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正在“杀死”厨师?

来源丨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


随着连锁餐企的快速扩张和资本的助力,在追求规模化和极致效率化的当下,餐饮业分化出两个方向:一种是匠心餐饮;而另一种则是去厨师化,餐饮业与厨师逐步解绑,甚至一场“消灭大厨”的行动正在进行中。



前两天我一位做餐饮投资的朋友去外面吃饭,聊到行业的话题,他突然贱兮兮地问我:你知不知道你正在吃的这个菜,其实前几天就做好了,他们后厨就是热了热就给你端上来了。

他说完,这碗里的牛腩一下子就不香了,只好跟他说:你知道吗,吃饭的时候聊这个不会显得你很渊博,只会显得你情商低。难怪你没有女朋友。

预制菜的崛起,让餐饮业与厨师逐步解绑
这位做餐饮投资的朋友,他在自己的播客里曾经说过:厨师,已经是餐饮工业化的一条弯路了。
这话多少有些暴论的意思,但必须承认的是,厨师在餐饮行业中的地位正在光速下滑。

如今我们在各种连锁餐厅里面吃饭,大部分的菜品并不是后厨从切菜配菜开始,而是早已经过了切配调味,甚至从冷柜里拿出来就已经是熟食的食材。
只需要餐厅后厨简单加热炒制,完成最后一道烹饪的工序,就可以上菜了。
而在这个流程中,厨师,尤其是优秀厨师的存在,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让这一切改变发生的东西,就是这期内容的主角:预制菜。
提到预制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外卖行业的料理包。

外卖店把料理包里面的食材微波炉加热一下,配上主食,装到餐盒里,几分钟内就可以交到外卖小哥手上。
口感烂,卖相差,还总是出现安全卫生问题,只有价格亲民和出餐快两个优点。
这是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对料理包的印象。
的确,料理包是预制菜的一种,但其实预制菜,也就是半成品菜,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如果按照加工程度来排序的话,从粗加工到精加工,总共分成四种。
第一种是即配食品,差不多就是通常说的净菜。
即配食品只经过了洗和切的阶段,按照烹饪所需的菜量进行了打包。厨师需要自己加调料,根据自己的厨艺加工烹饪。
第二种是即烹食品,也就是所谓的半成品预制菜。
这个阶段的食材往往经过了一定的加工,比如腌制,预调味,浅油炸,预煮。
厨师拿到即烹食品后,可以直接开火下锅烹饪,免除了大量繁琐耗时的工作流程。最典型的就是肯德基的汉堡和薯条。
第三种是即热食品。
只需要简单加热装盘就能成菜了,料理包就属于这种。
第四种是即食食品,不需要料理,打开直接能吃。
包括各种罐头和冷菜,也包括你平常吃的凤爪、鸭舌之类的零食。
这四种预制菜,代表了餐饮行业与厨师解绑的四个层级。
在即配食品阶段,厨房里负责配菜的厨师就完全不需要了;在即烹食品阶段,厨师对菜品的口味已经没有什么话语权了;在即热食品阶段,已经不需要厨师存在了;到了即食食品阶段,连厨房都不需要了。

西式快餐进入中国,启发中式快餐标准化
当我们回看中国的预制菜的历程,同样的感觉会更明显。
这是一部餐饮行业工业化的历史,更是一部“去厨师化”的历史。中国人第一次接触预制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肯德基和麦当劳分别在1987年和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西式快餐的概念逐渐被带进中国,诞生了德克士、华莱士等一系列模仿者,最终成为中国餐饮行业一股庞大的力量。
洋快餐进中国这件事,对中国餐饮行业带来的震撼,如今看来很大程度被低估了。西式快餐带来的不仅是炸鸡汉堡的普及,更在品牌、经营、产品、产业等无数维度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其中,也包括净菜加工配送工厂的出现,以及厨师地位的下降。
肯德基和麦当劳厨房的格局和别处是不同的,这儿一个厨师也没有。
他们的汉堡食材都是提前备好的,只需要批量把面包热好,把冷冻肉饼煎熟,把西红柿黄瓜生菜之类的辅料一夹,OK,一个美味的汉堡就搞定了。
麦当劳做一个汉堡,大概只需要50秒到90秒。薯条也是一样,炸好,撒盐,出锅,就是这么简单。
而这些汉堡、薯条就是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预制菜。你不会看到麦当劳的厨师在后厨给土豆削皮,也不会看到肯德基的厨师和面发酵,这些事情都在食品工厂中就完成了。
把预制完成的食材通过冷链运送到门店。门店只需要做加热的动作,把食材炸一炸,做成熟做热就行了。
一方面能保证产品的统一性,也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正是因为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了食品工业,所以这些快餐品牌在全球几万家门店,却能保证出品稳定,全球每家店吃到的产品口味都能一致,当然,鸡架和肉夹馍不算。
西式快餐做标准化的方法的确让人大开眼界,但是很难照搬到中餐里。
中餐的食材种类,处理手法,烹饪技巧相对比较复杂,哪怕只是快餐,也有煎炒煮炸蒸焖炖等各种制作方式。
和汉堡薯条一比,就是从胎教难度直升博士难度。所以中餐的预制菜,首先出现在SKU少,需求量大,复杂度低的中式快餐行业。

厨师化”最早从快餐行业开始
也正是快餐行业,最早开始了“消灭大厨”的运动。
1997年,真功夫的老板蔡达标借鉴了制衣厂的经验,搞出了一套电脑程控蒸汽设备。

之前,国内大部分带温度时间控制设备的机器只能做洋快餐的烘烤,而真功夫之后,炖品也可以实现同温同压的蒸制,实现了中餐快餐的第一次标准化。
前端烹饪实现标准化还不够,还得做后端食材的标准化。
真功夫的菜只需要集中提前洗好切好,完成腌制,就可以装袋配送到门店。门店员工只需要剪开袋子,把食材放到蒸柜里蒸好就可以出菜。
这是一次巨大变革,任何经过训练的员工,只要按操作章程执行,就能保证食物出品的一致性,实现“80秒钟”取餐、“千份快餐一个口味”的高要求。
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真功夫不再需要专业厨师,只需要“剪袋员”、“操作员”就够了。
另外一个参与了早期“去厨师化”的快餐品牌,是我之前内容里面提到的呷哺呷哺。
呷哺呷哺的创始人贺光启对快餐的理解非常深刻:工业化、标准化、去厨师化。
所以他选择了对厨师依赖较低的火锅赛道,而且在呷哺呷哺连一家店都还没有的时候,提前两年开始布局建立中央厨房。
这就好比证还没领,婚宴还没办呢,先给孩子置办好了全套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何止是领先行业,简直是时间领主。
在呷哺呷哺,所有的菜都需要农户在田间收货后负责洗净、切皮切段、封装,之后在5小时内运到呷哺呷哺的中央厨房,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会送到店里,送到消费者手上。
所以呷哺呷哺的后厨不需要处理土豆片、茼蒿和牛羊肉,只需要把东西拆开装盘,端给消费者就可以。
真功夫用前端的标准化代替了厨师,呷哺呷哺用后端的标准化取代了厨师。在这两家的带动下,中餐快餐行业逐渐实现了“去厨师化”。

扼住了餐企扩张的“喉咙”,被“消灭”的大厨

为什么要“消灭大厨”?原
因也很简单,你以为厨师是在烧菜,但真正牛逼的厨师,烧的是钱。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2019 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正餐类餐饮企业平均人力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2.41%。
而在餐馆里,服务人员的人力成本并不太高,而且因为门槛不高,可替代性太强,一个辞职了再招一个也不难。
真正最花钱的是消费者见不到面的厨师。
尤其是大厨、厨师长和行政总厨,过去老牌餐饮品牌里那些资深的厨师长,不开个年薪百万,招都招不到,而且你通常还承受不起他们离职。
但随着预制菜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餐企不再需要资深的厨师了,他们只需要能颠颠勺,热热菜的普通厨师,配合炒菜机的普及,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厨师的需求。
光是人力成本,就能给餐饮企业节省一大笔。
厨师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不可复制且移动不便。
中国有那么多品类的美食,为什么火锅的市场份额可以独占鳌头,成为品类之王?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火锅不依赖厨师,只要做好供应链就可以开一家还过得去的火锅店了。
不依赖厨师,意味着只要有钱,就能复制一家接一家火锅店。
只要有钱,就能把火锅店开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能复制,就能扩张,就有资本闪转腾挪的空间。
相反,为什么不少传统的菜馆饭庄就做不到遍地开花?很简单,越是传统的菜馆,菜品越依赖厨师的手艺,甚至口碑好坏都系于厨师一身。甚至有“大厨一跑,餐厅玩完”的说法。
互联网公司不用考虑北京和上海程序员写代码的流派有什么不同,也不用担心杭州招不到算法南京招不到前端,更不用担心某个程序员离职会影响产品功能甚至影响公司前途。
但是厨师是非标准化的行业,本帮菜馆开到北京,不太可能一个厨师都不带,直接本地现招。大厨离开,也会直接反映在菜品品质上。
依赖厨师,意味着每开一家新店,都需要补充相应数量的优秀厨师。意味着如果品牌扩张到全国,本地厨师也得离乡背井,外出打拼。
真正的好厨师,去哪里找不到工作,为啥非得苦哈哈地跟着老板全国跑?这都不是资本能解决的事情。
因此,真正想要搞扩张的餐饮品牌,一定不会把核心竞争力放在厨师身上,预制菜才是廉价方便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大量预制菜的使用,还能减少后厨面积,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节省租金;还能减少水、电、燃气的消耗,节省能源成本;更能提高出菜效率,增加翻台率和消费者体验。
总之,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厨师和预制菜的竞争,
也是我们与现代性的漫长抗争
最后还是说回厨师。其实在如今,失意落寞的不仅是厨师,在各个领域里都存在着像厨师一样的职人。
例如媒体行业的编辑,传统广告行业的创意,还有那些开实体书店的小个体户。
他们曾经是一个行业的中坚,代表了行业最高的品味和最好的质量。
但它们所代表的时代,仍然是手工作坊的时代。于是当工业化的浪潮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扑面而来的时候,这些传统职人似乎显现出了不合时宜。
编辑站在了算法推荐的对立面,创意站在了大数据投放和效果广告的对立面,实体书店站在了电商和补贴的对立面,而厨师站在了餐饮工业化的对立面。
没有人能改变潮水的方向,于是除了一小撮顶级从业者,能保持最优雅的姿态并且活得不错,其他人不得不在浪潮中被迫与时代共舞。
编辑们开始去研究如何利用算法,才能让内容获得更大的曝光;
创意们不再在乎趣味和新意,转而研究如何魔性洗脑猎奇狗血;
书商们不再在乎格调,开始研究装修、咖啡和文创商品;
厨师们不再需要研究学习新菜品新技术,只需要管好自己颠的那把勺。
我无意为那个时代唱挽歌,鼓吹匠人精神,因为落后的事物被先进生产力淘汰,太正常了。
但我也无意指责这些职人太过保守,因为当现代性吞噬了我们的生活,看似落后的事物反而更好地保管了我们的人性和个性。
我们可以选择预制菜,因为它口味稳定不出错,它成本低廉上菜快,但可能只有厨师,才能为菜品赋予不确定性和作品的生命力。
如何在稳定中寻找不确定性,如何面对效率和系统却依然能够保存人性和个性,这不仅是厨师与预制菜的竞争,也是我们与无孔不入的现代性一次漫长的抗争。
-END-
主编丨陈青 编辑 | 陈美玲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
炸串店爆火,老板直接关门:快点过气吧,我一天只想挣100块!
2021上半年,近百亿资本“扎堆”杀入餐饮,暗藏哪些新趋势?

今早6时许,一烧烤店发生液化气爆炸!夏季餐饮安全敲响警钟

原创文章,作者:职业餐饮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2623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日 11:06
下一篇 2021年6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