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被《老子》吸粉的

2021年1月10日 No.897

我是如何被《老子》吸粉的

这事情要从“半个圣人”说起。

梁启超曾经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那半个,是曾国藩”。

而我就是因为曾国藩,被道德经吸粉的。

那,曾国藩与《道德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本《道德经》,让曾国藩在人生绝境之时,顿悟了处世之道,并做出了巨大的改变。

曾国藩在低谷时,和旁人的关系非常差,他曾说“我事事被人欺辱,故人得而玩易之也。”,试想一下,人人都欺负他,他混的多惨。

不仅和旁人的关系差,还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脏活累活不少干,但一点也不落好。他用了一个词叫“积泪涨江”,意思是说,流下的眼泪积起来都能让江水上涨。

在上得不到信任,也没有同僚支持他,消耗的是自己的湘军,但功劳都是满人部队的。这么艰难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于是他写信给皇上要回家丁忧三年,本想着皇上肯定得用他,可没想到皇上直接准假了。

这给了曾国藩重重的打击,回到家之后,极度失态,脾气暴躁,见谁骂谁,自己也得了病,还睡不着觉。

而就在这时候,他拿起了老庄的书,终于开悟。

《道德经》里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他反思自己之前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他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

大悟之后,曾国藩说“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这,就是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大悟之后,再次出山,所有人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

以前一个如此刚劲,动不动就跟人吵架,甚至动手的人,现在竟然能够如此客气,谦虚,周到。

是什么样的催化剂,能够让曾国藩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我特别好奇,道德经到底有什么魔力,能有如此神奇之功效,立刻路转粉。

于是,我也翻开了道德经,前后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逐章解读。读完之后,我发现,这短短的五千多字,真的是个宝藏。

那么,你肯定会问了,道德经到底写的啥,我读了有没有用?

别急,弄清楚下面三个问题,你的疑问也就都清楚了。

《道德经》是谁写的

《道德经》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当初成书的时候,也没有名字,甚至连分章都没有的。

而这部书的作者,就是老子。

在《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里,对老子有详细的描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的原名,叫做李耳,做官的。什么官呢?当时的官职叫做“周守藏室”之史,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国家档案馆馆长,掌管国家的藏书,档案、资料等。

看起来,这个官不大,但请注意,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获取信息特别方便,那个时候,书都是奢侈品。一般人压根看不到这些东西。别说读万卷书了,想见万卷书都太难太难了。

但老人家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前朝的各类文献,老人家都能看得到。

但,《道德经》这五千多字,可不是老人家在位的时候所著。

能够留下这五千多字,还得感谢一位叫做“喜”的人。

西周的周幽王,搞了个烽火戏诸侯,结果把自己戏没了。西周灭亡之后,剩下的人就前往洛阳,称作东周,老子就是在东周做官。

但老人家看着周朝的衰落,也觉得没啥子希望了,于是决定辞官,出关隐居。

在走到函谷关的时候,被函谷关的总兵“喜”拦了下来,喜说,老人家,你走可以,但你得把你的思想留下来啊,大家都知道你讲的道太好了,你必须得把它写出来。

于是,老人家勉为其难,就写下了这五千多字。

写完之后,老人家出了关,踪迹全无。

《道德经》写给谁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这本书是写给谁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面。

两千五百多年前,当时的书,基本上都是对话体。比如说论语,这里面记录的都是孔子和弟子们的对话。

而道德经也一样,你在这里面会发现,有这几个字具有很明确的对象感。

一个是“士”,一个是“王”,一个是“圣”。

老子说的圣,与儒家说的圣,是两回事,这里需要区分一下。

道德经里说的圣,指的是那些有道的管理者,统治者。而儒家说说的圣,指的是人中龙凤。

实质上,这个“士”,“王”,“圣”,指的是不同阶层的管理者。

士,就是基层管理者。王,就是侯王,是中高级管理者,而圣,就是高级统治者。

这本书,完全可以理解为老人家曾经对这些管理者,统治者所说的话的精简集合。也是老子“道”的思想的精炼总结。

不同于论语中的一问一答,老子这五千言,基本上都是答案,都是结论。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不容易“啃”的原因了。

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四位皇帝完整的住结果道德经,他们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唐太宗李世民以《道德经》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則,创造了大唐盛世,他要全国上下臣民都学习《道德经》,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中。

你看,读者画像是不是就非常清晰了?

《道德经》写的是什么

《道德经》,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实质上,在函谷关老人家写下这五千言的时候,既没有分章,也没有名字。

最早,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老子》。后来有一位叫做河上公的人,把这本书分成了八十一章。为啥是八十一章呢?因为我们传统上认为,阳数最大就是九,九九归一。

后来经查,在汉朝的时候,这本书就已经被称之为《道德经》了,再后来还将这部书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德经”,一部分叫做“道经”。《道经》为1-37章。38-81章,则为《德经》。

那么,这本书到底写的什么呢?

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道”

你可能会问,那“德”跑到哪里去了?为啥用“道”来概括呢?

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最高纲领,而德,是道的呈现形式。

道,是思维方式,而德,是实践抓手。

因此,一切的根,都在这个“道”上。

《道德经》每一章之间的排列,并不是那么逻辑严谨,顺序井然,更像是一个金句集合,无论那一句拿出来,都能当做终身诵之的箴言。

老子通过打比方,举例子,尽可能的用我们日常可以见得到的现象去了解和参悟“道”,顺着老人家所指的方向去看身边的事物,似乎会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这五千言,是指引方向的指南针,也是丈量行为的格尺,更是治世处事的工具箱。

《道德经》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学。在松下公司花园里有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他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说:“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学习型组织”创始人彼得·圣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最后,希望你也能在道德经这口永不枯竭的井泉里,收获颇丰。

《道经》索引

《德经》索引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597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11日 19:05
下一篇 2021年1月11日 19: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