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颠覆六大行业,这人若是还活着,世界又要变样!


乔布斯和他所创建的苹果公司堪称创新和创业史上的奇迹,众多创业和创新者也从未停止过对乔布斯的学习。


混沌大学李善友在混沌年度大课案例《成为乔布斯》分享活动中从战略指北针、方法论和第一性原理三个方面对乔布斯的思维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重点从禅宗思维的角度分析了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坚守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失去”的故事


通常人性喜欢多,喜欢做加法,但是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战略是舍。把那些对的、好的全都舍掉,只留一个适合你的坚守下去,这就是第一性原理战略增长方法论。


这个过程很难,这种思维方式是反人性的,需要训练才能得到。我们反复讲这样的课,目的是先把思维方式告诉各位,希望各位通过自己的刻意训练,真正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乔布斯。


在我眼里,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新家和创业家,迄今为止也没有人能超越他。


我们说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实现第二曲线式的增长。乔布斯恐怕是第二曲线式增长最经典的范例。


他一生颠覆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六大产业。


我用我们的语言来看一下他的第二曲线、他的主产品线更替。1998年的主产品线是iMac,2001年变成iPod,2007年变成iPhone。短短十年,主产品线变更三次,而且每一次几乎都是后者对前者的颠覆。



当iPod颠覆成功时,苹果公司的名字从Apple Computer Company改为Apple Company,音乐收入占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等iPhone颠覆成功,iPhone的收入又占掉苹果收入一半以上,苹果变成了一家通讯公司。


这样一个在十年间把公司性质都变掉的企业,太罕见了。


它最经典的战役还是手机。手机是在非连续性的时候切入,从功能机切入到智能机。


他最不可思议的跨越是什么呢?原本做的是PC时代的操作系统IOS,在移动时代又重新做出一个移动端IOS来。



你今天看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我们和其他公司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非常了不起。因为“创新者的窘境”,你是原有曲线里的王,在新曲线里你往往转换不过去。


比如微软在PC操作系统几乎垄断,在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却是0;因特尔在PC芯片里几乎垄断,但在移动芯片的市场份额也是0;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但在智能机时代只能插草卖身。


从原有曲线到新曲线的转换是非常非常非常艰难的,而乔布斯却几近完美地完成了这个转换。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为什么没有受困于非连续窘境?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进入第二曲线?


正如他在《乔布斯传》里引用《创新者的窘境》时所说:“发明了某个事物的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看到它过时的。”一定要在第一曲线到头之前快速转身。


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自哪儿呢?


我把乔布斯的思维模型分为三个层次:


增长上的战略指北针是产品;

方法论是简洁;

第一性原理是人文、科技、美学、禅宗相结合的多元思维。


我今天会重点分析一下禅宗思维,过去我们没有从这个角度分析过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

战略指北针:产品至上


首先我们聚焦在增长上。


战略的目的是什么?——增长。切


战略的核心抓手是什么?取舍。而且主要在于舍。而取舍的最高境界叫做“舍九取一”。


1、产品教教主的 “舍九取一”


乔布斯的舍九取一是什么?


产品。他的增长引擎,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以产品为中心。


在公司运营中,你可以有很多抓手:技术、管理、销售、资本等等。但在所有这些跟产品的比较中,每一次乔爷都选择了产品。


什么是价值观?


我给各位做一个定义,你去看一个公司的价值观,一定不要看他写在墙上的文字。公司的一把手把最多的时间花在哪件事上,这件事就是这个公司的价值观。这是判断的第一个标准。


第二个标准,你看这个公司在两个原则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在生死之间只能选择一个原则时,他选择哪个,哪个就是价值观。


《哈佛商业评论》对“好战略”的定义


我们用这个标准来看一下乔爷坚守的价值观是什么。


(1)公司 VS 产品


我们通常认为产品是为公司服务的,或者说产品是公司增长的工具和手段。但乔布斯的观点恰恰相反。


“公司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公司非常强大,但即便如此,我创建公司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产品,公司只不过是手段。”(《成为乔布斯》)


所以你们看,乔布斯面对产品和公司时的第一选择,与我们绝大多数人完全不一样。


(2)技术 VS 产品


通常人会认为我们公司有什么技术,我基于这个技术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来,乔布斯在这一点上又与绝大多数人完全不一样。


“不能一味钻研技术然后再考虑可以把它用在什么产品上,以及用什么办法把它卖掉。在这方面我犯过的错误可能比在场的任何人都多,伤痕历历在目。”


他所说犯过的错误历历在目,指的是他做NeXT之前支持高科技,结果并没有做出成功的产品。


从产品出发,再回到技术上实现,苹果和世界上大多数公司的做法有着显著不同。


在苹果内部,每一次产品、生产、技术部门之间发生争执,乔布斯都会站在设计师那边。


整个苹果内部,真正的权利中心和灵魂是它的设计部,是它的产品。所有的技术、生产、营销都要配合它的产品,这叫以产品为中心,而非以技术为中心。


(3)管理 VS 产品


管理有什么工具?我们最常用的工具是流程和KPI,但乔布斯非常看不起流程和KPI。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对流程做了这样的定义: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做某一件事的效率,但流程的另一面是拒绝变化。



每增加一个执行力的流程,就等于增加了一条防止逃逸的绳索,于是企业创新就死多一点。”(《创新,大公司无法言说的伤》,Steve Blank)


这句话如果放在这个语境里不太听得明白,用我们的语境一定能明白。你公司里的第一曲线是为了执行主营业务,第二曲线是为了创新。


想想看,你的KPI和流程是为了第一曲线做得更好,你让第一曲线做得更好,这当然伤害了第二曲线的创新。


管理和流程本身绝不是问题。但如果你走着走着就忘了管理是为了做出伟大的产品,反而回过身把管理和流程本身当作目的,这就是问题了。


管理是为了降低熵增,但是管理本身也会产生熵增,而当管理产生的熵增大于它所降低的熵增时,管理就会成为问题,这时一个公司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4)销售 VS 产品


《乔布斯传》的最后一页几乎是他的临终遗言。


他讲了大量篇幅的话,非常值得我们隔一段时间就来读一下。他说IBM和微软这样的公司之所以会衰落,就是因为他们垄断后不再创新产品,转而开始重视销售。


“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它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些公司开始重视优秀的销售人员,因为是他们改写了收入数字,而不是产品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因此销售人员最后成为公司的经营者。”


他说假如公司的领导是销售基因,慢慢公司就会只剩下这一种基因。


我们知道在绝大多数公司,销售人员都是很强势的。我曾亲眼见过一个销售总监,在公司高管会上管人要资源,人家不给,销售总监一拍桌子喊出一句令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话:“你们整个公司的人都是我养的。”


销售人员说我卖单,我养了整个公司的人;乔布斯认为这都是瞎扯,是因为我的产品好,你才卖得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乔布斯最重视的永远是产品,产品是根。


(5)资本 VS 产品


大多数公司都会受限于长子依赖,我们看看乔布斯有没有受这个限制。


2007年,iPod已经占了苹果收入50%以上,iPod占了全世界音乐播放器市场份额的74%以上,很显然那时候iPod是它的主营业务,它的长子。


但这时候乔布斯作为公司的一把手,他判断出失速点。他说如果手机里面也能够内置音乐播放器,iPod就会被颠覆掉,与其被别人颠覆,不如颠覆自己。这就是乔布斯后来的选择。



蓝色代表iPod的收入占比,黄色代表iPhone的收入占比,与其被宫,不如自宫。


这件事情事后诸葛亮地想来非常容易,但我们想想其他案例,就知道这有多难。


当年我的第一家公司是摩托罗拉,那时候还是模拟手机时代,大哥大,大家还记得吧?当时摩托罗拉在中国占了85%的市场份额。


本来摩托罗拉已经开发出了数字手机,但它担心数字手机会侵蚀原有业务,一旦侵蚀,不仅模拟手机要遭殃,模拟手机基站等等也全都要改,因此数字手机就没有发布。结果给了诺基亚机会。


诺基亚呢?2007年的时候,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已经占了整个智能手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诺基亚内部,智能手机才占10%。他们担心智能手机起来后,会影响原有的功能手机,最后就把智能机和功能机合在一起做,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摆脱长子依赖特别特别特别艰难,但乔布斯顺利度过去了,丝毫没有在乎股市和财务上的事。到2012年,苹果已经变成了一家通信公司,iPhone占了苹果58%的收入,70%以上的利润,完全转型成功。各位想想看,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有几家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再简短回顾一下乔布斯的舍九取一。


永远是,产品,产品,产品,产品,产品。


2.找到你自己能力圈里的“一”并坚持下去


我们注意,不是其他要素不重要,只做产品,而是用产品要素统摄所有其他要素。


而且这是乔布斯的能力圈——并不是其他要素你不能成功,只是乔布斯选择了自己能力圈里的要素,他成功了。




在这段陈述里,乔布斯的核心聚焦点、那个“一”,就是产品。只打造最好的产品,这个是“一”,有了这个“一”,就有了一切。


我们同样为乔布斯画一个增长飞轮,有了优质产品,用户就会满意,用户满意后收入就会增加,收入增加后就有更大量的钱投在优质产品上。迄今为止乔布斯在产品方面的投入依然领先全世界,迄今为止。



我已经给各位展示了好几个增长飞轮里的“一”了,每一个都有些许不同。但有两点是相同的:


那个“一”符合创始人和公司的能力圈;

那个“一”他长久地坚持了下去。


乔布斯的“一”是产品,他把自己的全部能量、全部资源都放在了产品这件事上,他信奉简洁理念。但并不是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这样。


我们再把乔布斯和其它人比较一下,把思维放得更开阔一点。


贝索斯的“一”是客户,他信奉长线思维;


埃隆马斯克的“一”是科技,他相信科技能改变一切,他被称为科技学家,不是科学家,他相信物理学上的思维,相信原子论、还原论;


孙正义的“一”是什么?他相信IT革命,他注重IT革命里的每一场变化,他信奉时间机器理论;


巴菲特的“一”是什么?护城河。他坚决投那些在第一条曲线里能拉得非常长、不容易被第二曲线所侵袭的企业,他信奉价值投资理念。


各位看,所有这些人都可以说是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们的“一”全不一样。


讲到这里,各位很容易问我一个问题,你们会问:教授,你讲了这么多,我应该向谁学习?各位你应该向谁学习呢?我们讲一个故事。


爱因斯坦爆得大名以后,各国都邀请他去演讲,一个司机跟着他。爱因斯坦那时候很年轻,大家也不认识他。那个司机很聪明,听爱因斯坦讲得多了就记住了。


有一次司机就和爱因斯坦建议,说爱因斯坦先生,你别上去了,我来替你来演讲吧。爱因斯坦说好,没问题。司机上台之后把爱因斯坦的演讲词背了下来。


这时候一个物理学家举起手来,说爱因斯坦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司机反应非常之快,说我真失望,贵国的物理学水平原来如此之low,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的司机就能回答,来司机回答一下。


我相信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这个故事里有两层启发:



第一层,世界上有两种知识:

爱因斯坦式的知识;

司机式的知识。


司机式的知识是什么?你听了很多新名词以后,你就以为你了解了这个知识。我们最近老说知识付费,学习越来越方便,知识付费功德无量,但知识付费也滋养了一大批司机式的知识。


你每天打开APP听新名词,听完新名词后就觉得好像比周围人的境界高了,认知水平高了,但其实你仅仅只是听了一些新名词而已,这个名词离你真正掌握这个知识还差十万八千里。


即使我们在这里说的思维模型也一样。如果你把思维模型当知识去学,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学习思维模型的关键,是要懂得怎么去用,而不是仅仅会背诵。


曾有个记者问爱因斯坦说:您是方程E=mc²的发明者,请问C是什么,就是光速到底是多少?爱因斯坦说,那我得回去查一下,那个小数点太长了。


记者就很奇怪,说爱因斯坦先生,你是这个公式的发明者,你怎么会不知道光速是多少呢?爱因斯坦说,我知道光速是多少有什么用?就算你知道光速是多少,有什么用处?


各位一定要Touch到那样一个味道,切忌不要做这个时代知识上的妄人,以为自己听到了一个词,或者听过一个案例,就掌握这样一个知识了。


第二层,我们表扬一下这个司机,他至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爱因斯坦,什么时候是司机。他知道那个问题无法回答时,要转给爱因斯坦来回答。


我们重点从第二层来启发各位一下。我既不建议你学乔布斯,也不建议你学贝索斯,最重要的是,了解你是谁。


所以给大家两个建议:


思考你的能力圈;

发现你的第一性原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的能力圈和第一性原理和你完全一样,这件事是你必须自己学才能学来的。


就像游泳,你去看书、听别人讲方法,可你一生都不可能学会游泳。你必须自己去试、去练,才能找到你自己的东西。


找到你的能力圈、第一性原理之后,切记芒格这句话: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只按自己的原则行事。




方法论:疯狂的简洁


驱动乔布斯产品变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就是简洁。


有一本书叫《疯狂的简洁》,是iMac这个词的提出者写的关于苹果的书,他认为乔布斯和苹果最大的成功点,就归于“简洁”二字。任何一个公司,只要能驾驭简洁,很快就能主宰世界。


正是因为这样的洞察,苹果才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其它公司。在很多领域苹果并没有真正从“0”开始发明产品,苹果吸纳了原本比较复杂的东西,巧妙地把它们变成了精简的东西。


这句话我再重复一下,这几乎就是乔布斯的产品论。他把原本比较复杂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哲学理念,变成了简洁的东西。这几乎是乔布斯做成每一个产品,屡试不爽的那个方法论上的“一”。


17、18岁的时候,他在一家做乒乓球游戏的公司打工。那个公司的游戏做得很简洁,简洁到什么份儿上?乔布斯回忆说,简洁到即使是一个喝醉酒的人第一次来玩,也能很快上手。


这件事给乔布斯的一生都带来了重大影响,所以他做苹果的时候就说了一个原则:我们要让消费者无师自通,你不需要学就知道怎么用。


我请问各位,这样的一个原则是不是和全世界所有其它电脑公司,以及硬件制造公司不一样?我再请问各位,这个方法容易吗?非常不容易。 


1.简洁不是横向的减法,而是纵向的除法


通常大家认为简洁是做减法,就是把我做的十件事减为三件。


错了,我们所说的简洁是做除法,是把原本要做的事情给变没了,只做一件事。


我们画个图来比喻一下。表面现象很多,但是往里抓,你抓到第一因的时候只有一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后追究到根本原因的时候,只剩一个。我们所说的简洁绝对不是大家所说的在现象层面由多变少,不是在横向层面做减法,而是在纵向层面做除法,把表面的一些东西给变没。


我再提一个什么叫“做除法而不是做减法”的经典例子。


当时团队希望做一个体积更小的播放器,他们希望把屏幕的面积变小。屏幕是干嘛的?原本是选歌来听的。乔布斯突然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个屏幕呢?干嘛不把这个屏幕干掉呢?


大家一愣,怎么可能?iPod里那么多歌,难道不要选一个来听吗?乔布斯说既然这些歌是你已经从计算机里下载到iPod上去的,已经是你自己下载的,你就随机播放嘛,为什么需要再选一下呢?


这个产品就是著名的iPod shuffle。这个产品出来以后,乔布斯的iPod才真正占领了市场,占到了74%的市场份额。不是变少了,而是变没了!


你要知道,把一件事情变没,这是需要深刻的哲学思考的,因为大家已经习惯用开机键和屏幕,习惯这个思维方式了。而他会问你干嘛要有开机键?干嘛要有屏幕呢?


2.训练自己“秒变傻瓜”的哲学思考


张小龙说人是懒惰的,所以需要文字说明书的产品都不是好产品,记住这个标准。


他曾提过一个“傻瓜时间”,就是你多长时间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小白用户或傻瓜用户?


为什么要用一个傻瓜或者是小白的尺度来看产品?因为你对产品已经很熟了,所以有些功能,一些新奇而有难度的功能你就视而不见了。但一个傻瓜用这个产品,难度还是很大。


所谓产品高手,不是你能做出一个多复杂的产品,而是你能把自己的视野降到多低来做出这个产品。


张小龙说自己三五分钟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傻瓜,马化腾一两分钟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傻瓜,而乔布斯可以随时切换开关,秒变傻瓜。


傻瓜是什么概念?好奇心,对别人自明的东西你会产生怀疑,一种普遍怀疑、普遍质疑的精神,这是哲学上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考方式也很重地体现在iPad上。乔布斯的传记里有个作家,带着iPad去南非,在一个马厩里,一个6岁的黑人孩子,从来没有用过iPad,看到iPad居然好奇地过来玩,而且居然自己会用了。


所以,技术高手、技术控很难成为好的产品经理,因为他会不自觉地炫技,不自觉地想表现出自己什么都会。


把自己变蠢,比把自己变聪明难多了。



第一性原理:人文、美学、科技、禅宗结合的多元思维


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我讲几点:人文、美学、科技、禅宗。这几点合在一起讲——产品美学、人文、科技。


1.乔布斯把“产品美学”推到了人类极致


在整个产品美学层面,乔布斯开创的尺度是整个人类没有到达的尺度,到今天,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个人到达这样的尺度。


产品美学,其实这在美国是一个矛盾的提法。在乔布斯之前,美国的产品基本都属于傻大笨粗型。谈起美学,人们会想起西欧,想起日本,美常常跟小联系在一起,叫小而美。


只有乔爷把美学和工业化大生产融合了起来,从傻大笨粗,到既可以工业化大生产,又具有美学趣味,这个变化的开创者是乔爷。


乔布斯的跨学科思维用他自己的话,叫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他每一次发布会上几乎都有这页PPT,说我们正走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各位想想看,这个说法在今天丝毫不过时,为什么他想在科技产品中加入一些人文味道?大家看这两段话: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适合人文学科,但我也喜欢电子设备。然后我看到宝丽来创始人兰德的话,关于既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我要成为这样的人。”


请问大家,一年时间我们重新看他,我们离他的“科技+人文”的要求更近了还是更远了?我们真的是离他的要求更近了吗?他说如果一个人只有商业视野,你做出的产品就会特别局限,所以一定要有跨学科视野。


美国有一个调查,利用情感附加值带来利润,iPhone排第一,苹果排第五,iPad第二,iPod十三。当用户真正爱这个产品,当这个产品Touch到用户心的时候,最后的确是能带来收入和利润上的提升的。



2、做出伟大的产品,就是乔布斯独特的禅修方式


我最后想讲一个观念——禅。为什么会追踪到这里?


真正打动乔布斯,让他成就伟大的关键字,是禅。


“乔布斯是个十足的禅宗信徒,”乔布斯大学同窗科特基说,“禅宗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这一点你可以从他极简主义的美学观点和执着的个性上看出来。”(《乔布斯传》)


大家都看过这张图吧?他在干嘛?打坐、冥想。


据说乔布斯做重大决策之前都会冥想45分钟。乔布斯深受一系列关于禅和精神启蒙书的影响,包括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印度大师尤迦南达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在《乔布斯传》中出现过好几次,乔布斯去世后,家人在斯坦福大教堂里为他举行追思会,送给每一个来宾的礼物也是这本书。


19岁时的乔布斯甚至去印度追寻大师,或者说流浪了七个月,这对他是一种朝圣和精神启蒙之旅。


我们看一段乔布斯自己关于禅和冥想的描述:


“如果你坐下来观察,就发觉你内心的浮躁。如果你试图去平复,一开始会变得更糟,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平静下来。


那个时候就能听到更微小的的东西——你的直觉开始发芽,你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你可以超出现在看到过去和未来。


你的心灵变慢下来了,你感知到边界的扩展。你能看到比以前多得多的东西。”(乔布斯)


这段话如果我不告诉你是乔布斯说的,你一定会以为是某个禅师或禅哲写的,这是乔布斯自己写的,他的灵修经验。


他年轻时有一个导师,是个日本人,叫乙川弘文。他说我尽可能地和导师待在一起,每天都见面,每几个月都在一起冥想,他指导我如何在精神世界和商业追求之间寻找平衡点。


当我看乔布斯和巴菲特的年轻时代,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导师。其实我也建议大家去寻找自己的导师,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骄纵而才华横溢如乔布斯者都需要导师,更何况我们? 


“做出伟大的产品成为乔布斯独特的禅修方式。”就是这句话,如果你想理解乔布斯,一定要理解这句话。


他的导师对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帮他把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合为一体,你未必需要到庙里念经,做出伟大的产品本身就是你的禅修方式。


从这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乔布斯在苹果的股份和期权如此之低,却还要费尽心力,几乎把命都搭上。这种初心、这种从灵魂中淌出来的使命?。


在禅宗哲学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世间万物、每个个体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中。以这样的世界观看,追求完美也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永远都不可能彻底完成。


禅宗的这个观点和乔布斯的个性完全契合。他看到眼前还没有完成的半成品,新产品的构想就会自动出现,他的工作永远没有完成的一天,他本人也一直在发展、变化。



增长的逻辑:分形算法


我想我讲非连续性讲到这儿,同学们应该有一个巨大的疑问。


你说我作为创业公司,第一条曲线还没有完成,哪有余力去做第二曲线呢?我第一曲线还昂扬向上呢,干嘛把它抛到一边去做第二曲线呢?


乔布斯这个哲学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最大的影响,是两条曲线之间几乎没有突然的飞跃。那怎么办?


1、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结果


这一页PPT是本案例里中最重要的一页,叫分形学意义上的第二曲线。



你可以把第二曲线,看作是第一条曲线里,某一单一要素最大化的结果;另一个含义,也是乔布斯的含义,其实第一曲线本身就是由无数个第二曲线组成的,各位听明白这句话了吗?


我把它叫做分形学意义上的第二曲线。


这里有两层重大含义:


首先,第一条曲线本身就是由无数细小的第二曲线组成的;你的每一步,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决策,都是第二曲线,听明白了吗?你的整个生活,每一天,每一个选择都是。


其次,是第一条曲线本身的无数变异,引发了第二条大的曲线出来,而不是第一条曲线猛地就变成了第二曲线,没有这样的突然跳跃。


第一条曲线的某个点,拉出来变成第二条曲线的全部,这叫分形学意义上的非连续性。


这点非常重要,这是乔布斯带给我们的思考。不要只看大尺度上的非连续性,而是大尺度里的每一步,都是非连续性。



这种非连续性甚至有一种数学公式,这个公式非常完美,有人把它叫作上帝的指纹。这个公式就叫分形,这也是本章节为什么叫分形算法的原因所在。



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个关于“曼德勃罗集”的视频,了解下什么叫分形学,什么叫分形学意义上的第二曲线。


这个视频网上有,我建议你下载下来反复看,这个视频背后所代表的哲学含义太了不起了。


甚至有一个APP就叫分形的奥秘,你也可以下载下来,输入不同的数字去玩一下。这个公式就是非连续性的核心算法,而且它是一个循环往复自反馈的公式。


大家不要光看数学,要看背后的含义。


看懂这个视频,理解了分形学,你才理解我昨天第一堂课的建议:要把第一曲线上的一个点扩大为第二曲线的全部,这就是分形学的意义。


我这里提醒各位的是,那个Z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是对事情背后道理的理解。


我们以前所学的线性方程都有明确的终点,而在这个非线性数学公式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它最让人困惑的地方,就是你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却不知道在哪个地方结束,只有过程,没有目的。


我想表达的是,第二曲线不是布局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因为第一曲线本身的细微结构里面有无数第二条曲线,其中一条曲线自然长大就能成为更大的第二曲线。


在你公司内部,要坚持产品和产品之间的非连续性;而在产品尺度上,甚至特性和特性之间也要有非连续性。


即便是飞奔成长的第一曲线,也可以分形为无数细微的第二曲线,只有这样,你这条曲线本身才能变成指数级,离你的极限点才能远。


乔布斯当年演讲有一句话



乔布斯完美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实践了分形算法。一件小事会触发另一件小事,一次成功会激发另外一个产品的灵魂。


“整个过程自然而然,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结果。”


所以,乔布斯不仅创造了产品美学,他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活成了美学结构。如果你真的追逐他,你会发现他是由无数小的第二条曲线组成的,他是把非连续性从大尺度缩小到小尺度的人。



不过这个图我画得并不完全准确,这像一个线性增长。第二曲线的真正妙处,是指数级增长,如果你有第二曲线,增长的方式就是下面这张图。



最后总结一下。


从苹果的增长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科技、人文、美学、禅宗;他的战略指北针是产品;他的方法论是简洁。正是这样的多元思维模型,而且是少年形成的,帮他走到最后。


什么叫分形算法?我再强调一下,第一条大曲线本身是由无数条小的第二曲线组成,最终会形成第二条大的S曲线。


不要寄希望于从第一条曲线蹦到第二条曲线,那不可能。但如果你细分一下,每一步、每一天都在第二曲线,你自然而然生长下去,它就会变成你的人生态度、人生美学,不但在事业上,在人生中也会活出指数级的增长曲线。


但这样的增长方式不适合一种人,什么人呢?就是总说“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的人。


比如我妈妈。她经常说我,老这么忙,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但对我而言,如果我今天就看到了未来的头儿,我的人生该多乏味啊。


– END –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

整编 | 餐饮O2O——小贝



7大现象级餐饮品牌深度解析

餐饮O2O案例式新书热售


更多精彩干货


点击关键词,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选址 | 运营 | 产品 | 股权 | 营销 | 组织

外卖 | 快餐 | 茶饮 | 烧烤 | 日料 | 小吃

创新故事会 | 匠心故事会 | 行知研习社

西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八合里

大腕鳗 | 姚酸菜鱼 | 黑白电视 | 蛙小侠

餐饮法律:餐饮法务官 | 餐饮投资

杰夫与友:智能营销墙 | 臻选空间设计


中国餐饮精英交流学习社群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电话/微信号:13332662349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O2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5459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7日 22:59
下一篇 2018年7月8日 07: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