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丢人”是多大个事?

2020年12月11日 No.867

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

白话文翻译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会惊恐,把荣辱这样的事情,看作与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

受宠,实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很惊慌,失去宠爱(即为得到羞辱)也很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呢?

之所以有灾祸,是因为太看重“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己”的存在,又何来灾祸呢?

因此,看重自己和看中天下一样,这样的人,可以让他来管理天下。爱自己和爱天下一样,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来治理。

2

这一章,又看到熟悉的词语了,宠辱若惊。

我们现在讲一个人很沉稳,会用“宠辱不惊”来形容。

反过来的情况,就是宠辱若惊。

而现在,经常在用的一个词,叫做“受宠若惊”,来表达在得到对方赏识时的高兴与不安,以及自己的谦卑之意。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会表现出来惊慌的样子。把这样受到宠辱的事情,都当做要命的事情。

这样的人,少见吗?

可真的不少见,如果你家孩子比较小,你看看你家孩子,是不是有这种状态的影子?

同时,再看一下,你家孩子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再看一下,和你一起合作的同时,合伙人,员工,他们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包括你我在内,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

受到表扬与夸奖,我们就会很高兴,而受到评语咒骂,我们就会很生气,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你瞅啥”?;这就是觉得自己受辱了,生气了,甚至觉得而自己的身体已经被侵犯了。

“瞅你咋地?”;这时对方也觉得自己受辱了,火上来了

“再瞅一个试试!”;开始试探性进攻,看看对方会不会怂。

“试试就试试”;对方没怂,兴许就会有一场恶战。

咱换个版本

“你愁啥?”;这就是觉得自己受辱了,生气了

“我瞅你像我爸爸!”;马上气就消了,恩,这孩子还挺乖的,知道认怂。

“啥玩意?哦好,以后有啥事,爸爸给你办!”;挺高兴,觉得自己被尊上了。

这叫啥?这不就是“宠”嘛。突然之间,认了个儿子,被捧了,浑身都很舒坦。

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受宠为尊尚。

但老子在这里却说,宠为下。

为啥又和我们常理解的不一样呢?

现在,请你问一下自己

受宠,真的为上吗?

被宠,真的为上吗?

得宠,真的为上吗?

皇上宠妃子,到底谁为上?

父亲宠儿子,到底谁为上?

老公宠老婆,到底谁为上?

你看,我们一直以为,都觉得被宠的人为上,而实质上,宠人的那个人,才是真正为上的,才是更高大的。

你看那些宫斗剧里面,是不是整天都是被宠高兴的要死,失宠痛苦的要死?

这就叫做宠辱若惊,把得宠与失宠,看得非常重要。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接下来,说大患若身。

这一段,我看了多家的注解与讲解,但苦于愚笨,总觉得理解不透,差这一点。

这一句里,贵是“看重”的意思,患,则指的是灾难祸患,身,表面指的是身体。每一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到一起,就有点懵了。

有灾难祸患,是因为有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就没有灾难祸患。

若按照这个理解法,除了死,没有别的颇具方法了啊。

试想一下,老人家给对面的统治者说,你们之所以有祸患,就是因为身体的存在,没有身体,就没有灾祸了。

对面的帝王会说啥?

“看我不先弄S你,弄S你你也不用在这叨叨了”。。。

很明显,这样直白的解释,不合适。

幸好,那一刻在我脑子里面闪过一个词语。

这个词语就叫做“人身攻击”

于是,我查了一下,现在对这个词的定义,大概是这样的

“人身攻击即某人或某些人因主观意愿针对他人及身体以无差别文字、言论攻击。”

这个人身攻击的“身”,我觉得和“大患若身”的“身”是非常近似的。

而这种人身攻击,在进行的时候,是不是在做一个叫做“羞辱诽谤”的动作?

而这样的行为,对“被攻击者”,是不是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后果呢?

稍微轻一点的反应,就是生气,难过,哭泣,甚至动手,而严重的后果呢,很可能会做出一些很极端的行为。

而这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正是因为这些人们把宠辱看得过于重要了,觉得出现这样的事情,就是要命的事情,就真的要了命了。

那,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见没见过一些人,面对类似这样的人身攻击,没有什么反应的?

有吧,最出名的,是不是咱们上学就学过的,韩信受胯下之辱?

被人欺负,还要从人家裤裆下面钻过去,韩信就照做了,做完之后,该干啥还干啥,成名之后回来,非但没报仇,还给了那人钱,表示感谢。

你说,这两种人,面对同样(类似)的情况,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啥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一个有身,一个没身”。

而这个“有身”与“没身”,是自己是否把这种宠辱之事看做与身家性命一样重要,而非表面意义上的有无身体。

到这,我算是在这个阶段,想明白了这个“身”的含义。

而这句话,又在“宠辱若惊”的后面,按照道德经的行文习惯来说,应该是先说结论,然后再说原因。

那应该这样理解比较合适:“说一个人宠辱若惊,就是因为这个人把得失、把表面“虚”的东西,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如果不把自己的得失看得那么重要,自然也就不会有啥祸患了。

上面说的韩信,不就是如此吗?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接下来,就开始点题治国了,现在来说,就是给对面的统治者敲黑板,划重点。

能把自己看得和天下一样重要,才能够配得上管理国家。

能爱自己和爱天下一样,才能值得把国家托付给你。

注意,这里其实是给管理者提出了相对具体的要求。

上面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是把自己看的最重要。就像那些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因为爱惜羽毛,而做出不符合道的事情。

而真正值得将国家托付给他的人,是啥样子的呢?

我在七十八章里面,找到了答案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能够为国家承受屈辱,能够为国家做出牺牲,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天下王。

作为统治者,管理者,要爱自己,这是最基本的,那些能够为了宠辱不惜牺牲自己身体的人,万万是不敢委以重任的。

但爱自己,也要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之内,爱到什么程度呢?

南怀瑾先生给孩子南一鹏说过一句话“视天下人为子女,视子女为天下人”。咱们体会一下这个感觉吧。

当一个统治者,管理者能够心里装着天下,能够爱天下的时候,他就是值得托付天下的人。

3

这一章在讲什么?

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当一个人有着完整的自尊时,他不会对是否受到别人的宠辱有那么强烈的反应,甚至没有什么反应。

王阳明的资质非常棒,但多次参加会试,都没有上榜。在那个年代,这种屡考不中的情况,是非常耻辱的事情。

但他却并不觉得这事情有多严重,还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你看,这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在王阳明看来,读书中举只是个虚名,即使考上了也不算什么,只有真正将学问用于为百姓、为社会谋福利,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

如果,你家孩子这么说,你是高兴呢,还是生气呢?

我估摸着,大多数家长都会抄起棍子一顿胖揍,学习渣渣,嘴还死硬,考那点分,丢死人了,真气死我了。

哎。。。。

你说,“丢人”,到底是多大个事呢?

4

这一章,算是“修心”的一章。

如何运用呢?

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更重要”。

是荣辱重要,还是身家重要。

是长期重要,还是眼前重要。

是功名重要,还是成长重要。

是索取重要,还是付出重要。

一直问,一直问,一直问道根上,面对困难的方法就都出来了。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符合规律的“看情况”。

最后,祝你“得道”。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342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2日 11:04
下一篇 2020年12月12日 11: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