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别总量别人,还要量自己

2020年11月12日 No.838

1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白话文翻译

善于建设的人,他与他的成果不容易被拔除;善于掌握道的人,不会轻易脱离道,子孙都会尊敬这个原则,守住这个道理,世代不会断绝。将此修养付诸于自身,得到的德行就是真实的。将此修养付诸于修家,德行就会丰润有余;将此修养付诸于乡里,德行就会长久被尊重;将此修养付诸于邦城,德行就会丰盈。将此修养付诸于天下,德行就会惠及天下。所以,要以修身来观身,以修家来观家,以修乡来观乡,以修果来观国,以修天下来观天下,从实践中不断修炼提升,领会其中的奥秘。我是怎么知道天下是这样呢?就是这个道理嘛。

2

这一章,第一句话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

建设银行的一句广告语,叫做“善建者行”,出处就在这里,就是用五十四章的第一句改编而来的。

你看,道德经真的是一个宝藏满满的井,不管你扔什么桶下去,都能收获满满,这是尼采说的。

3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开篇就把结论抛了出来。

只有按照道的规律做事,遵从事物的规律,才能让种族繁衍昌盛。

别忘了我,老子讲话的时候,对面是有人的,这是对话。

能说出这句话的前提是啥,是不是很可能,这个领导做的并不好,老人家在给提意见?

想想你是坐在对面的统治者,听到这句话啥感觉?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啊,NND,敢说我子孙不旺?”

这要是个暴脾气,不得把老人家砍了?

但幸好,对面这位并不是暴脾气,不但如此,还能听得进去意见,才有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道德经啊。

接下来说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是啥?

这是好处啊,你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就能获得这样的结果,从自身,到天下,都是获益的。

在陕西西安蓝田县,有我们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吕氏乡约》。

“吕氏乡约”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由陕西蓝田吕氏兄弟制定,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四大宗旨。

(1)人民公约,而非官府命令。 

(2)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以往大都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从没有见之于文字、契约。 

(3)以乡为约束单位,从小处着手,易收功效。 

(4)自愿加入。“其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 

(5)民主选举。“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 

(6)以聚会的形式,使乡人相亲,淳厚风俗。 

(7)赏罚公开。“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 

(8)议事民主。“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

这是啥?这不就是“修之于乡,其德乃长”吗?

接下来又说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就这点而言,道儒相似

《大学》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啥?

这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路径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听过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一点点开始,然后逐步变大的。

德行的修为,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步一步提升的。

没见过哪个大厨,一觉醒来就掌握了上下几千年厨艺的奥妙,出手就成了神厨,是吧。

也没见过哪家企业,第一天注册,第二天就能上市,第三天就全球第一的吧。

治国从修身起,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之前听到过一个投资人说,他投项目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看人,看这个项目的创始人,负责人是什么样的人,比如说他开关门的时候,会不会考虑到后面的人,出门开车的时候,会不会礼让行人。

这些看起来很细节的东西,实质上都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表现。

我给很多有闺女的家大人都说过,你们要是选姑爷子,除了要看他对你家闺女好不好,还要看他对别人好不好,尤其是陌生人。

比如看他开车,左转弯的时候,是转大弯,还是转小弯。

开过车的人肯定知道,左转时候,尤其是没有专用左转灯的时候,绿灯亮了之后,对向直行的车也会开过来。如果速度不快,不能赶在直行车过来前转弯,那就需要让行对面的直行车。

这个时候,如果转大弯,如果能够多往前走一点,走到十字路口岗亭的位置,是不是后面也能多过来几个车啊。

可有的人就没有这个意识,只顾着自己,不但转小弯,还要往前抢,抢不过,就停在左转道的口口,他过不去,后面的车也都出不来。

一般来说,这种左转转小弯的,大概率都是自私的“小心眼”。

注意了,到这里需要敲黑板了!

上面这一段,我在干啥?是不是在评判别人?

但请一定要记住“以身观身”,不止是观别人,更为重要的是观自己。

圣人之道好不好?肯定好,不好又如何能传到现在。

但,都说好,圣人之道为啥到现在还无法普及?

最大的问题,就是圣人之道,总被人当尺子拿来量别人,而不量自己啊。

就像上面说的,嫁闺女,挑姑爷,看看人家开车咋开,开门咋开。

比这个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家闺女的教育和引导。如果自家闺女很优秀,那你放心,能够走到谈婚论嫁那一步的小伙子,肯定差不了,不是吗?

那么,是不是让自家闺女优秀,更重要呢?

那,如何做到呢?

就需要再退一步,从修身到治国,得从自己身上开始啊。咱是原件,咱做得好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家人才会受影响,姑爷子看了这样的老丈人老丈母娘,才会“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你一定不希望你未来的姑爷子在你家姑娘跟前说“你爹妈做的也就那样,凭啥还要求我啊”,是吧?

尺子还是那把尺子,在量别人的时候,一定别忘了,还得量自己。

4

今天的道理,拎出来三个要点

①、德行重于能力

一个是能力强,德行一般的人,一个是德行好,能力稍差的人,作为管理者,你会选哪种人作为你的员工呢?

我问过的人,大多都选择了后者。

因为我们可以雇佣德行好的人,然后培养他的能力。但我们很难去把一个人的德行培养好,不是吗?

②、推己及人

先试着理解他人,再寻求他人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咱们人人都知道,但做到的,可是真不容易,不是吗?

因此,能够做到“推己及人”,能够考虑到他人感受的人,在我们身边更受欢迎,更被人信任。

而作为管理者,作为领导,这个手艺,是做强的必要条件。

③、以道驭术

子孙千千万的前提,一定是要按照“道”的规律发展才行。

从小了说,有人深谙男女关系之术,但不按照道的规律,乱来,年龄不大,就出了大问题,结果没几年就归西了,连个孩子都没得。

往大了说,你看那些古代帝王,但凡不尊重规律,乱来的,最后是不是都亡国了?

我们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放眼历史的长河中,哪一个不是最终得了报应?

“我们赚不到认知范围内的钱”,这道理是才发现的吗?

快拉倒吧,历史上满满都是这样的例子,只不过我们现在发明的名词多了,老道理包装一下,就变成新东西罢了。

技术再高,也别违反规律,否则最后留下的,只是没有后悔药的后悔。。。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009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13:30
下一篇 2020年11月13日 15: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