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背后,“雪糕刺客”和“雪莲”们各自的尴尬

炎炎夏日,一块雪糕无疑“最抚凡人心”。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不同价格带的雪糕产品的争论激烈程度空前,一方面是针对动则几十甚至上百的“雪糕刺客”的声讨,另一方面则是对价格亲民且多年不涨价的“雪莲”们的积极声援。
在这背后,看似一场关于产品价格的争论中,也隐藏着“雪糕刺客”和“雪莲”们各自的尴尬。

越骂越畅销的“雪糕刺客”
 
“雪糕刺客”无疑已经成为今夏热词,甚至被人抢注成了商标。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媒体热搜,让这些其貌不扬的雪糕“奢侈品”在舆论中狠赚了一波流量。
热搜背后,“雪糕刺客”和“雪莲”们各自的尴尬
 
比如,作为“雪糕刺客”中挑大梁的品牌,钟薛高就因“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而登上热搜第一,相关话题阅读数量过亿。
 
对此,消费者质疑其添加剂太多,而企业则回应称是固形物含量高(40%左右)、含水量少和食用了“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并声称“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可放心食用。”
 
热搜背后,“雪糕刺客”和“雪莲”们各自的尴尬
但该事件并未因此而平息,截止目前,仍有相关平台就此对包括哈根达斯、梦龙、钟薛高、和路雪、中街、明治等品牌的融化时间进行直播。

不少消费者质疑钟薛高为什么要在相关回应声明下关闭评论,并吐槽终于知道为什么钟薛高能在销售过程中承诺“融化包退”和说自己是“一片慢慢品的雪糕”了。
 
实然,钟薛高也不是第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消费者对于“雪糕刺客”的吐槽早已司空见惯。早在2019年,钟薛高就因在相应产品中宣称“只选用吐鲁番盆地核心葡萄种植区特级红提,零添加,清甜不腻”和“不含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等被相关机构处罚。即便是此番1小时不融化的事也已曝光有一段时间了,只是近期才被推上热搜。
 
与消费者的“口诛笔伐”不同,钟薛高在近两年的销售业绩却表现却颇为亮眼。
 
数据显示,钟薛高在成立16个月时,营收就突破了1亿元;2020年,销量突破4800万支;2021年,更是售出了1.52亿根雪糕,获得176%增长率,营收相比前一年增长一倍达8亿元;截至今年5月,钟薛高累计雪糕出库数为2.2亿片,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618”大促活动中,钟薛高获得连续三年蝉联“618”天猫冰品类目销售额第一的成绩,并同步拿下天猫生鲜大类目销售额第一以及京东POP店冰品类目销售额第一的名次。除此之外,钟薛高也将抖音冰淇淋品牌自播销售额第一、抖音电商排行榜冰淇淋行业爆款榜和推荐榜双榜单第一的名次均收入囊中。
 
而对于“雪糕刺客”,为什么骂得越狠卖得反而越好呢?
 
一方面,对于雪糕越买越贵,有部分原因是相关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带动了产品成本的上涨,比如相关的奶、糖以及运输费用、渠道成本等;
 
另一方面,基于消费升级和新消费崛起,一些主打走品质路线的新兴品牌开始抬头起势,并且,这些品牌的营销方式和精准打法,也加速其产品快速获得消费者青睐,带动其销量增长。
 
最为关键的是,产品价格越高,也意味着它们留给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也更高,终端和渠道商更乐意推这类产品。
 
比如据新消费日报报道,一位社区超市的老板表示,与连锁便利店不同,自己并没有非常强的话语权,一般10元雪糕的利润仅有2-3元,但17元的钟薛高的利润却可以达到7-8元。而一家连锁便利店的负责人也向新华社表示,价格较高的雪糕销量不差,“冷柜空间有限,我们基本不会去进二、三元的雪糕了,价格高的雪糕毛利高,我们赚得也会多一些。”

“雪莲”们出圈了?
 
当“雪糕刺客”们深陷舆论漩涡中心时,不少消费者也开始怀念小时候那些亲民的雪糕,并开始寻找各种“平替”产品。
 
并且有媒体报道一款因外形酷似“雪莲”的雪糕生产车间脏乱不堪而导致“雪莲冰块”被质疑“塌房”了。但随即山东临沂一家名为古椹斋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连夜注册账号站出来回应称,“雪莲冰块”已实现净化车间内全自动生产,并晒出车间照片和外观专利设计证书,称自家工厂干净又卫生,力证自己没有“塌房”。
 
随即,网络上也掀起了一阵“雪莲”文学风潮,上亿网友开启了一场自发的“保卫”雪莲声援之战:“你们非说雪莲脏,我们吃了20多年的雪莲,它脏不脏,我们能不知道吗?”“如果我们不吃雪莲,我们的下一代就得吃钟薛高。”“曾经有一包真挚的雪莲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XX的出现,才让我后悔莫及。”……
 
而随着“雪莲”文学风潮的走红,据《时代周刊》报道,雪莲生产厂家——临沂古椹斋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先生表示:“不想让消费者儿时的回忆被抹黑,所以选择主动澄清。”同时,该位负责人还表示,公司发展多年,雪莲的关注度不大。之前20多年都没有涨过价格,早些年每一袋利润有一毛多,现在只有几分钱,但即便现在热度高了,我们也不会涨价。
 
据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报道,雪莲冰块已经上市27年,5毛钱一袋的价格也维持了13年。“生产这款产品赚不到很多钱,更多是情怀。即便是现在热度高了,我们也不会涨价,我能保证我从开始生产到我干不动的那一天我不会让它涨价。”李先生补充道,雪莲此前都以线下销售为主,目前正在尝试开通线上网店,但人手仍不够。
 
而在雪莲冰块背后,还有大冰、小冰、大舌头、七个小矮人、雪莲,还有雪娃娃等无数个日渐“淡出”我们视野的平价雪糕品牌和产品。
各自的“尴尬”
 
在这场关于“雪糕刺客”与“雪莲”们的舆论风潮背后,大家都是“赢家”。
 
近年来,我国雪糕冰淇淋市场不断扩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该赛道中来。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雪糕冰激凌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不足900亿元增长至1600亿元,六年间累计上涨超90%。而另据天眼查APP显示,近五年来,我国每年均有超5000家雪糕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成立。其中2017年为增量最多的一年,超8200家企业成立;2021年新增企业较少,共有5300余家。今年以来,我国已新增3000余家雪糕相关企业。
 
由此可见,无论从产业端还是企业端来说,雪糕市场的潜力还是颇为巨大的。而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雪糕刺客”和“雪莲”们无疑是天差地别的两大门派。
对于“雪糕刺客”们来说,更像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半月谈》就发布评论员文章称:“绝大多数高价雪糕背后都少不了网络营销的推波助澜:花哨的包装、奇葩的味道,迎合了少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和跟风心态;达人种草、直播带货,推高雪糕的推广成本;跨界联名、囤货惜售,部分品牌雪糕被“炒”到价格翻倍。”
 
当然,该文章也指出,网红雪糕的走红也一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成为人们分享心情、情感沟通的载体。
 
但从市场层面看,“网红产品难长红”一直是新消费品牌要面对的一道坎。其中,大部分新消费品牌走红于线上,但这部分品牌中,大多数很难在线下走通,即便是像“雪糕刺客”依托高利润空间在线下斩获了部分终端渠道,但在广袤的国内消费市场,这部分终端资源恐怕很难支撑网红品牌们的长红之路,最终的理想化结局就是做一个“小而美”且破局调性的企业。
 
而再看“雪莲”们等评价雪糕产品。
 
在“雪莲文学”走红之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雪莲冰块的终端渗透率并不高,即便是现在,也是偏居一隅。有消费者就直言道:“一袋赚几分钱,无论是渠道商还是终端,都不愿意推,这就是我们很难买到雪莲冰块主要原因。”
 
最为关键的是,像雪莲冰块这样的评价产品进入门槛可以用非常低来形容。随着“雪莲”的走红,不少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后发现,原来自己购买的“雪莲”来自不同的厂家。
 
除了古椹斋之外,还有成都君乐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八亿牧场雪莲,更有一些“雪莲”包装上印有各种商标,包括雪莲、雪莲球、雪莲冰淇淋、雪莲冰块等。一时间消费者也很难分辨出谁真谁假。
 
而无论是“雪糕刺客”还是“雪莲”,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好吃不贵的产品。正如《半月谈》在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消费者对高价雪糕开始“不买账”,本质上还是由于某些高价雪糕价格虚高,缺乏性价比优势。雪糕作为夏季最常见的冷饮,好吃不贵还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的第一原则。雪糕产品创新必须建立在保证性价比的基础上,一味追求营销推广和高端定制而忽视产品品质,注定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给高价雪糕“降降火”,相关部门也应对市场上的雪糕定价标准进行监督与规范,鼓励更多低价优质产品进入市场,防止过高的雪糕定价扰乱雪糕市场、“刺伤”消费者。
 
而对于“雪莲”等评价产品,单纯靠情怀而忽略了商业社会所必须的利润空间,恐怕也很难支撑其未来发展,适时合理的提高产品价格,即使对品牌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的另一种负责,因为只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才能支撑企业做好商品从原料到产品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体验。

原创文章,作者:食评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40125.html

(1)
上一篇 2022年7月4日 13:17
下一篇 2022年7月4日 13: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