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20年11月3日 No.829

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白话文解释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多事的态度做事,最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积少才能成多。用德来对别人的怨。计划做难事要先从容易处着手,计划做大事,先从小事情开始。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事情做起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所以圣人不认为自己在做大事,所以能成大事。一个能够轻易承诺别人的人,一定不值得信任,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遇到更多困难。所以圣人把所有的事情都看的很难,反而没什么难事了。

2

这一章,一开局就是三个排比句,duangduangduang三枪打过来,先给你干懵了再说。

这三句话,多家注解的都有所区别。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

但没关系,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会交给我们一个技能,叫做“结合上下文分析”。

继续往下看,难从易起,大从细起,这就是重点么。

所以,这一章说的,第一个是难和易,第二个是大与细,如果再要加一个字,那就是“反”。

这个“反”,虽然在道德经里面只出现了4次,但非常重要。在42章里面就说“反者道之动”,这个“反”就是道运动的规律,在这一章同样也体现了这个规律。

大与细,是相反的,难和易也是相反的。

尤其到最后一句,说把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容易的事情),也当做难事,就没什么难事了。这也是反直觉的思考方式。

3

既然是“反”,那么前面三个排比句,与下文肯定是相符的。

为无为,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如果啥事情都自己上手,亲自去做,这绝对是组织的灾难。你看那些员工有在讨论国家大事的组织,高层大概率是喜欢插手具体事务的人。

《荀子·王霸》里说“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做领导的要关注要点,指明方向,下面的人自然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事事都有人做,自然就好了。要是一个喜欢啥都管,啥都插手的领导,下面的人就不会做事情了,于是往后撤,老板你说咋办,老板能有多少时间去管那么多事啊,于是事事都没人干,不倒闭还等啥呢。

因此,作为管理者,别乱来,抓重点,无为而治才符合道。

为无为说完了,紧接着再递进一层,事无事。

做领导的,当管理者的,如果想一个直升机一样在下属旁边叨叨叨,你觉得效果会好吗?朝令夕改,一会一个想法,一会一个变化,这样的领导,下属能受得了吗?还有那些因为个人喜好而不喜欢那个人,给穿小鞋的,你说讨厌不?

这不是开玩笑,这样的领导不在少数。这叫啥?

这就叫做“事多”,让下属好好干,少去给下属找麻烦,别拿着鸡毛当令箭,你在后面做好支持者就成了。

为无为,事无事,两层递进之后,再做比喻感叹一下,味无味。

这就好比,最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

前些年我们普通老百姓才能喝得起饮料的时候,是不是那些口味极重的最受欢迎?

你看这两年,新兴的瓶装饮料都是啥?什么元气森林之类的,是不是都在降低“味”道?

口渴的时候,最解渴的饮料是啥?是不是白开水?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忙碌了一天的陈师傅开始制作燕皮”,看到台词你就知道出处在哪里了吧?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层层递进,核心要义,就是“为无为”。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也不太容易理解。

大从小来,多从少来,这是自然规律,但我们经常会忽略这一点。

为啥呢?

你看现在经常有组织企业游学,一群企业家去探访那些优秀企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见大不见小。学的都是优秀企业做大了以后的方法和策略,结果拿回去用了,收效甚微。

为啥呢?

就是忽略了大企业是从小时候长起来的,自己所处的阶段没有达到大企业目前的阶段,照搬现在人家用的方法,与自身不匹配,自然会出问题。

那要怎么学呢?

学人家小时候啊,学人家和自己体量相当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见小再见大,才是正确的姿势。

报怨以德,这个争论很大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孔子的理念,就不同意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

那老子为啥要说报怨以德呢?

原因是,他老人家主张的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我们洗漱都是要用水的吧,你说,水会挑人吗?会因为你洗脸之前骂了两句水,它就不把你的脸洗干净吗?

不会的,无论你身份高低,性别男女,资历如何,他都不会在乎这些,都会把你的脸洗干净的。

因此,老人家才说,报怨以德,真能做到如此,那境界的多高啊,不容易啊。

我猜测,孔子可能也觉得,这太夸张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啊,同时,这样对有仁德的合作者不公平,于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也比较赞成这个观念。

接下来的就很好理解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句话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相信你也听说过。

别轻易许诺别人,做不到容易被人贴上“不诚信”的标签。把以后的路就都堵死了。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把小事都当做大事做,也就没什么难事了。

4

又学了一堆道理,能怎么用?

①、为无为

大家都喜欢学华为,任总曾表示,要“砍掉高层的手脚,砍掉中层的屁股,砍掉基层的脑袋”。

重点看高层,没了手脚意味着啥?就是别瞎动手,别瞎找事,盯住重点引导方向就成了。

当老板要是管不住手,自己就成了整个组织的瓶颈,想要再发展就难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少做具体的事情,做好下属的支持者。

②、少承诺

轻诺必寡信,轻易承诺别人事情的人,最终肯定会因为事情做不到而不再被人信任。

因此,做出承诺的时候,一定要想好,做不到的就别承诺,承诺过的就要尽可能去做到。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贡问如何管理国家,孔子说,让老百姓有吃的,有部队保护(安全),让人民相信统治者。

如果必须要去掉其中一项呢?

孔子说,那就不要军队了,吃饱,信得过就成。

子贡又问,那再去一个呢?

孔子说,那就把吃饱去掉吧,人终究有一死,但没有了信任,过必亡啊。

同理,如果下属都信不过管理者了,组织的日子也就快到头了。

③、大事于细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不对,不是这个版本,重来。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拆分。

再大的事,拆成小的细节,再一点点的完成,就成了。

就比如说我学道德经,通篇八十一章,虽然通篇只有五千多字,但架不住信息量大啊,不容易啊。

咋办?拆分呗,一天学一章,学完之后,写成笔记,同时发出来给你看。然后,每篇大约两千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到屏幕上,就成了。

逐步拆分,就把学完道德经这件事情,拆分成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的字幕,简单了吧?

对你来说也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大事,拆分之后,分工出去,无为而治,就成了。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0917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日 13:45
下一篇 2020年11月3日 04: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