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过后,餐饮机器人“歇菜”,是谁的智商不够?| 深度

↑ 点击上方“餐饮O2O”关注我们





在餐饮市场,炒菜机、服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早已投入使用,在吸引大量眼球过后,这些餐饮企业似乎就不再那么风光了。究竟是人工智能还未完善到可以代替人类?还是说餐饮市场的特殊性根本不适合这些机器人的参与?


| 深度 |


从扫地机器人、无人工厂,到前段时间“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可谓攒足了人气。机器人在给未来生活带来无限想象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担忧。然而,这样的担忧来得过早了。


最近梳理国内大众餐饮机器人使用情况发现,曾经“聘用”机器人服务员的一些餐厅,已有多家关门歇业。剩下的虽仍在营业,但机器人服务员也被老板“炒了鱿鱼”。


广州餐厅机器人服务员被“炒鱿鱼”老板:效率低



在广州合味来机器人连锁餐厅,已看不到机器人的踪影。去年,这家餐厅凭借机器人服务员吸引了众多市民“尝鲜”就餐。如今店员说:“机器人不能端汤水太多的食物,还不时发生故障,老板就没再用了。”




机器人只能沿着固定线路送餐,加上餐厅人员走动大,机器人不懂得躲闪,上菜容易洒落打翻,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机器人的服务水平也十分有限。体验过机器人上餐服务的王小姐说:“服务的内容有点少,既不能点餐加水,点的餐还要自己端下来。”王小姐表示,机器人的服务更多是机械性的,“人性”还不够。


盐城首家机器人餐馆,因人机隔阂缺乏“服务意识”  ,经营8个月亏损200万



作为苏北首家机器人餐馆,位于盐城市区宝龙广场上的“思坊机器人餐饮”曾经风光一时,但是它那仅仅依靠博人眼球的营销模式,最终走到了尽头。



“机器人餐厅总面积约350平方米,于今年春节前开张,营业8个多月,光支付10个员工薪水就硬亏50万元。再算上40万元房租、80万元装修费和其他设 备等损耗,加起来亏损近200万元。可以说,只要开一天店,每分钟都在亏损。”店主徐德荣算了个帐并道出隐情:“成本大也就罢了,关键是来的顾客大多只玩 不吃。”

徐德荣坦言当初确实高估了前景,认为“只要卫生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来此就餐的消费者以青年人居多,他们的口味结构与中年人完全不同。况且,如今年轻人饮食讲究品种多样、口味新鲜,因此餐馆倒闭是必然的。

机器人炒菜缺点味儿



炒菜的机器人下岗了,而且还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炒菜的机器人都在下岗。对于机器人的利用不是适合所有行业,不是适合所有工种。炒菜机器人下岗只不过是——在这个行业不需要机器人而已。
  
其实,炒菜机器人下岗其实是早晚的事。在起初的时候虽然火爆过一阵子,那其实仅仅是因为这种形式很新颖而已,博取的是眼球经济,当眼球经济过去的时候,也就有了餐饮机器人的下岗。说白了,这是因为炒菜机器人不能炒出人间烟火味。




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材料,同样的餐具,饭菜会因为厨师的不同味道而不同。这就是餐饮的特色。也正基于此,才有了饭店人流量的不同。有人喜欢这家饭店的饭菜,有人喜欢那家饭店的饭菜。
  
而炒菜机器人则难以做到这一点。所有的程序都是固定的,所有的火候都是固定的,就不可能满足大家味蕾的期待。千篇一律的饭菜岂能吸引消费者?

眼下的机器人研究越来越广泛,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了。有炒菜机器人,有穿衣机器人,有洗脚机器人,有清洁机器人。这样的研究固然可以减少人们的劳动量,可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人们都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这本身对于健康来说就是没有好处的。再说了,炒菜机器人能让我们品尝到“妈妈的味道”吗?


谢庆富:噱头上下工夫走不久



机器人被炒鱿鱼,并不令人意外。首先,其本身的性能尚不完善,存在不少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机器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餐厅的一个噱头而存在的,短时间或许还能吸引部分眼球,从长远来看,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餐厅的整体水平。




这让我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主题餐厅。曾几何时,什么火车餐厅、恐龙餐厅、服装餐厅、怀旧餐厅、女子餐厅甚至马桶餐厅等,一个个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吸引着眼球、勾引着胃口。刚一开始,主题餐厅的生意那不是一般的火,有时去吃饭还要排队。可惜好景不长,不少主题餐厅新鲜劲儿一过就没几个人去了。
  
从主题餐厅到机器人餐厅,为什么都没能走得长久?窃以为还是经营理念出了问题。一些经营者仅仅将新鲜概念或新事物当成了招徕眼球的噱头,什么惊悚玩什么、什么新鲜玩什么,只顾在表面上做文章,往往却忽略了餐厅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一是菜品特色,二是服务质量。这显然是舍本逐末。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商家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现在形形色色的噱头和炒作并不“感冒”。再新鲜的噱头也无法持续吸引食客的注意力,只有菜品和服务才能永远留住消费者的胃。


如果只在噱头上下工夫,而不能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思路,某些商家早晚会“很受伤”。机器人下岗、主题餐厅式微,其实也是好事情,从一个侧面说明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更加务实、更加理性了。

乔志峰:理性看待机器人



餐厅机器人不招人待见,并不是石头落地、喜形于色的理由,更不是借以否定人工智能的理由。



餐饮行业“招聘”机器人,本来就是所用非人。服务业最讲究人性化服务,而这个恰恰是机器人的弱势。没有表情,无法与顾客交流,既不能点餐加水,点的餐还要自己端下来,而且只能按照机械线路送餐,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这些都是制约机器人服务质量的技术瓶颈。


炒菜机器人、刀削面机器人——这些曾经被大张旗鼓的餐饮业新贵,在短短的时间内,都下岗了,之所以出现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风生水起,而在餐饮行业却面临“歇菜”窘境,皆因餐饮机器人本身的精度低,“智商”不够。


过度消费高科技,餐饮机器人岂能不“歇菜”



就目前看,机器人虽挂个“人”字,却是徒有其表,简单的煮熟等机器人或许可以完成,这也是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风生水起的原因,但要精致到能炒出一个与个人口味匹配的菜肴,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动作,需要知道如何掌控火候,需要在炒菜时能知道用力轻重等。


这正如法国喜剧电影《美食家》所说:真正的美食来自于人的心灵,这对智商余额不足、根本没有“心”只会机械运动的普通机器人来说,如何能够制作出对味的人间美食?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一些餐饮企业高价购买高大上的机器人,只是用来做一些最简单的端菜工作。

当一项高科技产品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彰显,只是用来装门面,乃至降格为普通工具,这其实与现实中少数企业过度消费高学历人才一样,也是对高科技的过度消费。

虽或为只是商业噱头,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是市场行为买卖自由,盈亏自负,但如何遏制由其带来的负能量,倒是有必要好好推敲一番。

生活中任何领域都需要高科技,这是不可否认的发展规律。只是,在使用前如何算好账,做到用其能用,机尽所用,还是大有文章可做。

机器人虽好,但不可陷入“硬件依赖”的泥淖,不计成本地拼颜值,更要不得。

机器人“歇菜”,更要做好服务员这道“招牌菜”



餐饮机器人一亮相,就为餐厅赚足了眼球,聚集了人气。不过,通常要不了多久,曾经风光无限的机器人就会被打入“冷宫”。机器人“歇菜”,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餐厅负责人该怎么办?聪明的餐厅负责人应该明白,最为紧要的是做好服务员这道“招牌菜”。


因为消费者来餐厅消费,不仅要看饭菜做得好不好、合不合口味,也会看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够不够好、水平高不高。说白了,桌子上的饭菜是“硬菜”,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员是“软菜”——“硬菜”不能软,“软菜”不能硬,这样才能招徕顾客。

怎么样才能让“软菜”不硬,把服务员打造成“招牌菜”?其实很简单,不需放大招,只要三小招。

第一招是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和持续学习制度,加强对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培训,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招是提供合理可观的薪酬,让服务员的付出与回报均衡匹配,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三招是为员工提供均等的晋升机会,让员工具有努力工作的动力,并对未来抱有美好期望,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当然,这三招其实归属同一个系统,那就是以服务员为中心的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



只要餐厅负责人能够运用好这个机制,就能招到人留住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仅能够做到餐厅生存无忧,还能为整个餐饮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机器人难道真就昙花一现?



绝大多数机器人餐馆几乎都是昙花一现,其亮点只是机器人,没有系统地往菜肴的方向研究,走的都是一条老路。机器人餐馆所要服务的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这就要求口味多样化,绝不能全部都是儿童套餐或成人套餐。所以,定位比较难。


如果机器人餐馆都不挣钱,会不会影响服务性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徐德荣认为,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的当下,机器人替代人工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机器人餐厅吸引无数体验者和客商,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另一方面,总有人想以此为噱头,前赴后继,甘当实验品,我们就是最好的例子。但相信通过前面的失败,总结经验,后来者一定会成功。


制造业也放弃机器人为哪般?



机器人“被炒鱿鱼”,不是机器人工作效率低下的证据,只能说明机器人不适宜从事服务业。机器人的特长是“机械作业”,在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的制造行业,它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这正如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它不能与李世石交流情感,但它不知疲倦的“战斗状态”是人所无法比拟的。
  
即便机器人使用于制造行业,也应理性看待“机器换人”的担忧。



梅塞德斯奔驰,这家有着130年历史的汽车巨匠企业,近日宣布“解雇”其生产线上的部分机器人,聘用更有能动性、创造性,能自主判断和处理问题的人类员工来担当诸如奔驰生产车间的一些个性化装配服务。


就当前的机器人技术和实际应用而言,它们还不能胜任个性化、要求复杂的工作。生产线,尤其是装配环节,人类员工反而更加高效,能更好完成精细化的任务,使新的汽车产品能快速上市。


因此,对“机器换人”无须大惊失色,对机器人“被炒鱿鱼”也不必喜形于色。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对人类劳动价值的排斥和否定。


总结



尽管机器人服务员接连被“炒鱿鱼”!但专家表示,“聘用”机器人服务员,并不意味着机器可以取代人;机器人被“炒鱿鱼”,也不能说明机器人效率低下。除了目前机器人技术尚未成熟,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更大问题在于对人与机器人关系的误解。


机器人的发展应用需要分行业而论,机器人被“炒鱿鱼”是因为它并不适合从事服务业。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章云称:“在制造业,未来机器人将增多,人工将会有所减少。而在智力服务领域,人工投入将相应增加。”


– END –


资料来源:北京晨报/广州日报 | 整编餐饮O2O小贝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电话/微信号:13332662349

餐老板资讯网,为全国餐厅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饮经营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饮经营资讯,学习更多的餐饮营销、管理、外卖、装修,采购等经营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O2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5376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5月15日 20:46
下一篇 2016年5月15日 22: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