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2020年12月28日 No.884

1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第三十章

2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以道作为辅佐的君王,不会用武力、军队来称霸天下。因为这样很容易遭到报应。

其事好还:必定会遭受报应。

物极则反,故曰好还。——(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卷二》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老人家推崇的,实质上是柔和的,和平的方式来治理天下,取得天下。

不用武力夺取,反而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以暴力争夺天下,这其实是我们在原始人的时候学会并保存在基因中的技术。

那个时候,不用武力掠夺,直接的后果,就是活不下来。

后来,我们进入了农耕社会,很多食物是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打打杀杀,大家也都能活下来了。

于是,人们也开始了合作,逐渐又衍生出来贸易,一步一步的越来越文明。

但,这个暴力的基因,还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如果一国之君把这一块潜质激发出来,在没必要打仗的时候,还执意要打仗,那将是一国人民的灾难啊。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师,军队。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

为啥会这样呢?

有一句话,你肯定听过,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部队出征,对粮草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凡军队所到之处,必定会在当地收缴(掠夺)粮草。

老百姓地里种的庄稼,肯定是归军队,甚至家里面的粮食,可能也会被充军。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还能好好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吗?

不可能,因此,好的良田也会荒废,百姓惹不起,自然也就一跑了之。

那时候打仗,可不像现在的“速战速决”,能够快速机动。

那个时候,动不动可能就是数年的战乱。

地没人种了,百姓都逃难了,军队所过之处不就成了荆棘丛生的荒地了吗?

那为啥还说,大军过后有凶年呢?

战争过后,死伤无数。紧接着带来的,就是饥荒和瘟疫,还有一系列的后遗症。

“一片焦土”之后,要复原,可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除了民众生存环境上的恢复,更为重要的,是心里创伤的恢复,这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

因此,大战之后,比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善于作战的人,只是为了胜利,打赢就可以了,绝不会去逞强。果,胜利,成功。取强,逞强。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的文化中倡导的是“求存”。

何为求存?

你看看以前,只要小国俯首称臣,年年进贡,就可以不打了,不但可以不打了,甚至还可能安排自家的公主嫁到小国去,那时候叫做和亲。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你说,如果真的发兵去大吐蕃,未必打不过,但我们是求存的,大家都和和气气的,让人民都收益,难道不好吗?

《老子》的观点也一样,赢了就行,或者说,只要对方认输了,就得了。

如果说凭着自己的肌肉比别人强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给人来个团灭,有什么意义呢?

孙子兵法也讲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厉害的人。

打仗,只要你能赢了就足够了,不要造成过多的伤害,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厉害,就去逞强出头秀肌肉,把对方打的残破不全,对谁都没有好处。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接下来是五个“果而”,着重提醒当权者。

即使打赢了,也不要自满。矜,自满。

即使胜利了,也不要自夸。伐,自夸

即使得胜了,也不要骄傲。骄,骄傲。

兵法中,并不觉得“百战百胜”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反而会觉得这是有问题的。

为啥呢?

你想啊,如果打了一百次,胜了一百次,还要再打。这说明啥?

是不是说明,这一百仗都没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啊。

如果真的是决定全盘的重要战役,是不是一仗足矣?

因此,即便赢了,也别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也不能自满、炫耀,骄傲。要戒骄戒躁。

不仅如此,还需要时长提醒自己“即便打赢了,也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不是想打,而是逼到那个份上必须要打”。

而且还要提醒自己,打赢了,就别继续乱来了,不要过分的破坏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不要伤及无辜。

在《老子》看来,打仗就和办丧事一样,在下一章会有进一步的论述。

唐·曹松《己亥岁二首》:“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最后这一句,应该很熟悉了吧,一将功成万骨枯,太惨烈了。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一句,本意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衰败。这种极端是不符合于道的,因此用不了多久就会衰败完蛋。

而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说,用兵打仗这件事情上,一定要有节制,适可而止。

因为逞强,是以无数人民生命作为代价的。

3

古代善用兵者,与现代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样的人。

做领导的,做管理者的,在管理组织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争强好胜。尤其是不要过分的使用简单粗暴的“惩罚”。

有些管理者,经常在开早会的时候把下属挨个批评一遍。要知道,在这个时候,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表情,也将变为伤害组织和员工的“兵戈”。看起来你打了一场“胜仗”,员工也怕了你了。但这种“过分”,“粗暴”的方式,最终并不能让组织的效率更高。

尤其是那些不但喜欢嘴上批评,还喜欢在物质上进行惩罚的领导,更是组织的灾难。

在他们看来,惩罚是最好的管理手法,这与“战争是最好的统治手法”一样可笑。

出兵,不是目的,打赢了就适可而止。同样,惩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如果忘记了为什么惩罚,为什么出兵,麻烦就大了。

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要动不动就把“惩罚”这个大棒子拿出来吓唬人。

4

道理很深刻,怎么用?

有一句俗语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听起来似乎很世俗,好像是教人“软弱”。

仔细品品,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适可而止”嘛。

不要过分,不要强为,不要把事情做绝了,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最后,祝你“得道”。

5

白话文翻译

有道的君王,不靠兵力强取天下,以武力称霸,很快机会得到报应。

军队所过之处,必然会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荒年,民不聊生。

善于用兵的人,打了胜仗就会适可而止,胜利即可,不会去逞强。

即使胜利了,也不要自满,不要自夸,不要骄傲。而要以不得已自居,不强为,见好就收。

任何事物,过分发展,都将走向衰落。过分发展,只能叫做不道,不符合道,早早就会玩完。


原创文章,作者:餐谋张大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1512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29日 19:06
下一篇 2020年12月29日 19: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