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2020年12月12日 No.868

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mǐn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

白话文翻译

道,看不见他长什么样子,这叫做“夷”,听不见他的声音,这叫做“希”,摸不到他长什么形状,这叫做“微”。

夷、希、微、都是无法推究分辨的,他们混在一起,就叫做“一”。

道、从上面看,他并不明亮,从下面看也并不晦暗。绵绵不绝,且不可定状命名,又回归于空无,虚空。

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象的形象,就是恍惚吧。

迎面过去,看不见他的头,跟在他后面,又看不到他的尾巴。

把握曾经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实物。

认识、了解天地宇宙的初始,就算是认识了“道”的规律了。

2

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个问题。

这一章就是说存在的问题。

道存在吗?

如果存在,谁见过它呢?

如果不存在,那事物又是靠什么规律运转的呢?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老人家一上来,就下了四个定义。

看不见的,叫做“夷”,听不见的,叫做“希”,摸不着的叫做“微”。

楼观台进入山门的路上,就有一块石碑,写着“大道希夷”。

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而且,还不能问,不能说。诘,诘问,探究。

比如在六十七章里,老人家就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说道太大,啥也不像。正因为大,才啥也不像,如果像,那就会把道变的很小,很具体,最后就没得了。

这颇有佛学中“言语道断,不可说,一说就错”的境界。

而这三个状态,说的还是一个事情,就是道嘛。因此,这个“一”我在这里理解为“一个事情,即道”。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mǐn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皦”,这个字很多人会联想到第一章说的“常有名以观其徼”,但这是两个字,不一样的。第一章里面的徼,是边界的意思,而这里的“皦”,指的是亮堂,明亮。

“昧”,在这里当“晦暗”来讲,和上面的明亮相对应,是反义词。

从上面看,并不亮堂。

“绳”,读mǐn,无边无际,绵绵不绝的意思。

道,从上面看,并不明亮,从下面看,也并不晦暗,无边无际,又不可名状,回归于“无物”的境地。没有形状,也没有形象,像有,又像没有。迎着它走去,不见其首,跟着他后面,不见其背。

看这一段,真的是很佩服老人家的想象和认知,能找到如此多的形容词,堆砌在一起,这不仅仅需要很强的洞察力,还需要很强的换位思考能力,真不容易。

可更难的是,即便是经过这么多形容词堆砌的讲解,至今理解的难度也不低。

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想想,那个完整的理论,应该是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更高深,更高级。

《庄子》里有个故事,叫做《轮扁斫轮》,齐桓公一边读书,一感慨,要是能当面聆听圣人的教诲就好了,旁边做轮子的轮扁说,圣人的书,都是糟粕。

齐桓公怒了,你疯了?咋说话呢?你要说不出来个123,看我不削你!

轮扁说,你莫慌,听我说啊,我做轮子这手艺,炉火纯青,但我没法传给我儿子啊,同理,圣人的那些思想,都是难以言传的,能写下来,就已经损耗不少了。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五千多字,很可能也都是“糟粕”。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存不存在,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从上面的几段已经说清楚了,道是存在的,只是它的存在,是没有形象,不受限制的。

所以,归根到底,从过去的“道”中总结经验,以指导今天的治国安邦。能知道历史发展的路径和规律,也就认识了道的规律。

3

你见过“道”吗?它长啥样子?

估计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但它存在吗?

琢磨这个问题之前,咱换个问题琢磨一下。

你见过“道德”吗?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道德”。

也没见过吧,什么样才算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讲四美,不随地吐痰,扶老奶奶过马路吗?

那在雷锋日那天,把一个老太太来回搀着过马路,咋说呢?

没法说,是吧,因为没有标准,说不清,道不明,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那么,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没有道德了,会如何呢?

不敢想象是吧?

有人说,道德像空气,虽然你注意不到他,可一旦没有了,也就没法生存了。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棒。

同理,我们可以借助“空气理论”来理解“道”的存在。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见,但它确确实实的存在。

这还像啥呢?

还像我们的“企业文化”,你说企业文化是个啥呢?

办公室的标语?网站上的口号?可有很多企业,没有标语,没有口号,甚至压根都没提过“企业文化”这四个字。

但,“企业文化”不存在吗?

存在,即便没有表象,它依旧存在。它每天都在影响着这家企业的每一个人,并指引这家企业前行。

而这个看不见的“企业文化”的来源,就是创始人的理念,就是各层管理者的言行。

理念语言性,符合道了,企业就能发展的更好,反之则必然会衰落。

4

这一章其实就论证了一个事情,就是“道”的存在。

那,如何用到自己身上呢?

一句话来说,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不是搞迷信啊,你琢磨琢磨,是不是这样?

当你有着坚定的信念的时候,和你合作的,跟着你一起冲锋的战友,就会尽全力支持你,你们期待的那个目标,就有很大可能完成,甚至超越。

若你没有信念,自己都“混”的时候,谁会支持你呢?是不是本来可能达到的目标,最后也没有了。

所以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道也一样,它是个客观事实,它就在那里,你信了,在你心里就有了,你不信,在你心里就不会有。

看看历史,看看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从这里学到的经验,成本远远低于你从亲身经验里低,且低得多。

你说是吧。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356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11:02
下一篇 2020年12月13日 1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