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茶饮|跨界大佬纷至沓来,分羹or打酱油?


包括高铁在内,跨界大佬们的不断入驻,似乎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茶饮行业的诱人。

然而,梳理茶饮行业的品牌梯队,却难见跨界品牌的影子。带着资源与流量杀入茶饮赛道,这些跨界大佬为何没有跑赢那些“原生”品牌?

诱人的茶饮
跑步进入的大佬
《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至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
近几年的新茶饮,在翻倍做着增量。这样的新茶饮,不断吸引着资本入驻,同时,也吸引不少企业亲自下场,跨界分羹这块诱人的蛋糕。
1、高铁奶茶
最近最火的跨界茶饮,高铁奶茶从11月14日喜提热搜第一,到如今在小红书拥有1万+篇笔记,高铁奶茶的爆火令人猝不及防。
在高铁奶茶占领各大社交网络高地的同时,各种质疑与吐槽声也接踵而至。包装太“土”,喝起来像香飘飘,价格小贵等,在网友眼中,高铁奶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字节茶
日前,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申请注册“字节茶”,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方便食品。就在半年前,字节跳动还投资了茶饮品牌柠季。
从注册商标就引发关注,在年轻人眼中自带“新鲜科技感”与“流量属性”的字节跳动,会带来一个怎样的茶饮品牌,为茶饮业平添几分期待。
3、邮氧的茶
邮氧的茶与邮政依傍而生,门店多采用档口小店模式,在门店风格上亦延续邮政的黄绿色“清新”风。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这个强关联邮政的茶饮品牌,能否凭借邮政的“点位”优势,迅速走向规模化,目前还是未知数。
4、1828王老吉
背靠王老吉“凉茶头部品牌”的强势标签,1828王老吉的新茶饮之路却走得并不平坦。
日前,据媒体报道,1828王老吉因为与加盟商达成合作后不管不问,多数加盟商处于亏损状态等问题,导致大批加盟商对品牌方发起集体控诉。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作为定位于王老吉“线下新式茶饮体验店”的副牌,截至目前,1828王老吉在舆论层面为王老吉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大于正面影响。
5、娃哈哈奶茶
2020年7月,娃哈哈首家奶茶直营店在广州正式开业,娃哈哈奶茶是娃哈哈面对业务瓶颈提出来的重点战略举措。娃哈哈对这项新业务的重视,从宗庆后为其站台的表现中也可见一斑。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然而,卖力的娃哈哈并没有将奶茶业务做起来,门店生意不温不火。娃哈哈集团距离其“未来十年在全国布局一万家娃哈哈奶茶店”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大佬跑不赢小弟
原因很复杂
“大佬”的影响力使然,让跨界茶饮品牌一次又一次地喜提热搜。但是,迄今为止,跨界者众多,真正跑进头部的品牌却少之又少。
在新茶饮领域,为何这些在商界叱诧多年的大佬跑不赢那些甫入商场的新人?
1、认知偏差
为何中石化、美宜佳的水卖不过农夫山泉?为何马应龙卖口红引来群嘲?只是因为农夫山泉“有点甜”,马应龙口红的“色号”不好看吗?这里面,比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消费认知。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针对一个品类,存在着一个消费心智排位,提起新茶饮,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喜茶、奈雪悦色、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品牌;针对一个品牌,也存在着一定的心智排位,提起中石化,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加油”,而非“买水”。
那么,作为凉茶头部品牌,王老吉奶茶很容易“沾染”上凉茶味;同理,在年轻人眼中已经沦为“土味饮料”的奶哈哈做起奶茶,重新立起时尚的形象亦有一定的难度。
一旦人们对某一个品牌形成深刻的印象与认知,通过简单粗暴的方法,很难改变。
关于认知偏差问题,不只跨界品牌会存在,在同一个品类中打造副牌也会存在。在低线市场触摸到规模天花板的蜜雪冰城,也曾试图走向高端市场,但是,无论是其高端茶饮品牌“M+”,还是其高端冰淇淋品牌极拉图,均反响平平。当一贯做性价比的蜜雪冰城转而去打造高端价值感时,人们显然不是很买账。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王老吉的“头部凉茶”标签、邮政的点位网络、高铁的流动客源等,是优势,亦成为劣势。
2、业务偏差
所有跨界源于“野心”。
之所以大胆跨界,大多源于原品牌希望扩大其生态版图,突破企业当前的业务天花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几乎所有跨界,均是一脚跨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即便在产品上有所交集的王老吉,在面对现制饮品的出品流程、连锁门店的全新模型时,也需要从零开始探索。很多时候,团队会发现曾经擅长的运营经验并不适合新的业务板块。将凉茶业务做到头部地位的王老吉,或许也正在苦恼到底该如何带领新茶饮业态走向正轨。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更何况,作为餐饮新消费的代表品类,新茶饮在数字升级、产品迭代等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水平,这使得在传统业态摸索多年的大佬们手握资源却无处安放。
另一方面,相对于“原生”茶饮品牌以茶饮为核心,将优势资源聚焦于茶饮业务发展,跨界大佬们多少有点“玩票”性质。很多跨界品牌,源于企业的一个“试错”决策,是企业在核心业务之外希望可以开拓的第二、第三业务。这也是跨界品牌不敌原生品牌的原因之一。

换一种思维,不做延伸,做聚焦呢?
又想“蹭”上原品牌的流量,又想摆脱原品牌定位的影子,这看似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是,有没有一种看起来更可行的方案呢?
1、要资源又要流量,不做延伸做聚焦
跨界品牌背靠母公司的资源,同时,又想嫁接母公司主力业务的流量,一些企业给出的答案是找到原业务与新业务的接口,让原业务的流量能够顺利触达现业务。
· 奢侈品牌的“第三空间”
LV的咖啡店、PRADA的甜品店,这些门店在设计风格,以及店内软装中运用大量品牌元素,它们既是一家咖啡/甜品店,亦是一家品牌的“博物馆”。这些门店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拓展饮品或甜品等新业务,而在于将透过门店的形式,打造与其品牌一脉相承的体验空间。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那么,这些门店的本质并不是做延伸,而是在原有业务上进一步聚焦,相对于业务延伸,它们更是一种“服务升级”。
· 同仁堂里的“养生”奶茶
同仁堂打造一种全新的新零售业态,取名知嘛健康。知嘛健康门店中既有大家熟悉的同仁堂西洋参、燕窝、枸杞等养生食材与药材,还有令人“意外”的养生咖啡、饮品等。加入中草药元素的各类饮品,受众与原业务受众存在一定的重合。这与海底捞做自热小火锅着异曲同工之处,不打破原有认知,甚至基于体验升级去拓展新的业务,去嫁接原品牌/业务的流量。
▲图源网络,仅学习勿商用
2、要资源不要流量,打破原有认知,自立山头
今年8月,华北制药推出“甄饮子”茶饮品牌,产品定位于“科技水+五行秘方+鲜果”,目标人群锁定30岁左右的养生一代。传承药企的养生基因,同时又在品牌上独立出来,这是甄饮子的定位。
打破原品牌定位“自立山头”,这亦是打造跨界品牌的主要方式,但如此,也意味着舍弃了原品牌的流量,有得亦有失。

总结

不是跨界大佬做不好茶饮品牌,而是有的跨界大佬不擅长做茶饮品牌,有的跨界大佬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茶饮品牌身上。

但无论如何,大量跨界品牌的到来,也在持续催热茶饮行业,与各大“原生”品牌一起推动着茶饮行业的前进。且大佬的实力使然,茶饮品牌梯队或在某一天迎来一位甚至一批跨界品牌也未可知。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来源:饮品报 |  作者:饮Sir
编辑:寒斌  |  统筹:大筝 
商务合作:大筝 / 18923764126‬(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本文的提供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浏览,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餐饮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yu88.com/23309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17: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