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营销活动如同鸡肋,餐厅如何才能玩转节日营销?

这几日,想必是让无数餐饮从业者“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几日,因为一年一度、鬼魅狂欢的万圣节又到了。一提到节日,各位餐饮创业者就立刻被点燃了高涨的营销热情。

但更让无数创业者苦恼的是,万圣节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等,消费者对这些节日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餐厅仅仅通过打折、促销等基本手段就能带来极高的转化率。

在认知度方面,万圣节甚至远不及圣诞节、感恩节等其它舶来节日传播广泛。

但筷玩思维认为,万圣节依然具有极高的潜在营销价值:它猎奇与古典并行的超现实主义审美元素;满足年轻人社交、狂欢的后现代时尚元素;具有亲子互动属性的家庭聚餐场景等等,可谓是营销富矿。

可现实是,许多餐厅不仅没能达到招揽顾客、提升餐厅品牌形象的目的,过于频繁的节日营销甚至使很多中小型餐厅的经营成本高筑。

那么,餐厅究竟应该如何借万圣节的东风,来提高客流量、拉升品牌呢?

“尖叫经济”:满足幻想的装潢和餐品

基于万圣节主题元素,对餐厅造型、餐品和菜式进行合理包装是最基本的营销方式。

除了利用南瓜、黑猫、蝙蝠和女巫等经典元素在餐厅布置和餐品创新上大做文章外,一些聪明的餐厅通过对万圣节元素的本土化改造抢占了这场营销战争的先机,如香港的茶餐厅。

香港历来擅长对舶来文化的本地化移植,上个世纪90年代,吸血鬼题材的文艺作品风靡亚洲,香港顺势将吸血鬼元素和中国的僵尸文化相结合,推出了轰动一时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等众多优秀影视作品。

而且,香港地区人民对中国传统神幻故事情有独钟,于是香港茶餐厅“海洋冰室”在万圣节不仅翻新为古典装饰,还将店名改为“回魂堂”,并推出了棺材本、孟婆汤、降头公仔、千层鬼画符、急急鱼律令等颇具东方神鬼气质的菜品,好评如潮。

也有酒店通过对特定元素的深入挖掘,抓住了核心受众的味蕾和体验需求,在导流的基础上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在日本,虽然万圣节的待遇和在中国如出一辙,比较小众。但是冷峻、优雅、兼具贵族气质的吸血鬼形象却非常深入人心,尤其受到女性群体的喜爱。

东京闹市区一家中世纪风格的高档餐厅,在万圣节期间将餐厅内饰焕然一新,打造了鲜明的哥特古堡场景:视觉冲击强烈的血红色装饰,骷髅、蝙蝠的小摆件;装在马汀尼杯里的红酒;镀金服务摇铃等考究的中世纪用餐礼仪也让人赏心悦目;关闭采光设备,取而代之的则是镀银烛台和白色蜡烛。

更令人叫绝的是,当天的服务生全部由穿着绅士礼服的歌舞伎町牛郎来担当,考究的装潢和服务向顾客充分展示了餐厅的运营实力。这不仅有益于提高高端餐厅核心受众的复购率,更大大提升了餐厅的品牌效应。

创意营销紧握节日文化内涵,勾画经典场景

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古民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过冬。

万圣节的古文写作“All Hallow Mas”,意为“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的那天,要举行弥撒仪式(Mass)”。

前一天晚上,也就是万圣节前夜,小孩们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索要糖果,并对大人们说出那句著名的台词“Trick or Treat”(不给糖吃就捣蛋),平时严肃的大人们也会穿着各种奇装异服游行或陪孩子们恶作剧。

围绕着万圣节上述经典场景透露的文化内涵,一些餐厅通过联想延伸出了两个策划方向:1)、打造满足年轻人狂欢、社交诉求的社交平台;2)、举办符合儿童娱乐需求并强化家庭亲子互动的休闲聚餐。

1)、满足年轻人的狂欢和社交

10月30日,英国媒体曝出,英国一家餐厅制作了一盘栩栩如生、重达5.4公斤的“人体解剖”套餐,厨师长还准备了丰富的礼品奖励那些挑战吃光它的顾客。对此,年长的食客普遍望而却步,但许多年轻人却慕名前来挑战。

这就是典型的针对年轻人的“精准饥饿营销”。

虽然据估计,目前国内依然适应不了这么重的“重口味”,但是以万圣节经典鬼怪造型为代表,衍生的后现代审美旨趣,依然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对颠覆、个性、刺激的渴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人类来说,归属需求是高于生存需求的高级需求。高超的营销者往往能同时满足两者,在生理、记忆认知的基础上强化情感、归属认知。

根据这一原理,一些坐拥雄厚资金的大型酒店在对餐品、装潢进行改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自身升级为社交平台。

一家餐厅曾举办过一场“水怪万圣节”活动,不仅精选了“水怪”这一有着强烈神秘色彩的怪物作为主题,还辅之以蒙面舞会Party、拍照上传朋友圈抽奖等线上活动。

这次主题活动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社交需求,还直接拉动了餐厅的经济效益,活动中成人人均花费为408元/人+15%服务费,而且这还是在客人穿“鬼怪着装”来吃饭享50%折扣的基础上实现的收入。

2)、强化亲子互动的休闲聚餐

大人们在万圣节“不正经”,因而成为餐厅争夺的目标,但事实上,孩子才是万圣节真正的主角。

“熊孩子”和“熊大人”的搞怪互动是万圣节的经典场景,其背后则是现代人对加强亲子交流和代际沟通的强烈渴望。

如果说大型活动是高级酒店的“护城河”,那么对场地有限、经费吃紧的中小型餐厅来说,亲子互动就是它们在万圣节营销大战中的“攻城炮”。

装潢朴素却不失温馨、场地虽小却消除了距离感,这种场所非常适合组织各种儿童娱乐和亲子体验活动,这些条件使得中小型餐厅成为家庭聚会的不二选择。只要在推广、菜式和活动主题方面下足功夫,一、二线城市的中小型餐厅也能在万圣节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通过分析,筷玩思维记者发现,大型酒店通常会与其它大型公司合作,提供包场服务,同时也会邀请一些演艺团体参与到万圣节营销活动中。这也不失为有条件的中小型餐厅解决渠道问题、完善产品服务的有效途径。

理性看待万圣节,营销活动应量力而行

虽然“每逢佳节”,餐饮创业者都会被点燃营销热情,但不少商家也会流露出一丝丝无奈。

1)、不赚钱事小,低俗营销事大

比起可以“狠捞一笔”的情人节和圣诞节,万圣节生意周期短、相对小众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包括万圣节在内的很多节日商机,因为每年都是缺乏新意和魄力的营销方式,在顾客眼中已然失去了期待感,价值如同鸡肋。但在整体经济乏力的环境下,即使赔本赚吆喝,餐厅和酒店也只能跟风过节。

有些商家甚至搞起了“驴唇不对马嘴”的低俗营销,东北一家餐厅曾在万圣节招揽了几名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女性,她们上身半裸涂上彩绘,仅穿着一条超短裙就为食客服务。这一举动不仅造成了顾客的流失,还被网友在微博上大加讨伐,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自己的餐厅究竟是否适合举办万圣节营销活动、如何举办等问题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2)、以外卖为切入点,吃喝玩乐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一片犹疑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长沙的“全城变身”O2O体验活动可谓给乏力的餐饮业万圣节营销打了一剂强心针。

近日,湖南某家文化公司联合10家本地餐饮品牌发起了“全城变身”点外卖体验行动。

参与活动的商家包括寿司、烧烤、口味虾、卤菜、西点等领域的本地知名品牌。在活动期间购买上述餐品,还能获得万圣节的饰品或道具,并参与到尚未透露细节的“变身”活动中。

在成都,欢乐谷与饿了么还联合举办了万圣节“鬼餐”配送活动,送餐员佩戴指定的鬼怪头套进行配送,订餐者取餐时往往“又惊又喜”,后续欢乐谷还会举办“撞鬼”Party系列活动。可以说,这是打通吃喝玩乐全产业链的一次深入合作。

无独有偶,在上海,有商家在万圣节,也尝试了运用怪物史莱克等经典荧幕形象配送儿童套餐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3)、整体监管须跟进,用户消费习惯尚需耐心培养

点外卖,是都市人重要的用餐习惯,诞生于工作中不想下楼、回家后不想做饭等场景中诞生的点外卖,已经进化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且,点外卖这一消费行为根植于O2O理念,本就强调体验的O2O模式自然成为了体验式营销的最佳载体之一。

但是,这些营销活动的后续效果如何、全产业合作是否吸引顾客,最终能否提升整体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观察,尤其是噱头十足的营销、推广方式是把双刃剑。若活动没能解决当下O2O模式对产品、服务质量把关不严的痛点,甚至有可能对参加活动的餐饮品牌造成一次群体性伤害。

当然,纵览饿了么、美团等点餐平台的崛起和阿里“双11剁手节”的诞生历史可以发现,许多消费习惯都需要商家耐心地、创造性地培育。

当核心受众群体的消费习惯一旦养成,互联网时代的长尾效应随时可能使之汇聚成一股无比巨大的购买力。但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还需全体餐饮从业者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PS:筷玩思维专注和深挖吃喝玩乐完整消费产业链。目前筷玩思维单篇文章全网分发平均PV已破10万欢迎创业者自荐或推荐吃喝玩乐消费产业链上的精英企业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筷玩思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7796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1日 07:40
下一篇 2016年11月1日 10: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