板上的鱼群,从网里挟裹着倾泻而出。
 
天色已暗,店铺、商场、摊位亮着各色的光,“10块钱”、“哈密瓜”、“清货啦”、“29.9任意选”……混着噼里啪啦的油炸声、汽车的鸣笛声和忽远忽近的争吵声冲击着耳膜。油烟味、煎饼味、体味混杂在空气里,男男女女蠕动在摊位的缝隙里。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01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摆摊的,比路人还多”

阿强叉着腰站着,和旁边的阿丽阿慧扯着闲天,三个人时不时爆出一阵狂笑。
 
对面,一个夜市街的管理人员走过,对着他们远远举起手机。“拍我们记得开美颜!”阿慧嘴里大声调侃着,一边伸手把脸捂了个严严实实。
 
“这对很好看啊,我帮你调一下”。28岁的楠楠语速很快,把手伸向摊位前的年轻女孩的耳垂。女孩对着镜子端详了一会,楠楠盯着女孩的表情,继续着她的推销“这对可以搭v领的衣服,很适合你,很有特点。”女孩没有应声,摘下了耳环,放回桌面上,转身离开了。
 
不远处,奶茶店门口排起了一溜长队——那几乎是坪洲夜市摊人气最旺的地方。一家挂着全场9.9牌子的耳环摊就摆在奶茶店对面。两个职业摆摊的女孩热情招呼着过路的人。看到我举起的相机,摊主收起了笑容,“你是干嘛的,不要乱拍”。
 
楠楠是个全职妈妈,摆摊之前,在家带了一年多的娃,没能出去工作,也很少接触朋友。两个月前,她决定通过摆摊重新“与社会接轨”。
 
“这两个月,感觉摆摊的人比路过的人还要多。我们在这摆摊,听的身边摊友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做了,要清货了,明天不来了。”楠楠说。
 
摆摊的竞争,比她想象中激烈。近两个月,坪洲的摊位数量由充裕变的紧俏。就算去的很早,能在地铁口占到好位置,没有吸引人的产品,还是卖不出去多少。年轻人的地摊越摆越少,楠楠补了几次货,逐渐疲倦了。
 
“现在是有政策,没准也以后又会严了。”她准备卖掉最后一批货,就撤出地摊,着手复习十月底的健康管理师资格证。相比于流动的市场,一份稳定的工作,踏实得多。
 
杨芷低头站着,眼睛盯着手里的毛线针,黄色的毛线在手指间渐渐成型。乱哄哄的市场里,周围的嘈杂似乎被绝缘了。她安静的像是站在了龙卷风的风眼里。
一眼看过去,杨芷的摊位精致得与周围格格不入,绿丝绒桌布、星星串灯,色彩明艳的针织手袋……
 
没有生意的时候,她就一直专注着自己的针织,或与旁边的摊友闲聊几句。杨芷几乎不会主动招呼行人“买我东西的是小众人群,大多数人都是觉得你的摊位好看,过来看一眼。”
 
 
摆摊两个月,她学会了通过观察路人的年龄、关系特征,判断对方会不会购买。“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女孩”。
 
有男伴的女生,想在她的摊位前多看几眼,一般都会被身边的男人死死拉走,“可有可无的东西”,男人们丢下这句评价。也有些上了年纪的女人,拿着她的针织包一个一个打量一遍,知道价格后嘀咕着“太贵了”,摇摇头离去。
 
杨芷通常不会争辩,“我看到她们就知道做不成,不想浪费口舌。”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挨着摆了几天摊后,楠楠和杨芷成了“盟友关系”, 经常一起出摊、轮流占位。
 
楠楠羡慕杨芷的针织摊 “够特别,能做网上的爆款,生意稳定”。
 
杨芷则认为楠楠的生意 “成本低、利润高,又会推销,一个晚上总共能赚五六百块钱,月入过万”, 有次,看到一个女孩在楠楠那里买个十几对耳环,着实让她羡慕了一阵儿。
 
不过,杨芷有正式工作,摆摊只是个副业,她不愿投入太多心力。上班累、摆疲了或者下雨了,她都不会出摊儿,“我们跟职业摆摊的比不了,人家时间充足,经验也多“。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02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10年,还是没掏出摆地摊的命

阿丽在树下坐下了。她开始埋怨,最近来摆摊的年轻人混乱了这个市场。“他们就是来体验一下生活,不想干的时候就把货全部低价清掉。都是一样的货,10块钱3双的袜子,你清货卖10块钱5双,那我们还怎么卖?”
 
阿丽有三个摊子——两块布上分别放着包和耳环,一个不锈钢晾衣架上挂满了女款衣服。远远看到有人在这些摊位前停留片刻,她松垮的神情开始收紧,立马从地上站了起来,扯着嗓门凑近对方, “靓女看看啊,有没有喜欢的!”
 
“今天倒霉了,一件衣服都没卖出去。”顾客走了,阿丽悻悻地坐了下去。
 
“你过来看看,哪件好看,我摆在前面,剩下处理掉算了。”她招呼我过去,帮她选几件展示款。拨开那满满一排的短袖和裙子,大logo、大笑脸、浓艳的配色,土味的款式…… 我看了半天,实在选不出一件更好看的。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阿丽盼着地摊管制能更严一点,这起码能帮她逼退一部分竞争者。 “情愿让他们管,我们就不用这么早出来占位置。”阿丽说。
 
她几乎每天早上六、七点出摊,担心用来占摊位的架子被别人拿走,有时候要从早守到晚。说着,阿丽撸起袖子,展示她两截色号大相径庭的手臂“连本带利一天赚个七十块,还晒的跟黑鬼一样,有什么意思。”
 
“主要是在这摆,利润空间不大”。阿丽自言自语地说。“摆到天虹去,这边卖19.9的衣服,我起码要卖35块。那里人有钱。”
 
“那我卖40。”坐在隔壁的阿强接话。如果说在糟糕的生意之外,还有什么慰藉,就是这些一起摆摊的老伙计了。他们七八年前便认识,都住在坪洲。帮忙占摊,扯扯闲篇儿、出了事,随时都有个照应。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在他们摊位的不远处,有一个卖衣服的大姐,每天晚上都坚持做网络直播卖货。在阿强眼里,这种直播的意义就是“没有生意,解解闷。”
 
“有什么用,总共你就这么多货,在这里都卖不出去,在网上卖,销量肯定也不会有变化,卖到天花板上都卖不动。”
 
生意从五六年前就开始变差了。“就是那些淘宝、拼多多,把我们做死了。”
 
互联网电商兴起,让攒了一笔钱、租下一间档口的阿强,又一次回到了地摊。“摆了十多年地摊,还是没逃出跑城管的命。”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03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地摊,是他们的活路

 
前几年,城管抓的很严。阿慧记得那个时候,摊贩们远远看到“鬼”出动,就“三五秒收拾好,开始打游击战”。大家挤搡着往地下室跑,城管在后面追,边追边骂着“你们这些不要脸的。”
 
“不要脸,骂的就是我们这些生意再差,也要天天出来摆摊的老手。”阿慧有两家摊位,其中的耳环摊,还没有开市。“年轻人可以觉得生意不好、累,就不摆了,我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有什么办法。”即使有时候,一天都赚不到几十块钱,但只要房租、生活费悬在头顶,摆摊就是阿慧他们在深圳的活路。
 
除了摆摊,阿慧没有想过找其他工作。一来自己没什么文化,稍微有些门槛的工作都不够格,进工厂都年龄大了;二来她要带小孩,给别人看店,不如摆地摊自由,至少小孩还可以带到身边照顾。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旁边,阿慧的女儿跑过来,拿着一杯奶茶。 “八块钱一杯,天天就知道要钱买,下次我就把你送给城管”, 阿慧随即骂了起来。
 
说罢,阿慧对着阿丽、阿强开始吐槽,吐槽自己、孩子、家庭。空气闷热,像是一口随时都要炸开的锅。
 
坪洲地铁站警卫室门口,另一个饰品摊位的直播正在进行。这场是一场没有声音的直播。小女孩打着手语,跟直播间同是聋哑人的粉丝们互动。
 
经营饰品摊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和两个中年女人,也是聋哑人。纸笔、手机屏幕,是他们与顾客的主要交流工具,有时也会用手辅助。有不明情况的人,拿起一个小风扇,张口就问,看着他们忙着拿纸笔、打手势,不耐烦地转身走了。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不远处,还有同样寂静的烧烤摊。聋哑人师傅专注的翻动烤串、撒上调料,身后,是嘈杂的人群,马路上有货车驶过,发出轰雷震耳的声响。他将烤好的烤串递给顾客,然后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青年一笔一划地写下“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来坪洲学习开店的。”尽管现在的生意“不是很理想”,他们还是坚持下午四点出摊,晚上十二点再收摊回去。
 
“以后想租一个店面,开一家饰品店。”他拿起手机,展示自己收藏的“开店笔记”。每一个字都标注着拼音,那是他能读懂,却没办法发出的符号。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十一点多,阿强收摊了。成捆的蟑螂药、洗发水,大大小小的包,塞进三个大麻袋。一个袋子横放在电动车前面,两个放后面,阿强勉强可以挤在中间。
“看到没有,我每天就是这么走的。”
 
夜色下,阿强抬起右腿跨上了电动车,在麻袋的缝隙间把身体摆正。
车子在机动车道上狂飙猛进,他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灯火通明、大厦林立的街巷中。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 杨小希er
深圳微时光(ID:szdays)原创
您是如何看待“地摊经济”的发展?欢迎留言评论!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推荐阅读

月入过万“假象”背后,地摊江湖里的残酷与心酸

 问题咨询合作转载:13331083197  

图片选自网络,侵删请联系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总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6029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8日 16:06
下一篇 2020年9月8日 18:58

相关推荐

  • 餐饮未来新物种在裂变,从“餐饮+”的N种组合方式看规律

    温馨提示:本文约4850字,烧脑时间8分钟,筷玩思维记者焦逸梦发于北京。新物种原本是生物学里的一个专业词汇,是指那些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实现惊天逆转的新型生物,2017年,在互联网、商业、零售业乃至餐饮业中,新物…

    2018年6月5日
  • 软欧包竞争日益加大 这款蛋糕是否能成为“茶饮+”模式新亮点

    茶饮+软欧包的成功,再次让餐饮经营者们看到了跨界组合所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而上一次跨界经营的成功则是咖啡+面包。茶饮+烘焙的组合似乎有着更高的成功概率,这也使得经营者们对于该模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并不…

    2017年4月15日
  • 年倒闭285万家餐厅,如何用“爆品”分到一杯羹?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爆品战略”是餐饮业获取用户的尖刀!但如何玩转“爆品呢?要问中国餐饮业最火的“爆品”是什么?无疑是小龙虾,这个超级爆品一年火过一年,在“爆品”经济时代如何分到一杯羹?2017 年,全国餐饮收入…

    2018年8月1日
  • 世界上最好的餐厅之一,这样的设计才算得上顶级!

    搜罗世界上最具创意的餐饮﹀﹀作为世界上最好的餐厅之一,维也纳Steirereck餐厅由Heinz Reitbauer家族创办,后花费为期两年的时间进行重新装修,餐厅一边营业,一边进行改建,增设了更多的用餐空间来提高餐厅环境质…

    2018年4月17日
  • 星巴克气氛组引全网热议,是蓄谋已久的营销?

    已经到年尾了,不少品牌都在筹划2021年营销策略该如何制定, 创意视频、促销活动、借势海报…… 品牌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调动消费者的情绪,最近一场星巴克“气氛组”事件,就成功吸引了一众网友对气氛组的高频关注。 01 官博人格化 高冷旁观,不如加入

    2020年12月31日
  • 从“死店”到旺店,他只用了6个月

    榆林民生酒店集团,成立于2012年,目前拥有两家店面。民生集团的神奇之处,是其用短短6个月的时间,就将一家濒危酒店成功救活,并在消费者群体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记者特意专访创始人马云峰,从他的故事中,发掘民…

    2018年5月17日
  • 图解| 国家任务,减盐20%,觉醒的消费者

    文章中的观点和数据来源食品工业为什么要减盐?| 高盐的危害食品工业为什么要减盐? | 世界各国减盐策略食品工业为什么要减盐?| 减盐降钠方法更多调味疑问可留言或关注我们向应用工程师提问关注我们随时查看更多调…

    2019年2月21日
  • 【伙伴分享】咸鱼翻身变成店内小能手

    虽然是二次入职,来了刚好3个多月,原先在喜悦天地楼面后来才调到万达店的。 记得在喜悦的时候,每天就像一条咸鱼一样,上班拿鼓励卡,下班,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就是能混一天是一天,工作从来都不主动学习,也不主动换新思维,就按照着自己的想法面对工作,

    2020年12月28日
  • 味千中国亏损过亿市值10年跌超90% 千店计划折戟转战“烧烤业”突围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从拉面品类老大到如今亏损过亿,门店接连关闭,味千拉面的身影逐渐落寞。     近期,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味千中国”)发布盈利预警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未经审核数据显示,公司年度将录得净亏损6000万至1.1

    2021年2月8日
  • 年末防疫对外卖的影响–春节前后外卖市场推演

    去年过年给每个餐饮商户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几乎没有开业的店,所以根本没有市场可言,能活到年后就很不错了。 今年的情况可能大不一样,因为城市市区人口不会减少太多。 一是“就地过年”,二是返乡需要核酸检测   北京-太原,上海-合肥,广州-南宁的除夕车票

    2021年1月27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